众所周知,在中国如今的能源化学工业领域内,外资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那么从曾经的严格限制到如今的半壁江山,外资是如何一步步地占据了中国的能源化工领域的呢?
首先外资最主要的方式是随着中国能源政策的调整,不断地改变他的策略,一步一步进到中国来。外国公司关心中国能源政策的调整远胜过我们国内的企业,中国每走一步,它们都很关注,而且它试图影响你。外国的机构会出钱来研究中国的能源问题、能源政策。举个例子,如中国刚开始搞天然气的时候,美国政府就资助研究拓展天然气在中国的利用。国家发改委和美国能源部签署协议,双方有各自的实体,美国能源部选择的是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国家发改委选择的是石油大学,双方就共同形成一个小组来研究拓展天然气在中国的利用,并且经费由美国政府出。再如前几年搞煤层气,又是欧盟出钱,研究中国的煤层气开发,主要研究政策方面。再如这两年页岩气火了,国外机构又资助研究页岩气,如亚洲开发银行资助几十万美金举办的中国页岩气开发政策研究。所以说国外企业随着中国政策的节拍进入中国,对中国政策及走向非常清楚。
老外对中国国内的行业,不管是哪个方面的事情都非常关注,政策的调整,价格的变动,人员的调整。比如说以前的中国石化董事长陈同海出事后,新闻联播还没报道出来,结果头一天晚上,韩国sk中国区的总经理就知道这个事儿并向相关人员求证,因为sk与中国石化正在洽谈很多业务。所以想想看,这么绝密的事情,国内尚没有风声传出来,sk就已经知道了。
其次,外资选择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合作的方式,慢慢渗透到能源化工领域的各个方面。
在炼油勘探方面,由于我国入世前严格限制外资进入炼油领域,因此过去跨国公司在华除润滑油业务外,只有法国道达尔公司参与合资建设的大连西太平洋炼厂。所以国外石油企业如埃克森美孚、壳牌和bp等跨国石油公司选择通过与三桶油的密切合作,进入到能源化工领域,并在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前景看好的地区作业。如海上项目主要集中在渤海湾、南海和东海地区;陆上主要集中在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西北部地区。如埃克森美孚在华油气项目主要分布在南海、东海、辽东半岛海域及塔里木盆地。
在原油加工方面,目前跨国石油公司在此领域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炼油加工领域,跨国石油公司已获得批准在华投资,如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与中石化合资福建炼化一体化,埃克森美孚与中石化合作广州石化公司炼油扩能项目,壳牌与中海油合资南海壳牌石化项目。在成品油销售方面,埃克森美孚、壳牌和bp三大石油公司借海外上市机遇,通过战略投资,进入中国油品零售市场,开始实施其在该领域的投资发展计划。2002年上述三大公司先后分别与中石化成立成品油合资公司,计划分别在福建和广东、江苏及浙江经营2100座加油站。bp公司与中石油于2001年在广东合作经营300座加油站在福建成立合资公司、建设经营800座加油站事宜达成了协议。
在化学品方面,则积极进入我国石化领域,目前在化工、三剂、涂料、日化产品、医药和农药等一些石化下行业的发展较快,且已出具规模。bp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醋酸生产商,市场份额已高达30%。拜耳公司在华主要发展涂料、聚氨酯、聚碳酸酯等业务,目前中国已成为拜耳在亚洲的第二大市场。巴斯夫公司在中国饲料添加剂市场,如防腐剂、酶、氨基酸等方面,已占据领先地位。现如今大力发展以乙烯为龙头的基础石化品生产,巴斯夫、bp、埃克森美孚、壳牌、道化学等公司分别与中石化、中海油和中石油合资,建立完成几大乙烯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将为其在华石化业务的进一步扩张埋下伏笔。
在燃气开发领域,目前外资已在华lpg领域占有相当市场份额。bp、加德士等在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华北等经济发达地区大力兴建lpg储运设施和配送营销网络。bp投资数亿美元先后在宁波和珠海建成了华东和广东最大的lpg储存基地。在lng领域,bp广州和福建lng建设项目。目前入选财富500强的大型燃气公司几乎都已在华投资建厂设点参与中国的城市燃气供应业务。
由于在中国能源化工市场的利润之大、前景之广、技术之优势,跨国公司之间竞争已经由国际化转为国内化,都希望扩大投资,进一步占领中国市场。国外公司在我国市场上,彼此竞争将更加激烈。日韩公司正在急起直追,积极发展对华业务。目前日本企业主要是在精细化工、塑料加工、功能化学品、化纤和纺织等石化下游领域的项目上进行投资,韩国企业投资的重点则主要咋pvc、化纤及其原料、油漆、涂料等方面,且其大部分企业都有进一步增资扩能的计划。
所以在可预见未来,跨国公司的投资将会有以下特点:
投资战略:优化配置全球资源,将中国的业务发展融入到其全球战略布局之中。中国业务在跨国公司全球布局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它们纷纷调整投资战略,将对华投资逐步升级为其亚洲发展战略的重点。利用其配置全球资源的优势,将其在中国石化工业的发展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供原料和产品,互供市场。实现中国业务发展与公司亚洲发展战略的一体化。
投资策略:根据我国石油石化产业政策变化和调整,采取灵活投资策略,充分利用政策所提供的发展空间和商机,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其在华业务发展。贸易为主考察试探、设点为主初始发展、局部投资的重点扩张、全面发展,与我国石油石化产业政策步调一致。在中国全面放开石油石化市场之前提前排兵布阵,利用一切时机获取市场主动权,抢占发展先机。
投资规模:中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大,对外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石油石化业各领域的重大项目相继取得重大进展,使跨国石油石化公司更加坚定了对华投资的信心,投资步伐明显加快,投资力度显著加大。一些投资十几亿、几十亿美元的项目陆续取得实质性进展,许多跨国石油石化公司纷纷制定未来几年的增资计划。
投资方向:调账在华石油石化领域投资布局,由过去小规模、短周期、局部性的投资转变为当前更具主动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全面大规模投资,既投资于上中下游的最终产品,也投资相关的中间产品;既投资于生产性项目,也投资于销售、储运等配套项目,逐步形成产业链并趋于完善。通过与国内公司合作,分享上游油气资源、参与下游成品油分销和化工产品市场、借助发展世界级规模的炼油和乙烯生产装置,向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环节渗透,构筑和完善其上中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
投资方式: 在华投资项目的参股比例不断升高,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控股独资方式。在下游化工领域,外方控股和独资的比例极高。在上游油气资源方面,虽然是中方控股,但外方的参股比例已较过去大为提高。通过掌握在华投资企业的经营主控权,将其真正纳入公司的全球和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更好的服务于其全球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