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济圣王与潮汕游神民俗文化


北方有庙会,粤东潮汕地区也有。只是叫法不同,潮人称其为“游神赛会”或“游老爷”。仪制场面规模堪与广州城隍爷巡城和黄埔“波罗诞”庙会相媲美、内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潮汕游神赛会,是岭南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朵奇葩。它根植于潮汕地区民间,年代久远,世代传承,枝繁叶茂,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众祈福
一、安济圣王庙会:“墙里开花墙外香”。
  游神赛会是整个潮汕地区一项最为隆重的民俗活动,大多地方都是在农历的正月或二月间举行。这个时段,城镇商店刚好送走旧岁,喜逢新春开业;在农村,则是秋收冬种与春耕之间的间隙,属农闲季节。因此人们有足够的空闲时间来布置这些活动,用潮汕民间独特的方式来诠释这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从而使这些活动达到全民参与,盛况非凡。
2013·潮州青龙庙会盛况
所谓“游神”,就是把供奉在神庙的木塑神像(潮人尊称为“老爷”)请出来巡街的一种喜庆活动。具体的时间由各地自定,但形式、内容大致相同。在游神的前一天,神像先被请出庙宇集体祭祀,然后才出游。游街巡城(村)时,队伍的前面是马头锣,后面是安路牌“肃静”、“回避”,由若干壮汉抬着神像沿出游的路线行进,称为“洗安路”,期求神灵保佑、驱邪除恶、合境平安。潮乐队、旗标队紧随其后。所经过的地点,处处张灯结彩,人们高喊“兴啊,兴啊”争先迎贺,为新的一年祈愿。一路上熙熙攘攘,敲锣打鼓,欢腾雀跃,呈现一派欣欣向荣健康祥和的欢乐景象。
2014·潮州青龙庙会盛况
旧时游神赛会,潮汕地区城邑一级以潮州府城青龙古庙的安济圣王(当地俗称为“大老爷”)出游规模最大。节日的盛况,清光绪之《海阳县志》已有记载:“正月青龙庙安济王会,自元旦后三日掷珓诹吉,郡城各社,即命工人用楮帛缯彩,制为古今人物,如俳优状,而翊以木石花卉,名曰花灯。每社若干屏。届时奉所塑神像出游,箫鼓喧阗,仪卫烜赫。大小衙门及街巷,各召梨园奏乐迎神。其花灯则各烧烛,随神驭夜游,灿若繁星。凡三夜,四远云集,靡费以千万计”。
2014·潮州青龙庙会盛况
这里所描写的节日活动,以赛花灯为中心,辅以萧鼓仪卫,梨园戏剧。因为安济圣王必须游遍潮州府城全境,所以一共要用三个夜晚的时间。第一个晚上从神庙所在地城南开始,第二夜在城中,第三夜到城北。辛亥革命后,除了1928—1931年间被当时的民国地方政府所禁止,安济圣王出游一直是潮州府城最隆重的节日。当时民俗作家沈敏先生在《潮州年节风俗谈》一书中专门写了《安济王出游》和《青龙庙巡礼》两篇文章,对1936年潮州府城安济圣王出游的情形作翔实的描述。尽管其时潮汕地区经济衰退,节日盛况已大不如前,但一连三夜,“游人达十余万,全城如醉如狂”,仍是一派狂欢景象。节日活动,与清代相比较,还多了燃放烟花一项节目。沈先生说:“在潮州城的游神中,主要的景物正是爆竹烟火。花灯,鼓乐,其他演剧和杂项娱乐,不过是普通的点缀”。读者如有兴趣了解76年前安济圣王巡城的种种细节,可以找找沈先生当年的文章一观。
民国版《潮州年俗风俗谈》
在上世纪“破四旧”和“文革”那些疯狂的日子里,青龙古庙也和其他名胜古迹一样,遭到人为破坏,香火被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香港潮籍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先生等人的倡议和捐助下,青龙古庙才作为潮州地方古迹重新得到修复。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76年前安济圣王巡游潮州城的盛景至今仍未重现。
潮州青龙庙会大龙香阵
然而,“墙里开花墙外香”。令国内潮汕人汗颜和失语的是,一百多年前由华侨华人从家乡原汁原味复制到东南亚国家的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尤其是安济圣王巡城活动,年年如期在马来西亚柔佛新山隆重举办,吸引游客数十万众。76年前潮州府城游神活动如醉如狂的文字写照,仿佛穿越时空,漂洋过海,竟能如此生动地再现在柔佛古庙游神中。文化传播的命脉,本身就是一种令人赞叹的精彩!今年2月12日,马来西亚新山的柔佛古庙游神庆典被首相纳吉宣布为马来西亚“国家文化遗产”,新山中华公会已将柔佛古庙(仿青龙古庙建造)申请成为“国家文化遗产建筑物”。
马来西亚新山柔佛古庙游神庆典
前些年,刚从省长岗位上退下来的卢瑞华先生得悉青龙古庙历经沧桑重修后得以完好保护,成为潮州古城一处联结海内外乡亲情感的纽带,毎年约有数十个潮人社团前来参拜,古庙因而也成为潮州城一个重要的旅游观光及民俗人文景点。卢老省长对弘扬潮州优秀民俗传统文化,挖掘潮州优秀文化资源为今所用十分珍视,遂欣然命笔,挥毫为安济圣王庙题联:“安民济世为官崇善名千古,扶桑扬德还里思敬达当今”。对联揭示和肯定了安济圣王庙民俗活动现象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并赋予“为官崇善”、“安民济世”鲜明的时代意义。
原省长卢瑞华题联
二、安济圣王:笑问神从何处来?
  安济圣王庙也称青龙古庙,建于何时,现在已无法考证。但据《潮州府志》载,青龙古庙原为祭祀青龙而建。写志的人在按语中说:“宋代大学者沈括写有一篇《彭蠡小龙记》,其中说到:在熙宁(宋神宗)年间,朝廷出兵南征,小龙(蛇)仗恃舟楫保护军用器械,官员将实情上报后,皇帝下诏书赐封它为济顺灵王并给予祭祀。小龙从天降下,是龙变成的灵物,这是明明白白的事。”考证沈括的记述,安济圣王的称号可能是从济顺灵王这个相似的称谓演化而来的。从沈括的《彭蠡小龙记》推测,它应该始建于宋代。后来供奉的神明是三国蜀汉时的永昌太守王伉却另有故事。
云南保山武侯祠王伉公神像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潮州城南门进士谢少苍,在云南永昌府当官。有一年,当地久旱无雨,田园失收,百姓生活在生死线上。永昌是边陲之地,交通阻隔,如依常例奏准朝廷赈济,必延迟时日,饥民必饿死。谢少苍来不及请示朝廷,私自打开官府谷仓,赈济饥民。百姓得救,他却因擅开国仓,依罪当斩。其时,云南地方处决囚犯有一很特别的方式,把死囚捆绑后吊于高山大树上三昼夜,如果不死,即可赦免。但当地瘴气重,日夜温差大,囚犯大都难免一死。他被吊上树后,民众环树跪泣,状甚凄惨,而他也自度必死。行刑期间,每当烈日当空或入夜风霜之时,在远处总会飞来一大片乌云,停留在谢少苍头上把烈日风霜挡住。谢少苍在昏迷之际,他抬头一看,原来乌云上端坐着一位老人,他铭记了老人的模样。三天之后,谢少苍居然避过了死罪这一劫。
2014·潮州青龙庙会盛况
后来谢少苍多方寻找这位老人报恩,但总是找不到。在他辞官回潮州的云南路上,当他准备在一座神庙歇息时,偶然发现,神殿上的塑像,正是和那位救命大恩人一模一样。经向当地百姓打听,原来这位大恩人正是三国时永昌太守王伉。诸葛亮在征服南蛮时,因为王伉守城御敌保境安民有功,死后被奉为神,当地百姓为纪念他,修了这座神庙祭祀。谢少苍听后,立即请人雕塑了王伉的神像带回潮州,并在谢氏宗祠旁边建了一间侧屋安放供奉。恰好有一年韩江发大水,情势十分危急,有乡人建议将王伉神像请上河堤挡一挡洪水。神像抬上南堤,果然,洪水很快就退下去,古城被保住了,那一年潮州也获得大丰收。乡人觉得王伉居功至伟,经与谢氏族亲商议后,确定将原青龙古庙旧址重建,奉请王伉神像在此镇水,王伉被推崇为安济灵王,青龙古庙也称为安济王庙。从此,安济王的声名也越来越大,庙里香火旺盛,所以安济王也被称为安济圣王。
2014·潮州青龙庙会盛况
安济圣王何时被潮人奉进青龙古庙祭祀,至今仍然是个谜。《潮州府志》的记述是“前明滇人有宦于潮者,奉神像至此,……”。但在1937年沈敏所著的《潮州年节风俗谈》一书中,认为王伉像是“清初由潮人谢姓,从云南刻著木像回来,在城南的堤畔地方,立庙供奉,……”。对于是何人何时从云南带王伉神像到潮州供奉的两种说法,近年来潮州学术界争论未果。
  青龙古庙安济圣王的两侧,有着陪祀王伉神像的二位舍人,这二位舍人是谁,有的说是京城派来潮州给安济圣王授封的官员,有的说是城南谢姓的先祖。据城南谢氏宗亲会的老一辈说,明清时期,给私人官府当过吏员的人叫舍人;王伉像是他们的先祖在云南当官后要回潮州时所奉请的。虽然方志未有记载二位舍人是谁,但从庙内的敕封牌上刻着谢銮和谢少苍的名字看来,起码说明王伉神像与城南谢姓有极为密切的关联。从时间上来说,谢銮和谢少苍的生活年代是在明成化至万历年间(1465—1619),故笔者考证认为,王伉神像至迟应是明成化至万历年间(1465—1619)被奉请到潮州的。
2014·潮州青龙庙会盛况
三、游神活动:封建迷信乎?
  2012年春节期间,潮州电视台,播出由该台记者时跨三年、并耗时数月采写反映马来西亚新山、广州黄埔南海神庙波罗诞、肇庆封开龙母诞游神实况的《新山游神启示录》记录片一共八辑。该片开宗明义道说缘起:这是“人与神共狂欢的嘉年华”,这是发生在马来西亚新山市的游神盛宴。在潮州传承了千百年的游神民俗文化,为何在一个遥远的国度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古老的潮州民俗,演绎成一出新山人的现代传奇。而在它的发源地为何至今仍“犹抱琵琶半遮面”,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灰色地带。游神,究竟是封建迷信?是民间信仰?还是传统文化活动?潮州本土的游神活动,将何去何从?……
马来西亚新山柔佛古庙
媒体道出今日潮汕地区老百姓对千百年传统若有所失的心理:曾几何时,这传承千百年的民俗活动,戛然而止;直到今天,风气开放,仍“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过,远在海外的潮人,却已浓墨重彩地书写了游神的新传奇,把这古老的民俗,演绎成一场文化盛宴,一场人神共狂欢的嘉年华。如何正确看待游神民俗文化,正视其人类文明成果,是摆在广大人民群众和地方执政者面前的一个严肃话题。
  潮汕民间游神赛会所祭祀的“具体神”主要是风火水神、山神土地、古代典型好官廉吏(如:妈祖、孔子、韩愈、王伉、关公)等。这些被后世崇奉为神的“具体神”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人文典范,其褒扬内涵正是“忠义仁勇”等内容,反映了中华儒家文化思想的精神实质,根本无法与封建迷信挂钩画等号。潮州百姓心里的“大老爷”、年节拜祭的各路神明仅是历代对江山社稷、造福百姓之古人。拜祭先贤除了纪念、感恩,更是为了告诫后人行忠义仁勇之道。这又与封建迷信如何沾边搭界?
马来西亚新山柔佛古庙
据潮州知名网站“小桥流水”的问卷调查,96.7%的网民认为安济圣王游神活动绝对不是封建迷信活动。也有网民认为:国家明文规定公民有信仰自由。游神也是一种信仰。就像有的人信佛教,他可以到佛寺去朝拜;有的人信仰基督教,他可以去教堂礼拜;有的人信道教,他可以到老爷宫或庙里去拜神。游神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地方政府应该积极主动大力支持这项民俗活动而不应该消极被动应对甚至进行无厘头的禁止。
2014·潮州青龙庙会盛况
在潮人中也许还有极少数人深受极“左”思想影响,至今仍固执己见墨守成规,错误地认为游神活动就是封建迷信,以至于个别部门官员对群众申请开展游神活动的正当诉求冷嘲热讽,有的地方甚至假借“维稳”之名进行百般阻挠,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做法。如果游神活动等同于“封建迷信”的话,那么一年一度的广州城隍爷巡城和黄埔“波罗诞”庙会、佛山祖庙庙会、肇庆封开“龙母诞”民俗活动又怎么解释呢?在省城广州游神活动是展示优秀岭南民俗文化,难道潮汕地面的游神活动就是搞封建迷信?
广府庙会
时代潮流,大浪淘沙。历史事实证明,顺潮流则昌达,逆潮流则颓衰。在举国上下奉行“大力解放思想、继续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深入落实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省”、“建设幸福广东”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坚持不懈践行科学发展观,完全应该试着用另外一种眼光去看待诸如安济圣王游神之类民俗活动,以一种新的文化视角去解读这座民俗大观园,过滤其封建残余糟粕,挖掘、发扬光大其蕴含的深沉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之做成一件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功在千秋。
  近年来,这项活动也被看成是用来联系海内外华侨同胞骨肉关系的文娱活动,越来越多的在外国人也纷纷加入到这项活动中。通过游神活动,让世界了解中国,让潮州走向世界,让他们看到中国古老的民俗,品到传统的工夫茶,尝到闻名世界的正宗潮菜,让他们带走的是满足、是心情愉悦和浓浓的乡情、乡谊……这何乐而不为呢?
2014·潮州青龙庙会盛况
四、民俗文化保护:敢问路在何方?
  广州黄埔“波罗诞”庙会是珠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庙会,蕴含了广州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民间文化元素,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近年来,广州市围绕打造“广州民俗文化节”品牌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省委和市委创建“文化大省、文化强市”战略,着力提升城市的文化竞争力,在抓好建立岭南民俗文化原真性保护体系的前提下,找准民俗文化与旅游、科技、市场的对接点,通过艺术创新、体制创新、运作模式创新,正确处理保护与经营的关系,进一步挖掘岭南民俗文化的内涵,激活民俗文化的潜力,扩展民俗文化的资本。在逐步把民俗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南海神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前,在省委、省政府倡导“文化强省”、“发挥文化软实力”、“文化与生产力相结合”、“民俗文化是城市名片”的利好政策下,以历史文化名城潮州为例,如何将青龙古庙安济圣王游神会还原为“潮州民俗文化名片”加以综合利用?如何借鉴国内外经验将民俗文化活动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潮州旅游经济服务?如何重新审视游神民俗文化的内涵特质,走出封建迷信误区?如何增强潮州的粤东文化中心城市地位,提升潮州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作为长期关心关注潮汕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潮籍文化人,笔者认为,以上这些问题要真正得到有效稳妥解决,首先必须从大力解放地方各级领导的思想观念开始。由于历史和认识的原因,导致个别潮汕人认为游神活动就是搞“封建迷信”。这个带有时代局限性僵化落后的思想认识误区必须下决心予以纠正清理。不久前广州城隍爷巡城的新闻各大媒体都隆重宣传报道,当地党政领导高调出席,赢得社会各界赞声一片。多年来广州、佛山、肇庆等地的庙会民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潮人学习借鉴。
2014·潮州青龙庙会盛况
其次,必须强化政府职能,狠抓落实。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潮州新时期的发展战略。目前潮州的旅游硬件建设已经相当完备,在粤东地区名列前茅,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如潮菜、潮剧、潮乐、潮绣、彩瓷、木雕、剪纸、泥塑、麦杆画等也均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要真正发挥这些地方民俗文化元素的规模效益,不仅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支持和科学引导,还必须靠民众搭台,借文化张力,与市场结盟。
潮州青龙庙会花灯展示
再次,必须加大力度从“质”的方面提升潮州文化软实力。从旅游经济的角度看,一个地方没有旅游亮点就谈不上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潮州现在虽然有牌坊街、湘子桥、青龙古庙等等很多景点,但光有景点缺乏景观的文化内涵,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假若能把安济圣王游神活动作为一个常态的旅游节庆项目(建议在农历正月中下旬举办“潮州游神民俗文化欢乐节”),将传统的游神民俗文化融入文化、生态旅游中,把游神民俗文化“激活”,在“死景”中增添“活景”,为潮州旅游文化增添丰富内涵,那么,推动潮州文化旅游业发展,提升潮州文化实力,特别是把潮州打造成为粤东文化中心城市诸目标的实现,则指日可待矣。
潮州城堤及滨江长廊
总之,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岭南多彩多姿的民间习俗和民间艺术,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拥有两千年地方民俗和民艺的潮汕民俗文化更是岭南文化不可忽视的一脉。概括的说,潮汕地区的游神赛会是一种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群众性娱乐集会,有人比喻它为“潮人的那达慕大会”。它与那种单纯的信神拜神的宗教性仪式是有本质性区别的。尽管是男女老少皆参与,但不一定人人都是神明的信徒。在这里信神的人可以把它当作神圣的宗教活动看待,不信神的人则可以把它视为一般群众娱乐性节目,生意人甚至可以将它当成商贸集会好好把握发财机会。
潮州青龙庙会盛况
游神赛会,刺激消费;愉悦人心,和谐社会。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思想文化与西方社会频繁互动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增强自我批判意识,扬弃儒家文化中肤浅、保守、封建落后的成分,以达观、理性、开放包容的姿态,与时俱进,深入了解、研究、传承潮汕游神民俗文化,将有助于对潮汕地区传统民间艺术进行抢救、开发和创新,并着力推动岭南文化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国际化生活。
2014·潮州青龙庙会盛况
来源:潮州青龙古庙
作者:谢岳雄 林泽茂
(本文分别发表于《羊城晚报》2012年3月21日副刊及《潮州日报》4月12日C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