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旅游领跑长治制造


10月12日,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经信委承办的2015中国·山西·长治制造展销推介周正式启幕。该活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首次举办的大规模、高规格制造业展会,是我市纪念建市7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首次由地级市独立举办的制造业展会。
活动设立3个展区,以现代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特色农产品、文化旅游七大新兴产业板块建设成果为基础,集中展示长治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宣传、推介长治制造能力和工业品牌。来自全市218家企业的800多种产品悉数亮相,安阳、邯郸、朔州、临汾等周边兄弟市、18个商会、500多户客商参会。通过政府搭台、部门组织、市场策划、企业唱戏的方式,为长治市乃至外界企业家搭建起一个合作、沟通、交流、融合发展的平台,集中展现了我市近年来全面落实“六大发展”、务实推进“五五战略”取得的长足进步,展示了我市七大新兴产业板块在不断成长壮大中结下的丰硕成果。
在此次展会上,琳琅满目、品牌众多的文化旅游产品展区格外引人注目。风景秀美、佛教文化圣地仙堂山风景区,弘扬太行精神、传递红色文化的武乡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及大型实景演出,集奇、险、雄、秀、美为一身的平顺通天峡景区……长治旅游板块在此次展会上受到各界关注,成为长治制造一大亮点,将长治经济转型发展成果完美展现。
通天峡:太行山旅游的一颗明珠
文/本报记者 张瀚予 图/本报记者 梁栋
“非常感谢政府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旅游企业和其他‘长治制造’一起,共同展示长治的魅力,凝聚发展的力量。”10月12日上午,山西·长治制造展销推介周刚开幕不久,记者便在旅游板块展区见到了平顺县通天峡景区总经理宋梦溪。
旅游,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尤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旅游产业被认为发展空间巨大,潜力巨大,方兴未艾,大有可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作为环渤海经济圈赫赫有名的龙头企业,山东烟台塔山集团投资5.2亿元、历时5年,在相对闭塞的平顺山区打造了一个高端的旅游项目通天峡景区。2014年5月1日正式营业,当年游客达到40万人次,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今年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了30%~50%,景区始终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酒香还要会吆喝,旅游更需要好的营销方式。”宋梦溪说,通天峡景区在不断提高景区建设和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营销方式、拓展营销广度,国庆节期间,通天峡景区推出的“非洲风情节”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眼球。目前正值金秋,整个太行山脉五彩斑斓、层峦叠嶂,是到通天峡赏秋的最好时节,景区推出的“赏红叶”主题活动,可以让游客山下观水、山上赏红叶。目前,通天峡景区客源遍及周边省市、韩国、日本、法国等地,尤其韩国游客对通天峡景区情有独钟,接待量大幅提高,去年3万人次,今年已接待6万余人次。
“有政府出面,有媒体报道,这次活动首先在宣传力度上就具有我们单个企业不可能企及的优势,希望今后政府能够更多地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咱当地的企业抱团发展,分享商机,合作共赢!”宋梦溪快人快语,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通天峡是一首诗。行进在高耸蜿蜒的山谷,两岸壁立万仞,脚下流水潺潺,瀑布接踵而来,不时飘落到脸上,带来一丝丝冷意。猕猴在峭壁间、树枝上轻捷地跳跃攀援。一路上,小桥流水,栈道崎岖,似有江南风情韵味。天露台,承接天地之精髓,怀抱日月之精华,把蜿蜒的山峦、漂浮的云彩拉到眼前,举手可触摸到蓝天。采一朵白云,把你的手和心洗得干干净净,一下子便能体会到“通天峡”冠名的寓意。此刻,我激动的心情,单是用“取经盘旋直接天,梵王宫阙白云边。两山翠滴袈裟冷,一道溪流几席妍。”这首明代鼎臣的诗来形容,怕也难以表达。
通天峡是一个梦。到过张家界、九寨沟,都赞美那里的奇峰、圣水,但来游通天峡的人定觉不虚此行,会留下难以忘怀的梦。水是山的精灵,一泓水域能激活一座大山。
通天峡更是一种精神。通天峡千万年默默地耸立在那里,平淡无奇,在经过拓展装扮之后,浸透着一种奋斗创业的精神,就像与此相邻的河南林县的红旗渠,都在讲述着百折不挠脱贫致富的故事。
仙堂山:让法显告诉世界
本报记者 王舒琪 图/本报记者 李文强 仙堂山董事长李中秀
“我们景区拥有灵幽奇秀的自然风光,更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历史,高僧法显曾在这里出家讲经,欢迎大家来我们仙堂山看看,我们襄垣的文化旅游产品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在10月12日举行的2015中国·山西·长治制造展销推介周开幕式上,文化旅游产品展区襄垣仙堂山风景区展台,被前来观展的市民围得水泄不通。襄垣县金鑫集团董事长李中秀,向踊跃观展的市民介绍美丽的仙堂山;正在播放的大型佛教人文纪录片《佛国记·法显西行》的屏幕前,被佛学文化深深吸引的市民久久不散。
“集中宣传推介长治制造能力和工业品牌的2015中国·山西·长治制造展销推介周,是我们全市企业家互相学习借鉴、加强交流合作、宣传各自品牌、展示长治企业的好平台。我们以此为契机,希望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我们仙堂山景区。”一手创建发展仙堂山景区的李中秀带着景区宣传资料,在展销推介周特设的文化旅游产品展区,将美丽的法显故里介绍给市民。
仙堂山位于襄垣县城东北25公里处,东晋高僧法显曾在这里出家讲经,早在1600年以前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但长期以来,由于开发力度有限,一直处在深闺人未识。为进一步挖掘襄垣历史文化、法显故里文化,2009年10月,襄垣县委、县政府将仙堂山景区整体划归金鑫集团投资续建。
李中秀介绍说,仙堂山景区整个项目投资23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10.66亿元,自2010年至2012年,核心是打造佛国圣境,利用景区现有基础设施,重点开发仙堂山区域,通过主体建筑和周围景观,为打造整个景区佛教文化形成支撑,打造最具特色的体验型综合旅游产品;二期工程投资7.65亿元,自2013年至2015年,完成仙堂山旅游区的交通环线和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打造大仙堂山旅游区;三期工程投资5.25亿元,自2016年至2020年,在整个景区品牌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重点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养生度假产业,在烘托佛教文化品牌的同时,形成景区的重要盈利点,最终在全国打响“法显故里仙堂佛国”的品牌,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程全部完工后,年接待规模可达250万人次,门票收入2.5亿元,上缴税金3800万元。
为了此次展会,李中秀他们从9月份就开始筹备。印宣传资料、刻录景区和法显故事光盘、制作景区纪念品……作为我市首推的旅游文化项目,在这届展销推介周上,仙堂山景区主打“法显”这一文化品牌,参与景区推介等活动。
武乡一剧两园:红上党红遍太行山
本报记者 王舒琪 图/本报记者 戴玉刚
“《太行山》实景剧、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简称‘一剧两园’,是我们武乡推出的独特的八路军文化旅游品牌,欢迎大家来我们这里体验抗战生活,感受八路军文化。”山西红星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武乡华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在2015中国·山西·长治制造展销推介周文化旅游产品展区向观展群众进行展区推介。展台前,挤满了前来咨询和领取宣传资料的市民。
武乡是太行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和八路军文化的形成地。近年来,该县充分挖掘革命老区独特的八路军文化资源,围绕打造全国最大的八路军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奋斗目标,投资5亿多元实施了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太行山》大型实景剧等文化产业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此次展会上,武乡“一剧两园”带来了丰富的图片和模型展示,精彩呈现这一“体验”为主的旅游产品。
“在这里,可以穿军装、扛步枪、吃小米饭、睡土炕、唱抗战歌曲、看抗战戏剧,深度体验八路军文化。在这里,可以手握机枪、高举手雷打一场游击仗,当一回抗日英雄……”工作人员向观展群众介绍景区内容,独特的红色旅游风格与抗战文化魅力,吸引了众多群众在展台前驻足。
“武乡‘一剧两园’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们是国内唯一的体验式红色旅游主题公园。”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八路军文化园,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身着八路军军装,游客可以当一天八路军,包括睡一次大炕、听着起床号起床、参加晨练、穿一次军装等。游击战体验园拥有3000米长的战壕,以抗战期间真实发生的具体战役为任务,敌我对抗。融合了山水风光和现代化光影技术的实景剧《太行山》,则又将观众带回了太行儿女与八路军战士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抗战时期。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武乡“一剧两园”抢占高地,旅游文化产品独树一帜。
“当八路,打游击。”作为一种以体验为主的旅游产品,武乡“一剧两园”打破多年来游客被动的浏览方式,让游客穿越一把、体验一把、回味一把。历史与时尚、娱乐与教育、参观与体验兼容并蓄。
景区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一剧两园”共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26%,门票收入同比去年增长21.2%。“为了真正把‘一剧两园’做活、做强、做大,我们会围绕市场需求,在吸引游客、刺激消费上下工夫,真正繁荣红色旅游产业,提升品牌品位,吸引更多人前来体验。”
多多鼓励
旅游领跑制造这是无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