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浅析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及互联网突围之路

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实行公有制经济,绝大多数非公有制的小微企业都被冠以“资本主义尾巴”而被打压。直到实行改革开放,允许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并存,才使我国的小微企业才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小微企业数量发展的很快,但是小微企业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由于项目雷同度高、企业规模趋同、人才短缺且流失率高、转型缺少模式等问题,使得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处于一种无序且竞争白热化的局面。如何使小微企业把握国家政策红利、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转型,并且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是作者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就从我国小微企业划分标准、特征、贡献、面临的困难等几个方面为小微企业进行诊断、分析并以互联网思维给出企业转型突围建议。
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
小微企业即为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根据2011年6月18日工信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界定的一种新的划型标准,进一步明确界定了小微企业。如工业企业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根据2015年中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小微企业标准内容包括: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小微企业的特征
数量大:改革开放30多年间,小微企业的数量急剧上升,据统计2015年新增企业中,96%属于小微企业。在2017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到今年7月底,中国小微企业名录收录的小微企业已达7328.1万户。
门槛低:自从中国工商部门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革为认缴登记制后,极大地降低了资金门槛。加之,各地也逐步放宽住所登记条件,释放住所资源,传统的厂房、车库等都可以成为创业创新的空间,大幅度降低创业成本。
规模小: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比较而言,无论从资产规模、人员规模还是经营规模都比较小。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融资能力、人才引进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
规范差:据统计,在我国7300万的小微企业里,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足10%。由于缺乏信息化的支持,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管理呈现粗放、混乱的状态,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很容易因为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竞争而倒闭破产,同时也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周期短:数据显示,日本、欧洲的小微企业生命周期可以达到12年,美国达到8年多,而中国只有3年。这是因为,中国的小微企业发展历程短,早年间政策支持力度小,企业规范性差、自律性差等原因造成的特有现象。
决策快:由于小微企业没有大中型企业的条条框框,也没有太多的内部管理机制限制,经营权和决策权基本都在老板一个人手里,因此小微企业有着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这也是小微企业为数不多的优势之一。
小微企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解决劳动力就业。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平台。小微企业已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小型微型企业是解决城镇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就业问题的主渠道。目前中国70%的城镇居民和80%以上的农民工都在小型微型企业就业。
增加了税收。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小微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gdp 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50%,另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小微企业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丰富了供给侧产品。小微企业的增长及快速发展,为我国供给侧提供了丰富的产品,从而与大中型企业提供的产品形成了互补的局面,为我国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源泉。
优化了产业结构。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开业第三产业小微企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占当年新开业企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比重,均明显高于全部企业相应比重,且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小微企业迅速发展,对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微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虽然小微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从整体而言,小微企业的处境仍然很难,下面我们就小微企业的困难一一做出分析: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之国家对企业注册的政策逐步放宽,使得小微企业的数量急速增加,同时也导致了项目上马盲目,竞争处于一种白热化的红海竞争之中,亟待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进行模式的创新升级,进行细分市场的挖掘。
授信低、融资难。由于小微企业的规模小,缺少可供抵押的财产。加之现金流量小,抗风险能力差,因而银行给到小微企业的授信低,贷款信用不足。使得融资难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人才流失率高。企业的流失率一般在15%以内,而小微企业的人才流失率一般都会超过20%,甚至有些小微企业的人才流失率达到了30%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微企业缺少人才引入流程,人才的使用基本靠老板的好恶,同时企业缺少稳定性,这给了很多员工不安全感,一旦小微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导致员工的薪酬出现不稳定性,势必会造成企业人才的流失。
掌控能力低。小微企业一般都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对于产业链条没有控制力,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一旦产业链条无法掌控,势必会造成供销链条的风险增大,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一个不利的位置。从而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低下,生命周期缩短不良现象发生。
小微企业的突围之路
虽然小微企业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但是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加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很多小微企业找到了突围的方向。
第一,转型互联网企业,进行模式创新。互联网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加之互联网企业发展速度快、融资快、估值高、上市相对容易等特点,使得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进行互联网转型,但是大多数企业的老板并不知道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区别,也就更难以理解如何进行互联网转型。其实,小微企业只要掌握了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区别,再进行互联网转型时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企业以渠道为王为策略,认为只要掌握了渠道,就会不愁销路。然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渠道趋于扁平化,阿里巴巴等平台的出现,使得产品供应可以直接从厂家到消费者手里,因此渠道优势恰恰成为了传统企业的短板。而互联网企业认为产品为王,只要有了极致、简约、迭代的产品,就可以省去中间环节,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加上社群运营等众多手段的出现,使得消费者的黏性越来越强,保证了互联网企业的源源不断的客源,从而保证了企业的销量。
第二,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多渠道进行融资。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因为银行授信低,而其他渠道的融资成本又太高导致。而利用新型的融资模式,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及难度,从而保证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比如供应链金融模式(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融通仓融资等);再比如众筹融资(以未来的收益权进行资金的吸收,从而完成企业现阶段的资金需求);以上两种模式都是使企业的资产证券化,使企业把5-10走的路在1-3年内完成,达到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当然,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还有很多种,不再赘述。
第三,优化企业管理制度,引入合伙人机制。小微企业要想取得长足、稳定发展,优秀的企业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而一套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快速、良性运转的根本。优化小微企业管理制度,一是要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及管理软件,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小微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从而增加自身的吸引力。二是引入合伙人制度,制定合理的股权分配模式,使员工持股成为常态。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努力息息相关,使员工从打工心态向老板心态转变,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合伙人模式。同时建设内部创业平台,相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为员工创业提供项目平台、资金平台、人才平台等孵化器平台,从而吸引并留住人才。比如,在海尔创业生态圈中,原有的企业管理者将变身平台主,为创业者提供服务、支持,最终将转化为小微企业的股东。平台扶持的小微企业借助于海尔平台进行运行,海尔的员工将转化为创客。从而使员工转变成拥有决策权、分配权和用人权的创业者,增加了员工对海尔企业的归属感,不仅留住了人才而且还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海尔企业,使得海尔企业的竞争力更加强大。
第四,整合供应链上下游,改变业务流模式,变应用级企业为平台级企业。传统的小微企业都是个体经营,单打独斗,抗风险能力差。如果采取抱团取暖的模式,把小微企业的上下游企业进行整合,变供应模式为合伙模式,把每一个单独的业务融入到整个供应链条之中,既保证了供应链条的稳定性,也增加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上下游企业形成的平台级企业还能吸引资本的青睐,而平台经过整合后,大大增加了现金流量,也能获得银行的授信额度,可谓一举多得!比如,北京平谷大桃的加工企业,上游可以整合树苗、农药、化肥等企业,下游可以联合果实套袋、运输、农用机械、加工企业、纸箱厂、果袋厂等企业,从而建立综合产业平台,形成产业链一条龙发展。
第五,政府助力支持。小微企业虽然作用重大,但是由于内外部原因面临种种困难,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离不开政府的扶持。首先,国家应当大力发展小微企业,积极从政策、法律和制度层面加强对其引导,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更好地服务社会;其次,要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平台,比如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孵化平台、人才孵化平台、融资担保平台等等。为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的基金,为小微企业的快速、良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第三,加大针对小微企业的特殊税收机制,给予小微企业各种便利和优惠,减少小微企业的负担。
总之,中国的小微企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阶段,积极利用国家政策,把握互联网带给小微企业的机遇,使得我国小微企业走向快速、健康的发展之路。(文/张健,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专家服务中心行业专家)
参考文献
1. 岳霞.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
2.张春.crm在我国企业的发展状况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1
3. 田翠红.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