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猪交易模式演变及中美生猪行业情况对比

生猪交易指针对活体生猪的买卖行为,其交易模式从最初的养猪户与屠宰户直接对接,到出现专业收猪人和猪经纪,形成地方生猪交易市场,再到大型屠宰厂与规模化养殖企业的计划收购、合同收购,再到网上交易、形成全国统一的生猪交易市场,以及生猪期货交易的出现,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变迁。
一、生猪交易模式的演变
在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家家户户养猪,在满足自用之余,直接卖给专业的屠宰户,屠宰户宰杀买肉。这种最初的模式,极为分散,难以监管,食品安全没有保证,目前已基本消失。
1997年,国家颁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行定点屠宰,全国各地建立定点屠宰厂。目前,我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约1.5万家,其中年屠宰能力在50万头以上的大型屠宰企业约2000家,占比不到15%,其余中小企业有1万多家。
实行定点屠宰以后,由于管理比过去严格,屠宰厂收猪时检验检疫、定级、结算等程序比较复杂,从而催生了专业收猪人和猪经纪行业。养猪人、收猪人或猪经纪、屠宰厂以及饲料、兽药经销商等,共同构成生猪产业链,生猪交易市场也日益发展壮大。
生猪交易市场是在固定的地方集中开展生猪现场交易,交易完毕后再运输到不同地区屠宰场,主要发挥着跨区域的生猪调运功能。一方面在生猪调出大县集中收购,通过生猪交易市场交易后运输到大城市。另一方面,职业猪贩从外地贩运来的猪,也在这里集中交易。生猪交易市场分布在全国各养猪大省,包括东北三省、华北的内蒙、京、津、冀、晋,华中的豫、鄂、湘、皖、赣,华东的苏、浙、沪、鲁、闽,华南的粤、桂、琼,西南的渝、藏、云、贵、川,西北的陕、甘、宁、青、新。
随着生猪养殖和屠宰行业不断的集约化发展,大型屠宰场有机会直接对接规模化养殖场,按约定计划养殖供应,逐渐发展出合同猪模式。合同猪模式在保证品质、保障供应以及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合同猪模式日益成熟的基础上,产生了以合约订单为标的的生猪期货交易。
生猪期货交易最早出现在美国。1966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生猪期货合约,1977年改为瘦肉猪期货,并将交割方式从实物改为现金交割。1995年开始瘦肉猪期货期权合约交易。随后,德国、韩国相继出现生猪期货交易。
在国内,2008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制订出台了《生猪交割质量标准》和《生猪交割质量检测技术规程》。2010年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推出生猪远期交易合约。2011年中国重庆(荣昌)畜牧农产品交易市场率先开展以荣昌仔猪为活体标的物的电子集中竞价拍卖交易,实现畜禽活体非标准件电子拍卖。同年9月,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开业。2013年汉交所对16家养殖场进行授证,标志着商品猪订单交易正式有了交收场库支持。
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交易所正式交易生猪期货合约,主要原因一是行业集中度低,二是物流发展不成熟,三是生猪的非标准化特性使合约制定较为困难。但随着国内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以及物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实行生猪期货交易打破“猪周期”成为大势所趋。
另外,伴随互联网发展,渐渐出现了网上生猪交易。网上交易提高了生猪交易信息的透明度和传递速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给形成统一的全国性生猪交易市场打下了基础。
二、当前国内生猪交易市场规模及状况
按国家统计局数字,2017年我国生猪存栏4.3亿头,同比下降0.4%;出栏6.9亿头,同比上升0.5%。猪肉产量5340万吨,增长0.8%。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的统计,出栏生猪中59%来自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下的养殖散户,31%来自于年出栏量在500-10000头的中小型养殖企业,约10%来自于年出栏量在100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企业。
在养殖环节,全国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下的养殖散户约37万户,占比高达60%,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上的约25万户,占比40%。目前,在环保禁养和产业升级压力下,散户不断退出。经历“洗牌”后,具有20-100头母猪、年出栏量约500-2000头的家庭猪场和具有3000头以上母猪、年出栏量10000头以上的大型规模化企业成为我国养猪业的主力。
在屠宰环节,目前行业集中度同样很低。屠宰量前四名的双汇发展、雨润食品、大众食品和众品食业的市场份额约14%。行业龙头双汇发展2015年的屠宰量为1239万头,仅占总屠宰数量的6%。同时,按照农业部的统计数据,2015年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共屠宰2.14亿头,按定点屠宰企业屠宰能力8.5亿头计算,产能利用率不足30%,产能过剩严重。
三、美国生猪行业基本情况
美国是仅次于中国的生猪养殖和消费第二大国,2015年存栏6839万头,出栏11541万头,猪肉产量1112万吨,消费量937万吨。
与国内的行业分散状况不同,美国生猪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在养殖环节,生猪养殖场仅有约7万个,远少于国内的60多万个。年出栏生猪中,只有约2%是来自年出栏量在1000头以下的养殖场,51%来自年出栏量在50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在屠宰环节,行业前四名smithfield、tyson、swift、homnel的市场份额集中度达到67%,远高于中国14%的cr4水平。其中规模最大的smithfield年屠宰量占到全美总屠宰量的31%,也远高于国内双汇发展的6%。
同时,美国是世界上生猪期货交易最活跃、交易量最大的国家。目前美国芝加哥交易所的瘦肉猪期货每日交易量约3万手,交易额约7亿美元,对应的期权合约成交量在5000手左右。
产业的高度集中化、规模化,以及成熟的期货交易模式,使美国猪产业质量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行业发展相当稳定,没有国内的所谓“猪周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