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援疆英雄榜丨进疆想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2018年,深圳援疆人是这样做的!

喀什,天山脚下的古丝路明珠,四大文明交汇地;深圳,改革开放前沿,南海之滨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2010年起,深圳作为19个援疆省市中唯一的计划单列市,对口支援喀什市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从这时起,深圳援疆人的身影就一直伴随着这座古城发展的方方面面。
喀什,古称疏勒,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新疆西南部,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边境线总长888千米,还邻近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喀什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为喀什市,是喀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历届深圳援疆人在此地洒下了汗水,也有着不同的传奇事迹。
他们在此番征途下又描绘出新的色彩,波澜壮阔,一切都往前走着,令人期待,平凡之中蕴含激动人心的能量,这就是深圳援疆英雄榜。他们的故事,别急,这就说与你听。
1
深圳援疆前指机关“拼命三郎”人物:陈英良
援疆任职单位:喀什地区行署应急办公室副主任、深圳前指办公室干部
工作职责:负责办文办会、文字材料起草等
不管是严寒或酷暑,只要你经过深圳援疆指挥部办公大楼313办公室门口,经常会看到一个身影,时而思索,时而翻阅文件,时而轻敲键盘,这种场景经常会延续到夜深人静,他就是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办公室干部陈英良。
轻伤不下火线,得到省市领导肯定
工作高标准、生活低要求,是陈英良一贯的作风。自去年2月份进疆以来,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工作,他牺牲了无数个节假日,号称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拼命三郎”、“快枪手”。
去年6月,广东省和深圳市党政代表团来喀什检查指导工作期间,他不顾疲劳,每天加班加点。在连续几个日夜的高强度工作,他突然肚子疼痛难忍,经诊断,患了急性阑尾炎,医生要求要立即做手术。
手术前一刻,他还给领导发消息:“不好意思,我有个材料还要修改,等我手术完马上回去处理。”手术完后,医生叮嘱他要休息15天,但手术后没过几天他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当时,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喀什考察,在考察前指基地时到宿舍看望他,叮嘱他要保重身体,表扬他是深圳援疆好干部。
爱学习善钻研,业务能力强
许多人认为,办公室工作基本上都是约定俗成的事务,只要按部就班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和日常工作就可以了,但在陈英良看来并非如此。有人问他:“你天天写材料看文件审稿件,不觉得枯燥吗?”他时常和别人交流写材料的体会:“我们要倒出一碗水,自己必须喝下一桶水”。
他不仅经常翻阅《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大部头,还密切关注和学习最新的大政方针和各级重要领导的讲话。
他把新思想新知识融入到工作里,体现在公文中。他牵头建设了办公室无纸化办公系统(oa系统),规范了议事程序,提高了议事效率和决策质量。他起草的《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公文处理工作规定》、《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办文办会工作规定》等有关文件和《紧盯总目标助推喀什打造丝绸之路的桥头堡》等多篇党政公文,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援疆以来,他起草、修改各类文字材料共计190余份,近200万字。
讲政治树正气,守底线敢担当
陈英良在深圳是一名纪委干部,深知严格遵守党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经常针对大家可能存在的违纪行为,给大家普及党纪国法,甚至让身边的同事“红红脸”“出出汗”。
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干部人才来自后方各个不同的单位,为进一步增强大家纪律意识。在指挥部的两次务虚会上,他实例教训告诫大家不要“勿以恶小而为之”,直言不讳地给大家敲“警钟”。他和同事们说,一旦纪律方面出现问题,人的一辈子包括家庭、事业、自由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有就严管纪律,陈英良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说:“管纪律是领导的事情,但也是每个同志必须认真遵守的事情。作为一名纪委干部,有义务给大家提醒,目的是想大家把路走好。即使不是纪委干部,哪怕是一个普通人,讲纪律守纪律也是做人的底线。”
心系贫困家庭,有难伸出援助手
陈英良在农村出生、长大,大学毕业后,他又到山区支教,亲身体验了贫困地区农民生活的艰辛。到喀什后,在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的同时,他还时时心系受援地的贫困学生和农户,在他们面临困难急需帮助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当他了解到塔县地处帕米尔高原空气干燥、氧气稀薄、气候严寒,当地学生的棉被破旧,急缺棉被时,他和几个援疆干部一起建立了援助塔县爱心群,发动并号召深圳后方的亲友为塔县的贫困家庭学生募捐。
到目前为止,他们已募捐8万多元,给塔县中心小学、达布达尔小学、马扎尔小学等5所学校的学生捐赠了400多床棉被。他说,他的梦想是在三年援疆期里,让塔县所有小学的贫困学生都能用上新棉被。除了给贫困生募捐棉被,陈英良还联系深圳的企业家协会为深圳援建的深塔中学捐赠了价值270万元的教学设备和急缺物资,以解这所新建学校的燃眉之急。
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为喀什当地的贫困户销售各类干果3000余斤,与帕哈太克里乡民族同胞结亲、慰问送粮,与喀什福利院的困境儿童一对一结对……
走好援疆路、做好援疆事、留下援疆情、交好援疆友,这是陈英良常说的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
一片冰心在玉壶,二次援疆谱新篇
人物:吴志强
援疆任职单位:喀什地区卫计委党组成员、名中医科科长,深圳前指干部人才处干部
工作职责:负责协调医疗援疆,前指党建、群团等工作
“吐尔地”妙手针灸获民心
首倡基层医疗服务援疆模式
2014年,吴志强作为深圳市第八批援疆医疗队队员第一次来到喀什。当时,他挂职喀什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在库木代尔瓦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对口支援工作。他把中医针灸带到了卫生服务中心,为当地病患把脉问诊、解除病痛,维吾尔族同胞对他医术啧啧称奇。一位脑中风患者偏瘫两年,一侧肢体关节僵硬,在他的免费治疗下,逐渐恢复独立行走能力;一位患者肠道手术后,出现肢体麻木和肌肉萎缩,在他的治疗下,症状逐渐好转。在他的传帮带下,拥有中医功底的同事也开始运用中医诊疗常见病。听说社区来了名中医,周边的维吾尔族居民一传十,十传百,患者都想体验中医诊治。
在社区一线诊治病患,时间久了,吴志强和当地同事、社区病患结下了深厚友谊,同事们亲切地称呼他“吐尔地”(意思是“留下来,不要走”)。时隔3年,他再次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一名曾接受过他诊疗的维吾尔族同胞一眼就认出了他,用维吾尔族的热情拥抱问他:“你回来吗?”
通过吴志强的积极提议、协调和沟通,在深圳医疗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日小课、周大课、月竞赛”为基本形式的基层医疗服务“区对中心”(即深圳一个行政区的全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口帮扶喀什市的一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援疆模式正式启动,并一直延续至今。据统计,截止目前,先后共有49名深圳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来喀什开展技术帮扶,提升了喀什市基层医疗的服务水平。
二次援疆从事管理工作
助力塔县医院创“二甲”再立新功
第二次援疆,吴志强任职深圳前指干部人才处干部,主要协调医疗援疆工作,虽然工作岗位换了,但吴志强的工作热情和态度没变。他以时不我待的工作作风,紧密跟踪项目的进展进度,每月督促并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他负责的所有卫生援疆项目的开工率和实施完成率均是百分百。同处室同事称赞:“在我们处室里,年纪最大的是吴志强,工作最认真最细致也是他,真正发挥了老大哥的作用。”最让吴志强引以为荣的是落实去年深圳市党政代表团确定帮扶塔县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这是市委市政府交办重要任务。为了推动任务顺利完成,他多次陪同深喀两地部门赴自治区卫计委协商,深圳塔县调研,往返深圳和喀什对接工作。
去年国庆节期间,为尽快落实塔县人民医院创“二甲”工作的资金,他一边按程序加快文件审批流程,一边组织专家对塔县提出的资金需求进行论证,并向深圳前指提出先行垫付塔县人民医院创“二甲”急需资金的请求,获得支持,为医院创“二甲”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经过200多天的奋战,今年3月29日,塔县人民医院以高分通过了评审,圆满完成深圳市委市政府交办创“二甲”的任务,结束了新疆海拔最商的高原县没有二级甲等医院的历史。
发挥“传帮带”作用
助推“组团”式医疗援疆
第九批援疆医疗队首次以“组团”援疆模式对接帮扶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吴志强倾力支持该工作。为了争取资金支持,他多方协调。第九批援疆医疗队队长、时任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院长徐洪斌曾说:“我们与吴志强工作岗位不同,理念有时也不同,但我们为受援地医疗水平的发展的援疆目标是一致的。”
在他与援疆医疗队合力协调下,喀什地区人才统筹项目专门安排120万援疆资金,用于地区妇保院的人才交流培训。
吴志强协助医疗队发挥“传帮带”作用,开展新技术项目88项、下乡270次、开展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应用培训和推广26例,传帮带受援地医疗卫生人才404人,培训受援地医疗卫生人才5428人次,帮助提升受援地医疗卫生人才259人,为受援地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手术、科研突破58个。
吴志强多次陪同深喀两地卫生行政部门赴自治区卫计委协商,反复赴塔县人民医院调研、推进创建工作,及时联络沟通深圳市卫计委和喀什地区卫计委,做好工作对接。
3
把喀什当成家倾情付出
人物:王志强
援疆任职单位:深圳前指援疆综合业务处干部、喀什地委统战部社会主义学院办公室主任
工作职责:负责招商引资、社会援疆等,对接喀什经济开发区、深喀社工站、深圳城。
每每提到在喀什的工作生活奇闻异事,王志强的妻子总是微微一笑,说他快把喀什当家了,而王志强却说,深圳的家是全部,喀什的家是唯一,只有把喀什当家来建设才能做好援疆事业。
有屋有业亦有情
援疆生活新“精彩”
这里他有个温暖的小屋
援疆干部远离家庭,孤独是一种经历。王志强却不孤独,他所住的小房间,花草飘香,小鱼漫游,他自制的冰棍吸引众多援友,精心布置的小屋成了他陶冶情操、调节生活的重要内容,王志强说:“孤独会导致寂寞,但不必然导致无聊。孤独而寂寞的人,可能不会无所事事,不会虚度时间;孤独而无聊的人,可能日子总是无滋无味,浪费掉大把的时间。”王志强利用业余时间以阅读和学习充实自已,他记录援疆感悟,撰写援疆感悟30余篇。
这里有他的援疆事业
王志强说:“援疆是国家战略,但援疆工作却事无巨细,落实起来就变成了具体繁忙的日常工作,如果没有把喀什当家的眷属感,是做不好工作的”。来援疆要留点什么,王志强认为: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让当地受益的项目;二是深圳干部与当地干部共勉的真抓实干深圳精神。王志强是这么做的,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业绩证明了他所言不虚,今年上半年,他所负责的多个项目均顺利完成,成为深圳援疆的亮点工程之一,得到领导认可。
这里有他的密友和“亲戚”
“援疆需要团队协作,生活需要朋友相陪,如果与援友的友谊是天长地久,那么我们最美好的回忆一定是在喀什。”王志强说。王志强积极参与结亲活动,关心他结亲的维吾尔族家庭。他说:“语言不通但心相连,因为你们是我的家人。”他积极协调“亲戚”到深圳产业园工作,月薪两千多元,大大提高了“亲戚”生活水平。王志强在后方单位是南山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干部,写作能力较强,他利用业余时间精心备课,多次在地方单位讲授公文写作的课程,深受当地干部的欢迎。同时,他还准备法制讲座的课程,计划在援疆结束之前为喀什市小学进行普法讲座。
助推“村村结对”
深圳援疆帕乡新“乡民”
王志强以“定基调、传经验、心联通、共参与、助发展、大联动、奔小康”为主题,在南岭村和帕哈太克里乡成功签订“村村结对”帮扶协议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五个一”项目(一条村公路、一个主题文化广场、一个大米加工合作社、一个“手拉手”暖心帮扶活动、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
他每天跑工地,白天和乡里干部讨论规划设计,协调工作,夜里构思宣传展板,撰写材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