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在这个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季节,老六再和大家说说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老朋友:券商。
前面我们说了几家信托,说了几家私募,也是时候盘一盘券商了。突然想说券商其实与老六前几天看到的一则消息有关,大意是batj这几家公司已经打算回国了,要用发行cdr的模式来大a股“上市”,已经指定了中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等几家券商来承接这些工作。
请注意老六加粗这一行的两个关键词:指定,中信证券。
好吧其实老六的户没开在中信,华泰联合也不做经纪业务,别怀疑这有夹带私货啥的,老六的意思是:证券公司风风雨雨30年过来了,强者恒强的局面又一次历史般地形成了。
要么说这是大时代呢,刺激得很。老六今天就和各位说道说道,中信证券的前生今世,也是相当有意思。
这位真的是当之无愧的大哥了。
何以见得?全国131家证券公司中,唯一一个净利过100亿的,就是它啊,中信证券,2017年全年净利润114亿元。
(当然了,比它的哥哥中信银行那是差得远,后者去年净利425亿元,券商现在还没法和银行叫板。)
我们说回中信证券,为什么提到实力最强会先说它呢?看看这最新的数据:
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33亿元,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14亿元;
股权业务承销规模,行业第一;债券业务承销规模,同业第一;境内并购重组交易规模,行业第一。
代理股票基金交易总量,排名行业第二。资产管理规模,主动管理规模,均行业第一。
融资融券余额,排名行业第一。实现利率产品销售总规模保持同业第一。场外期权业务规模增长较快,同业排名领先。
不用数了,除了经纪业务的股基交易量输给了华泰证券(而这也是个相当精彩的故事!),场外期权业务可能输给了中金中投也可能是不好统计,其它都是第一。
这么牛的机构,其实单看这姓,就知道它的基因不一般,中信嘛,正-部-级-央-企——中信集团在证券行业布设的一步棋。
中信证券于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算起来并不是国内最早一批草莽时代过来的券商。也可能因为没有过去那些历史包袱,中信证券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崛起路线。
一手把中信带到巅峰的前董事长王东明曾就掷出豪言:中信证券要做“中国版的高盛”!为此,他还找来老外写高盛的那本《高盛帝国》要求翻译成中文,并推荐中信证券的员工阅读。
那么说中信证券的崛起路线是怎样的呢,老六的概括就是:“猥琐发育,别浪”。我大大大——我买买买——我强强强。
先是“我大大大”,1999年,中信证券通过股改、引入战略投资者,成功将自己的注册资本跃升至20.82亿元,1995年刚成立那会儿还只有3亿元。资本金多意味着啥,不意味啥,有钱呗——有钱啥不好办啊;
再是“我买买买”,2003-2007年,先后买券商,买基金,买期货:
在国内券商普遍最差钱的时候,不断出手,吃掉总部位于山东、浙江的万通证券、金通证券,
2005年的时候,又联合建银投资把曾经的大哥华夏证券改成中信建投证券,
这期间一度想吃掉危机中的广发证券,结果被广发证券给打了回去,
后来还吃掉了华夏基金,吃掉了金牛期货……
(对这段时间券商艰难处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老六的文章列表,有一篇单讲券商的“至暗时刻”。)
接下来就是我强强强,2012年,中信证券又收购了总部位于香港的法国里昂证券,在海外市场站稳了脚跟。正是基于“中国高盛”的愿景,中信证券的转型之路在国内算是早的了,也是极为大胆的。
比如,收缩经纪业务规模,2017年,他们主动关闭了7家营业部,表现出对传统经纪业务不同的看法。根据他们的年报,目前正在做的是“逐步搭建最大、最全、最专业的金融产品超市”,向财富管理转型。
中信证券的强还体现在对同行的绝对领先之上。
举个简单的例子,2017年的a股市场中,包括ipo、增发在内的股权融资项目总共1009个,金额1.6万亿,中信一家就做了87单,金额2209.82亿元,第二名的广发证券倒是做了61单,其金额却只有370.72亿元,是中信的零头还不到。
当然了,中信也不是没出过事,2015年股灾那会儿,也是捅了天大的篓子。因为配合境外投行“恶意做空”,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当时中信证券的高管几乎被一锅端(董事长王东明除外),公司也领了3.08亿元罚单。
图为当时的中信证券总经理程明博,17年被判处3.6年有期徒刑
为什么说这件事情的影响很坏呢?
通过股指期货高频交易做空a股,进一步促进股市的踩踏效应,让大量散户血本无归这是一方面;还有中信证券作为央-企子公司,一边响应着国家号召,坚定“做多”,四大营业部大手笔扫货,简直成了另一支“国家队”,一边又配合老外大量做空,等于亲手毁坏了这个市场里最根本的信心,因此老六以为,高层被一锅端其实并不过分。
时至今日,仍有大批投资者朋友对此难以释怀,或许这也是中信证券经纪业务输给了华泰证券的一个原因,后者拥有累计1200万户个人投资者客户,而中信的数据是660万户。
不过,金融行业有句话很经典:大而不倒。一年之后,2016年9月份,新上任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赴中信证券调研,说了三句话:
一是要把去年的曲折、失误转化为财富;二是要勇于担当,成为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三是要做行业的领头羊,有所为、有所不为。
刘主席说“要做行业的领头羊”,这就算是官方版的“不计前嫌”了吧。
2017年8月,证监会公布了2017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结果,中信证券重新回到a类a级。
或许,是时候再去读一遍《高盛帝国》了。
看《高盛帝国》之前,可能还要去看看《大而不倒》。
今天就先说到这儿,老六祝你周末愉快!对这家券商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到评论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