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延禧攻略》的热播,于正也再次成为娱乐圈里大家讨论的话题。大家普遍认为于正这次可是凭借这部电视剧打了漂亮的翻身仗,终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公众视野。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这部剧的制片人于正。
于正,一直是一个话题人物。且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话题,但是作为一个编剧或者制片人来说,于正赢了。小编的印象中,一部剧的热播,大家最为关注的就是演员,而幕后人物除了导演很少为热所知,特别是在中国编剧没什么地位的娱乐圈内,如果这个编剧不是很有名的作家,那么很少有人会人提及,而于正却是一个例外。
就连当年很火的《琅琊榜》,至今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海宴。所以这就是于正商业的成功之道。十多年的努力真正让自己的品牌落地娱乐圈,而且每每成为话题。所以与其说于正是一个编剧或者制片人,还真不如说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商人,很有头脑的商人,一个很有“文化”的商人。
洞悉市场是一个成功商人最为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对于于正来说,他绝对练到了满级。市场需求的东西,就是我要生产的东西,所以我可以去剽窃,我可以去篡改历史,这些行径对于商人来说无可厚非,可是在娱乐圈内做生意是要付出代价的,于正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可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宣传自己品牌的机会,因为品牌是一个商人的利益之源。
品牌的打造的过程,也是于正蝶变的过程。首先从编剧慢慢蜕变成制片人,这才是于正正视自己给自己最正确的定位。编剧其实不是他的擅长的,或者说他的能力不限于只做一名编剧。他在失败中得到了经验,自己不适合亲力亲为,而更擅长统筹全局。另外还有一点作为一名编剧,最痛苦的莫过于别人不能真正理解和表达你的作品,这也是于正对于身份转换的解释。
成为一部剧的总策划或者制片人,于正才有了更多的机会让别人见识他的能力。一部部力作伴随着一个个话题频频出现,而且每一部作品都打上了于正的烙印,即使你不喜欢他的电视剧也知道他的存在。剧小编统计12-14年期间,每年都有4-5部电视剧是于正编剧或者制片,这种高频率的发行,也让于正无处不在。这其实就是商人的思维,这是一个纯编剧或者一个纯搞娱乐的人无法做到。
于正的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敢于用新人。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于正的作品,当红明星几乎成为他的魔咒,而新人却成为他的幸运之宝。甚至包括于正的编剧班子,他很喜欢用非科班出身和没有写过网络小说的小白。于正洞悉市场,了解观众的口味,知道吃瓜群众最想看到什么,他必须把这些信息灌输给其他人,无疑一张白纸更容易接受于正独特的思维方式,更容易传授并表达出他的思想。
所以小编最后说一句很老套的话,于正是编剧里最会做生意的商人,是商人里最会写本子的编剧。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