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这一特殊的审计方式,在审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经济责任审计的价值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传统的审计项目相比,经济责任审计只专注于经济方面,因而具有较高的风险特性,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本文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对规避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风险、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概述
1.1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的所有人、承包人、法人任职期内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履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从广义上讲,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条件是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从狭义上讲,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企、事业单位,甚至是国家机关内部所承担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评价。
1.2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考核国家部门或国有企业履职情况的审计,主要作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对干部和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二是,揭露腐败违法行为,加强廉政建设;三是,客观、公正地鉴定部门前、后任领导人员的经营业绩及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2、分析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
对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因素主要是分为两方面,一个是内部的因素,一个是外部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2.1外部因素
由审计的人员和审计部门之外所造成的一般都是外部的因素。具体分析的话可以表现为以下的几方面:第一,在被审计部门中出现会计信息的失真情况。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造成的,如果财务管理人员会计素质较低,那么就会使得出现有意制造假账或者出现财务核算错误的情况,这就使得审计部门出现财务管理方面的混乱,使得不能够提供完整并且真实的财务信息。对于这种现象,如果审计部门不能够及时地解决财务数据中的错误和舞弊,就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责任设计风险。并且,被审计部门也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能够保证财务的管理行为处于被控制的状态,这样,审计部门就能够更好地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所以,如果审计部门不想出现严重的审计风险,就一定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且也要不断地实施和加强。还有就是,要注意审计的环境,如果审计环境不好,那么就会使得审计人员和审计部门产生比较大的诱惑力和压力,就会造成审计部门在审计时的不公正,也使得审计部门在审计时不独立。最后是在审计时一些不良的权力拥有者也可能带来审计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他们可能会从各个方面来对审计部门施压,还表现为他们用一些手段诱惑审计人员,这些会使得部分审计人员丧失掉自己的责任感和原则,这些也都进一步地使得审计部门经济责任设计风险变得更大。
2.2内部因素
由审计人员和审计部门自己造成的属于内部因素。内部因素的造成主要是体现在以下的两方面,第一是因为审计人员来讲,他们的独立性较差。造成这一因素的原因有几个,例如审计部门机构设置本身的不合理,这就使得其独立性较差,不能够使得最高领导人直接地进行领导,并且审计部门和其他的部门之间还存在着利益关系,这就使得审计部门在工作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就造成了审计部门工作时不能够更加的公正。第二是因为对于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来讲,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水平较低。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高是有利于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良好质量,还能够帮助控制审计的风险。所以,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这样就能够帮助审计工作时及时地发现账目的错误和漏洞,从而帮助做出正确的评价和结论,进而帮助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风险的减小。
3、经济责任审计中预防风险的对策
3.1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制度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要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确保在审计中客观、准确、全面地做出评价,并严格按照相关审计法律法规执行工作,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对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现象做到依法审计。审计工作中还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确保充分运用“三个区分”基本原则,即:审慎区分无意过失与明知故犯、审慎区分工作失误与失职渎职、审慎区分探索实践与以权谋私,进而科学合理地做出审计评价,逐渐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同时,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制度还要充分考虑审计风险的存在,通过有效的限制手段最大化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2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
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包括个人工作能力、知识结构素质和个人审计工作道德素质。首先,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知识能力素质可以有效保证审计结果的质量,这就需要审计工作人员加强审计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渐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利用业余时间多进行审计培训和交流,不断更新审计知识结构。其次,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更要确保职业道德,对不良审计现象做到不妥协,牢记肩上的使命和义务,正确行使审计职责。
3.3健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健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充分保障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所以审计部门要做好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要做到规范化,而且评价结果要与目标相符,责任要充分落实,万不可随意。最后保证在评价中,做到客观审计,确保审计中能够实事求是地完成审计任务。评价指标可以参考与审计部门绩效考核挂钩,使工作人员能够踏实地投入到工作中。
4、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责任审计有可能触动许多不法分子的利益链条,因此本身就具有极高的风险性。为降低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需要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学术性分析。本文从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入手,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中由于审计人员素质较低、经济责任难以界定、未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审计环境复杂等问题的成因,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促使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得以提高,从而提高我国政府各部门的反腐能力。
参考文献:
[1]于保和.经济责任审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2]工利明,高雅青,李三喜.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精要与案例[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
[3]谢津秋.规范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03):24-25.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期刊通讯社。派可数据转载此文,并已声明上述创作者信息,如有侵权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