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泡沫狂欢正在重演嘛?亲们,别玩砸了...

“伙计,凯文•斯特姆(kevinsystrom)把instagram才卖了10亿美元,真是玩砸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正坐在旧金山机场
(sfo),正要准备乘飞机回家去,一位坐在我后面的哥们儿大声对他那不住点头的朋友说。
在科技领域最近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正在发生:10
亿美元真的不再让人觉得是很多钱了。就在几年前,如果有一家创业公司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被收购,我们的下巴都要啪啪往下掉了。现在呢,不过10
亿美元级别的交易,人们甚至都不瞥一眼。
可能10
亿美元变成了新的“百万美元标准”。毕竟,这个世界正在以加速度的节奏变化着。互联网和移动计算已经成为了主流,看起来一个新的爆发性增长的时代已经来临。
每天,创业者们都在逼着出租车巨头和酒店大亨们下台,不过靠的是智能手机和一种对旧有体制的轻视态度而已。在这个疯狂的新世界,看起来几乎是每个人都能打造下一个价值
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无论是干洗领域的uber也好,或是为宠物狗服务的airbnb也罢。
如果这一幕令人似曾相识的话,那是因为它的确曾经发生过。1999年,就在互联网泡沫最鼎盛的时期,每周都有数十亿美元ipo
和并购在发生,交易对象通常都是那些没有可存活商业模式的创业公司,靠的就是“眼球”(eyeballs)和“黏性”
(stickiness)。
谁能忘记雅虎像蠢蛋一样以35.7亿美元收购了geocities,谁又能忘记broadcast.com价值57
亿美元的交易呢?还有做食品快递的创业公司webvan,营收只有500万美元,利润是负的,成功上市并且达到了超过80
亿美元的市值。但是两年之后即迅速衰落,宣布破产。
这次的情况有点不一样。这批公司当中大部分都有一定的营收。一些公司甚至还有少量的赢利。争着去
ipo的公司少了,更多公司坚持更长时间的私有化。但是从许多层面来说,现在开始像是1999
年我们狂欢时的感觉了。可能还没有到那个程度,可能不会以同样的形式发生,但是一些问题几乎肯定是在发酵当中。正如马克•吐温(marktwain)
曾经说的,“历史并不会重复,但却有着同样的韵律。”
这里有几点有趣的事实:
•今年,超级碗的新广告投放客户是互联网泡沫破裂以来最多的,其中许多都是风险资本投资的科技创业公司。
•现在,vc投资的创业公司中有114家的估值已经超过了十亿美元。一年前达到这个规模的只有40
家。而且低利润的食品快递服务又来了,那些业务营收来自创业公司的企业正纷纷获得很高的估值。
估值超过十亿美元创业公司的数量(2015年的目前数量比制图时还多出44家)
•仅仅在过去一年当中,《福布斯》杂志的“富豪排行榜”(therichlist)就新增加了23位来自科技行业的亿万富翁。
•旧金山的租金价格急剧飙升。一居室的平均成本超过了3000美元/月(而且还在继续涨),过去一年上涨了15%。
•旧金山地区一个普通程序员的薪水达到了13
万美元/年的价格水平,这还不算股票期权和奖金。但这都是毛毛雨,一些顶尖程序员太过抢手,已经有了自己的经纪人。
•像比尔•盖利(billgurley)和马克•安德森(marcandreesen)
这样声名大噪的投资者——两个人都是在上一次互联网大潮中起家——都认为创业公司烧钱太快,估值也太高,告戒要警惕:
“无论是硅谷整体或是vc圈、创业圈,都正在冒巨大的风险。从1999年以来史无前例。从某些方面看不像99
年时候那么愚蠢,从其他方面来看要比那时候更蠢。没人有恐惧,每个人都如此贪婪,一切终将结束。”
——比尔•盖利,bechmarkcapital
•从几乎每一种可以想象的标准来判断,股票市场的估值过高现象都是很严重的,希勒市盈率(shillerp/e)达到了27,已经和1929
年、2007年的水平一致,只比1999年低。公司们没有利润,却争着要上市。1999年,80%上市的公司都没有实现赢利。去年,这一数字是
71%,2012年是46%。这对未来投资人的回报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不去选择上市——审计和监管都是麻烦事——许多公司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私募,计算方法却让人十分怀疑。许多上市的创业公司在骄傲地到处吹嘘它们的盈利能力,但是基于通用会计准则
(gaap)这些公司实际上并没有赚钱。尽管如此,这些公司仍旧在以很高的市盈率(p/e)在交易,销售额翻倍,又进一步驱动了私募融资。
•每天都有数百家新创业公司成立,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有一些创业公司专门做追踪这些公司消息的事情。其中一家类似的创业公司在最近的融资中估值达到2200
万美元。许多此类创业公司靠的是其他创业公司和创业者,来获取营收。
别误解了我的意思。我热爱创业和科技,抛开所有这些,我看到有许多令人惊奇的事情在发生。人工智能出现了生命的迹象。无人驾驶汽车已经上路行驶。无人机可能很快就会负责快递牙刷服务。毫无疑问有许许多多的创新正在发生。
我并不是说所有这些创业公司所做的事情就一定是不好的,只不过其背后的金融市场制造了这样一种局面,很可能会导致一次市场“矫正”现象的出现。趋势是向上的,向前的——创新生机勃勃——但是我担心这些估值完全不可持续,而且许多投资者、创业者和成百上千万就业者们,在未来几年会遭到巨大打击。
但是谁知道呢?可能历史不会重复,爆发性的科技增长就此到来。可能uber的确值5000
亿美元。可能五年之后我再看这篇文章时会找个地儿藏起来。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穿裤子了。
你只有在潮落时才知道谁没穿裤子。
——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
附录a:防守手册
那么,如果你担心自己的创业公司可能有风险的话,别慌张。这里有几个步骤供你参考,撑过任何可能的暴风雨:
一、将客户群多样化
如果你的营收大部分来自拿风投的创业公司,告诉你的销售团队(或者调整你的推广资源)专注在发展晚期、安全的、长效的公司客户上面。
二、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增长
在许多商业模式当中,都会将现金重新投入到获取客户和业务增长。弗莱德•威尔逊(fredwilson)
最近写了一篇很棒的文章,他分享了一个烧钱公式:年度同比增长率加上税前营业利润率应该至少达到
40%。结果可能是“裁员/预算控制”和“破产清算”之间的天壤之别。
三、小心固定成本
雇员可以解聘,但是租金每月10
万美元,包含游戏室,餐厅有执行主厨的办公楼一租就要五年,雷打不动。花在固定成本上的每一分钱,都减弱了你在危机到来时做出躲避动作的能力。在“发展空间和吸引新员工”与“实际需要来维持业务”两者之间,需要做出一个平衡。
四、现金为王
如果你运作业务时想着随时都能再融一轮的话,可能要考虑起草一份备用方案了。试想一下:如果你永远无法融到下一轮,你的公司会发生什么?一个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低烧钱速率会帮你度过难关,看着你的竞争对手花完了手里的钱。如果你想要的话,在破产清算时买下他们的技术,价钱就是个零头。把你的银行资产负债想象为城堡周围的护城河,它能够保护你不受山那边野蛮人的入侵。
如上的许多内容都是常识性的商业基础,但是我对于科技界关注这些常识的人如此之少总是感到非常惊讶。过去七年是创业公司的好年份——持续不断的高歌猛进。很容易就会落入到一种思维模式中:一轮规模庞大的融资、利润丰厚的并购,或者是转眼就到跟前的
ipo。而真正有助益的是:思考当音乐停止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原文来自,作者andrewwilki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