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的奴隶制王朝中,夏朝是第一个被史书记载的世袭王朝,而取代它的是由商汤建立的商朝,商朝取代夏朝成为入主中原的王朝之后,疆域也变成了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除了包括夏朝所属的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外。
还可能包括陕西和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确实比夏朝的疆域大了不少,根据《尚书·商书》中的记载,从汤建立了商朝开始,商朝一共搬了8次家,这在中国历史上可是非常罕见的,为什么伤愁要经常搬家呢?难道当时就存在搬家公司吗?
但是8次迁徙的地点,历史上说法却不统一,大致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河南省的北部、中部、和河北省的西南部范围,商朝中期的时候商王般庚把都城搬到了殷,根据现在的区域划分,属于河南安阳的地界,因此商朝又被大家称为殷商。
但是过得好好的,为何要老是迁都呢?这其中说法众多,其中有一种说法是为了躲避水患,当时黄河经常泛滥,黄河虽然作为华夏儿女的母亲河,但是这个母亲脾气非常不好,经常发起脾气,加上当时治理河道的能力又比较低,于是都城就老是搬来搬去,以便躲避水患。
当然这种说法,在现在看起来,也比较牵强,为何迁都到了殷,商朝二百年都没有发生过大水?显然这种说法并不是特别靠谱,比较靠谱的一种说法是商朝的王位争夺比较激烈,因为商朝也是世袭制王朝,当时的传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父死子继、另外一种是兄终弟继,然而不论王位交给谁都是自家人。
但明显父死子继矛盾比较少,兄终弟继的矛盾较多,宋朝就是在赵匡胤去世后,由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历史上甚至还出现了”烛光斧影“的野史,并且赵光义死后,到底是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呢?还是传给大哥的儿子呢?他肯定想传给自己的儿子,那赵匡胤的儿子肯定不干了。
事实上,谁占着王位不想传给自己的儿子呢?但是另外一方肯定不会罢手,于是就开始了明争暗斗,所以商朝王室之间的内斗就很厉害,造成迁都搬家非常频繁,但是迁都的成本都是非常高昂,劳民伤财,所以最后迁到了殷就索性不再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