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三国演义讲了什么道理,《三国演义》告诉我们哪些做人道理?

《三国演义》告诉我们哪些做人道理?成语大全
1、空城计,告诉我们打败自己的人,往往是自己。所以在失败的时候要首先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2、桃园三结义,告诉我们不论小事大事都需要志同道合的人相助的话会很快解决问题,所以到最后关羽和张飞为刘备的蜀国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3、煮酒论英雄,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有远大抱负,那么他就会一直朝着这个远大目标努力,而不会将注意力放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上去斤斤计较。
4、三顾茅庐,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办成一件事是不容易的,必须要有耐心,知难而进,不要放弃的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刘备终于打动诸葛亮。
5、舌战群儒,告诉我们知识不但要会,还要会表达,才可以胜利,同事一个人要有高瞻远瞩,统领全局的格局。
6、草船借箭,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条件,包括对手的性格,气象条件,来巧妙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7、七擒孟获,告诉我们宽容待人,善于饶恕别人,可以获得别人的真心。
扩展资料
作品主题
1,《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小说中的刘备就是“仁”的代表,关羽是“义”的代表,张飞是“勇”的代表,诸葛亮是“智”的代表,赵云是“忠”的代表等等。刘备是小说里的中心人物,也是中国文化精神中“仁”的体现者。
2,《三国演义》通过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
小说第1回开篇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为了总结历史的兴衰规律。或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一种历史循环论或是宿命论的思想。然而,至少从《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周末七国分争”至清代,这一规律还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3,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体现了人民群众拥护明君、向往和平和憎恶暴君、反对动乱的愿望。
小说一直把蜀汉作为中心来描写,尤其是通过刘备这位仁君的形象和诸葛亮这位贤相的形象,突出了作品“拥刘反曹”的主题,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
4,作品通过“桃园结义”的故事,极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从而表现出明显的“信义”思想。
小说一开篇就是“桃园三结义”,“义”这一思想也就自始至终贯穿于整部作品之中,尤其是通过关羽这一形象,典型地宣扬了“义”的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读三国演义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兄弟情义是无价的,为了兄弟可以放弃一切的人很珍贵
三国演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很急啊,快!!!!!!
通过三国,我们应该明白:
1假如你有才能,要懂得隐忍,自己要不断努力,要有好的人脉,要有好的朋友帮你,你才能白手起家。
2如果你是“富二代”“富三代”,你有足够的积累,只要你有一定的才能,成功是肯定的。
3如果想要非常的成功,必须要会用人,会管人,会留人。
31 董卓的下场告诉我们:儿子是不能乱认的,尤其是有前科的,更何况自己是大款,为得家产甘当孙子的都有。
其他:
32 孟德的经历告诉我们:企业要做大做强,就是要不断地收购兼并,打压个体工商户!
33 陈宫的经历告诉我们:老板找好员工难,好员工想找一个好老板值得为他卖命的更难。
34 魏延的经历告诉我们:跳槽不能太盲目,尤其是被老板的得力助手看不顺眼,这种没有发展前途,与其继续做下去不如再次跳槽。
35 关羽的下场告诉我们:搞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不能看不起别人,尤其是老板的干儿子或小舅子之类的,哪怕自己跟老板是亲兄弟关系也不能歧视老板看中的人。
36 袁术的经历告诉我们:冒充国企会死得很惨…
37 张角的事迹告诉我们:农民企业家,不好做啊……
38 典韦的事迹告诉我们:当你辛辛苦苦拼命的时候,老板却可能在泡烂妞。
39 木牛流马告诉我们:先进的机械没备是必须的,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轻人力资源。
40 赤兔马的事迹告诉我们:名牌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哪怕是二手的,照样会有人花高价,哪怕是当奢侈品摆在家里,也可以显示出主人家的尊贵富有。
41 诸葛亮告诉我们:大型企业光靠个人能力是很难突破业绩的,要懂得如何管理、分配、开发下级员工之能量、给予重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团队,以防人才短缺。
42 华佗的经历告诉我们:光有专业技术是不够的,关健是还得经过国家认证,五证齐全,要有临床实验,小私人诊所或游医是很难给人安全信任的。
43 孙权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时候守业比创业更难。
44 汉献帝的经历告诉我们:当家族企业被亲戚朋友或外姓人参股,而股份大过自己时,最终肯定是要更换董事长的。
45 阿蒙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企业如果没本事,要跟就跟有本事的头,这样才能成就吴下阿蒙。
46 曹操请徐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才的恶性竞争是可以不择手段的,哪怕到了自己白拿薪水不干活,也不要将他让对手抢了去搞策划,影响自己的企业前途。
47 诸葛叔侄告诉我们:与其在同一家吃同一锅饭,不如各自在一家。
48 王允告诉我们:不管多大型多么有实力的企业,只有存在有私人利益的人员,给予挑拔分化,都是可以把它整垮的。
49 刘表和刘璋的结局告诉我们:当企业做到小有成就时,忽然有一个自称是亲戚或朋友的要进来合股投资或来打工的,都要戒备以防自己一手创办的会转收送人。
51 袁氏兄弟企业告诉我们:家族企业更应该合睦、和气、团结,不该搞分裂、解体,否则会导制没落。
52 孙尚香的下场告诉我们:当自己老公跟自己娘家的企业进行恶性竞争冲突时,不管站在哪边都是很为难的事情。
53 貂婵的经历告诉我们:傍什么样的男人都无所谓,不管老少美丑,最主要的是要有实力。
54 董卓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分做副总,不如在总做经理。
55 马超的经历告诉我们:自己没能力单干时,不如找一个英明的老板跟着他干。
56 郭嘉的经历告诉我们:红颜薄命不如天妒英才。
57 华雄含泪告诉我们:千万别把关公错听成公关,混淆视听,犯低级错误,以致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58 黄盖告诉我们:挨打也是一门学问,关健是在于演技,演得越像得到的报酬越高,同时还有机会升职。
59 官渡之战告诉我们:剑拔弩张下的对峙,很可能就是对手在为击败你而在寻找新的思路。警匪战就是好的例子!
60 三国的战士告诉我们:没有钱权,永远只是一棋子,任人摆布宰杀。
三国演义,有什么人生哲理?
《三国演义》里,不同的人物给予我们不一样的人生哲理:
1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集团总裁,完全可以从摆地摊做起。
2诸葛亮的经历告诉我们:进私企,其实比进国企更有发展空间。
3吕布的经历告诉我们:频繁的跳槽,直接导致没老板敢录用你。
4庞统的经历告诉我们:长得太丑,可能会影响你的应聘效果。
5马谡的经历告诉我们:专业课学得再牛b,工作时基本用不上。
6杨修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职场上,总搞得比领导高明,你会死得很惨。
7甘宁的经历告诉我们:有不良前科,不影响你考公务员。英雄不问来路。
8袁绍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市场自由竞争,国企未必干得过私企。
9曹操的经历告诉我们:想在市场上大有作为,必先高举国家政策。
10关羽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便你是mba(工商管理硕士),一时营销失误,可能让你输给一个跨专业的。
11夏侯惇的经历告诉我们:自残,的确很有威慑力。碰到这种二球,哥也怕。
12蒋干的经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庄家放出的利好,一般都是为了套你。
13公孙瓒的经历告诉我们:擅泳者必呛水,玩火者必自焚;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14大小乔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才有钱又长得帅的男人,一般没法陪你到最后。
15刘禅的经历告诉我们:大型企业被兼并,高层管理者肯定会关注员工的心理动态。
16姜维的经历告诉我们:双学历,有时比考研更具竞争力。
17黄月英的经历告诉我们: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18刘表的经历告诉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再牛b,一旦死了,就会有人睡你的老婆,花你的钱,打你的娃。
19赵云的经历告诉我们:个人实力再强,若只想着高薪,结果只有一个:有职业,没事业。
20司马家族的经历告诉我们:为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
21 孔融的经历告诉我们:让梨是一种美德,也是一场做秀,是从小就策划好为自身提高知名度的一种做法。紧记:出名要趁早。
22 张飞的下场告诉我们:要善待员工,若是长期压制奴役,必将得到报复,即使不报复也会导致集体罢工或跳槽。
23 于吉的经历告诉我们:神鬼可以不信,但不可以不敬。
24 黄忠的经历告诉我们:年龄并不是问题,关健是要有实力。千万别小瞧老员工,有时候会干的比年轻人更出色。
25 刘禅的经历告诉我们:富二代自己没有本事,即使有再牛的职业经理人也难免被兼并的命运。
26 二乔的经历告诉我们:嫁人别只顾对方有权有势,一心嫁入豪门,但未必就有好的结果。
27 曹植的经历告诉我们:职场有时没有兄弟,只有利益!
28 周公瑾的经历告诉我们:遇到和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时,要沉得住气,扬长避短。不要把个人的成败输赢盖过了大局的利益!
29 曹嵩的经历告诉我们:儿子亲没亲生并不重要,关健在于有没有潜质,只要是人才花再多钱培养也是值得的。
30 三顾茅庐告诉我们:一个人有没文凭工作经验并没有关系,主要是会懂得推销自己,自我炒作提高知名度,到时候自然有人提款上门高薪聘请,同时别忘了耍耍大牌,更能提高身价。
31 董卓的下场告诉我们:儿子是不能乱认的,尤其是有前科的,更何况自己是大款,为得家产甘当孙子的都有。
32 孟德的经历告诉我们:企业要做大做强,就是要不断地收购兼并,打压个体工商户!
33 陈宫的经历告诉我们:老板找好员工难,好员工想找一个好老板值得为他卖命的更难。
34 魏延的经历告诉我们:跳槽不能太盲目,尤其是被老板的得力助手看不顺眼,这种没有发展前途,与其继续做下去不如再次跳槽。
35 关羽的下场告诉我们:搞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不能看不起别人,尤其是老板的干儿子或小舅子之类的,哪怕自己跟老板是亲兄弟关系也不能歧视老板看中的人。
36 袁术的经历告诉我们:冒充国企会死得很惨…
37 张角的事迹告诉我们:农民企业家,不好做啊……
38 典韦的事迹告诉我们:当你辛辛苦苦拼命的时候,老板却可能在泡烂妞。
39 木牛流马告诉我们:先进的机械没备是必须的,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轻人力资源。
40 赤兔马的事迹告诉我们:名牌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哪怕是二手的,照样会有人花高价,哪怕是当奢侈品摆在家里,也可以显示出主人家的尊贵富有。
41 诸葛亮告诉我们:大型企业光靠个人能力是很难突破业绩的,要懂得如何管理、分配、开发下级员工之能量、给予重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团队,以防人才短缺。
42 华佗的经历告诉我们:光有专业技术是不够的,关健是还得经过国家认证,五证齐全,要有经过临床实验,小私人诊所或游医是很难给人安全信任的。
43 孙权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时候守业比创业更难。
44 汉献帝的经历告诉我们:当家族企业被亲戚朋友或外姓人参股,而股份大过自己时,最终肯定是要更换董事长的。
45 阿蒙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企业如果没本事,要跟就跟有本事的头,这样才能成就吴下阿蒙。
46 曹操请徐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才的恶性竞争是可以不择手段的,哪怕到了自己白拿薪水不干活,也不要将他让对手抢了去搞策划,影响自己的企业前途。
47 诸葛叔侄告诉我们:与其在同一家吃同一锅饭,不如各自在一家。
48 王允告诉我们:不管多大型多么有实力的企业,只有存在有私人利益的人员,给予挑拔分化,都是可以把它整垮的。
49 刘表和刘璋的结局告诉我们:当企业做到小有成就时,忽然有一个自称是亲戚或朋友的要进来合股投资或来打工的,都要戒备以防自己一手创办的会转收送人。
51 袁氏兄弟企业告诉我们:家族企业更应该合睦、和气、团结,不该搞分裂、解体,否则会导制没落。
52 孙尚香的下场告诉我们:当自己老公跟自己娘家的企业进行恶性竞争冲突时,不管站在哪边都是很为难的事情。
53 貂婵的经历告诉我们:傍什么样的男人都无所谓,不管老少美丑,最主要的是要有实力。
54 董卓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分做副总,不如在总做经理。
55 马超的经历告诉我们:自己没能力单干时,不如找一个英明的老板跟着他干。
56 郭嘉的经历告诉我们:红颜薄命不如天妒英才。
57 华雄含泪告诉我们:千万别把关公错听成公关,混淆视听,犯低级错误,以致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58 黄盖告诉我们:挨打也是一门学问,关健是在于演技,演的越像得到的报酎越高,同时还有机会升职。
59 官渡之战告诉我们:剑拔弩张下的对峙,很可能就是对手在为击败你而在寻找新的思路。
60 三国的战士告诉我们:没有钱权,永远只是一棋子,任人摆布宰杀,只有勇于就义才能改变命运。
从三国演义中懂得道理
望梅止渴三国时期的一年夏天,曹操带兵打仗,将士们走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水喝,又渴又累,可周围一点水都没有,怎么办呢?曹操心眼多,心想: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他站在一个很高的地方对将士们大声说:“这条路我走过,前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多又大,我们赶快去那里去吃梅子吧。”其实根本没这档子事,可大家听曹操这么一说,马上都想到梅子的酸味,人人嘴里都不觉流出不少口水。大家一下子都不觉得渴了,于是都很积极地往前走,盼望马上就能吃到梅子。最后大伙终于走出了这片大荒原,赶到了目的地。曹操说的虽然是一个谎言,可是他让士兵们心中充满了希望,激发了他们的动力,终于赶到了目的地。
道理:一个人只有对前景充满信心,抱有希望,才能激发动力,引发其努力拚搏、奋斗。相反,如果我们看不到希望,没有目标,就会失去信心、缺乏动力、勇气,更谈不上逆流而上,犹如浮萍飘到哪里算哪里。
体会:现在的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自觉性比较差,责任感不明确,欠缺主动性。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是每一个教师都思考的问题,我们就向曹操学习吧。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希望,树立信心,激发其努力向上的不屈斗志,还要协助其获得成功,享受成功。
三国演义给我们说明了什么道理
老话说‘少不看三国老不看西游’。你想下,你每一遍看三国的时候都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这本书就是一本励志和为人处世的小说 。怎么做人。怎么做事。这是最关键。要求我们去把握住机会才能够成功,。
电视剧《三国演义》看完后,这部剧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其实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守着家里的红色黑白电视,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有时候,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有时候,越看越兴奋。二十多年,自己居然也感觉到了历史的味道,虽然闭上眼睛仿佛还是昨日一般。《三国演义》蕴含的并不是攻城掠地,打打杀杀,而是五千年来中国人的价值观,人人恪守礼义廉耻,贤臣期盼跟随明君,国家能够拨乱反正,天下大治,百姓安乐。古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也是我们今天后人的向往。
二十多年前的这部电视剧,在我心里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看《三国演义》总会有这样一个阶段,从喜欢蜀国厌恶曹操,到喜欢曹操反感刘备,到最后理解了这段岁月中的所有人。我知道平生之志,不在富贵烦嚣,所羡之人,也非纨绔膏粱,自己应该俯察仰观,识天地之大,怜草木之情。
毕竟历史剧不是还原小说与历史,也要讲究视觉冲击感。《三国演义》投资17个亿。相当于今天30个亿。更关键的是主演片酬每集不到250块。现在别说投资额远远达不到。90%预算都投了片酬,结果主演演技还不如老三国的一个群演。在第67集,木鹿大王骑的大象都是真的,火烧赤壁,剧组当时3000名群众演员参与拍摄,72艘船只,直升机航拍,场面全部使用真火,烧掉了五十多卡车木材,二十多吨汽油柴油,而不是现在的后期合成,五毛特效。与新版相比,老版更富含磅礴大气之势,也更符合大众欣赏风格。
其实人生的缩影也不过如此,纵然叱咤,或者无闻,都会成为历史,悲情人生不过是这样,抱着这个心态看,尤其有故事的人会很喜欢。在三国的世界里,我多么希望自己永远都是个小顽童,可我还是不得不明白了一个道理:一身豪情壮志铁傲骨,原来英雄是孤独。苦海翻起爱恨,在世间难逃避命运,每个人的性格都不止一面,英雄本来就是悲壮的,英雄是以一敌百人不怯,英雄是豪气贯胸心如铁。
三国演义第64回,讲的什么道理?
父辈的人想要打下一片江山来传给子孙后代固然艰难,可是后辈子孙能承受父辈的基业,并把它给经营得很好,这恐怕是难上加难。毕竟一句话说得好:创业容易,守业难。
当曹操讨伐董卓的时候跟孙权的地位是并列的。而孙权算起来是曹操的后辈人物了,曹操曾亲口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话里话外俨然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孙权的前辈。而看待孙权也如同看待后背一样了,然而袁术以年少而轻视孙策,而曹操却正是以孙权年少而看重他,这不得不佩服曹操这个奸雄的眼光,确实不是其他人可以轻易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