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明星公司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快来看看跟你的体验一样吗?

我没有在互联网公司待过,有过的也仅仅只是做了半个月的小猎头,也是那个时候才对bat有了一丁点的了解,所以也无从知晓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出于好奇,也出于憧憬,我搜索了些各大互联网公司员工的自述,基本都是从面试到入职到工作的点点滴滴。当然,无论在哪个公司,无论什么职业,只要用心做了,每个人就都是优秀的!下面就是我搜罗的一些公司情况,也仅仅作为大家对各公司评判的参考。这些自述的价值和人群我觉得还是泛的,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在职人都可以找到一些营养。用另外一种叙述的方式,对互联网公司有更多的了解。
一、一生需要到百度历练一次
百度,好一首众里寻他千百度。一家由发明了语义超链分析技术的创始人创办的科技公司。现如今已是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和一家著名的综合性科技公司。
百度是bat里面的第一个b。在很多人眼里还是十分牛逼的公司。尤其是父母和亲戚眼里,那是十分完美的职业归属地,因为他们都知道baidu可以搜索,是个大网站。
大学毕业那阵子,试着投递过百度公司,不过是以实习生的身份。那段日子没有那么多的校招平台,也没有如今的各种培训机构帮助大学生寻找方向,告别迷惘。如今不同,大学生有了很多捷径,能遇上很多好的导师。比如互联派,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些平台。还有满天飞的xx老师和文章知识碎片。每个人的工作都有很多份,情况和机遇也不一样。
1、面试故事
2011年,在一家大型国企当产品总监,一直躺在招聘网站里的老旧简历翻出来改了改,试着推给了猎头(猎头其实也是个苦逼的工作)。
那段日子百度各个部门都在招人,就这样,每周一次的频度,陆续面了几个公司,百度面了3个部门,分别是知道,百度云和百度钱包。不过百度的这3个部门跨越了3年时间。后来你会发现有时候面试的那些法则理论特别灵验。比如那条“像我的人是好人”的面试法则。
第一次在百度知道的面试约在了鹏寰大厦的一楼大厅,第一次来百度的办公区还是挺激动的。大厅的休闲咖啡吧和拿着电脑边喝咖啡边聊ppt方案的景象让我觉得挺互联网公司味道。等了大概20分钟,下来2个妹子,一个和我聊,一个在旁边记录,后来发现其实不是记录我的话,而是在和其他同事聊需求。整个面试过程十分平静,我当时也对面前的两位年轻的妹子没有太多的相见恨晚的感觉,所以,后来自然也没有反馈。这是第一次。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做地铁来公司的路线,后来的几次就熟练多了。
同年的某日,我又来到了百度,还是鹏寰大厦,百度云当时在做百度网盘,pc端的pm和我聊了大概1个小时,这次聊了很多职业规划和产品体验的问题。这次是一个总监,后来知道是1个 p7。直到现在还有业务往来,关系还不错。当时没有达成结果的原因的是因为我要的工资太高了。而招的职位是1个普通的职位。不过那个时候,百度的待遇还不是那么的高。p序列的差异感也比较值钱。也是那段日子,很多出去创业的百度人也很厉害,比如我一个老朋友创业的color多彩手帐项目,百度内部的业务线也出了不少好的产品创意。很多那个时候就去了百度人比较幸运,积累了不少资历。一眨眼就过了好多年,踏踏实实的在海航干了几年,也做了几款不错的客户端,对产品的理解也更加成熟和独立。
2014年,尘封在百度简历库的简历突然活了,没有投递的情况下,接到了百度钱包hr的电话,兴奋又害怕。因为支付,金融完全没有做过。微信支付也是2013年8月才上线。一切都是新鲜的。百度钱包是我进入百度梦的起点。收到的面试通知邮件里面清晰的写着 鹏寰大厦。和以往几次的经历完全不一样,第一次面试约在了晚上8点。这次我做了很多准备,提前和百度hr做了沟通,了解了公司的大环境,还有面试官的基本情况。当知道面试官是一个很有资历又很nice的产品老人时,心理有些期待。我按时到了大厅,顺利被前台接到了2层的茶水间,人性化的面试流程有了很大的变化。茶水间,过道人来人往,一点都感觉不到已经晚上8点了。每个人都拿着一个本本快速的走,边走还边和旁边的人讨论,如熙熙攘攘的市场一般欣欣向荣。“你好,不好意思,我刚开完会,我们快速聊一下,如果合适的话,后面还有有几个人和你聊聊。”开场白随意自然的让你以为已经在他讨论产品方案了。
可能是这几年自己也经常招人和面试人的缘故,一切都聊的很顺畅。我们更多的是谈谈对支付行业的看法和目前的市场环境,最经典的问题就是,你觉得支付宝和微信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如何选择自己的风向。这个问题直到2017年,还是一道经典的面试题,我在培训新人时,也常常分享这个问题。一个晚上,连续换了3个人和我聊。后来知道分别是我的直接领导,技术老大,还有钱包部门的最大总监。就这样,大概又过了1周多的时间,确认了入职的事情。我就这样来到了百度。这个几年前一直想来而没有缘分的地方。
2、百度文化和待遇
百度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口号,我入职那段日子是:连接人与服务,2017年5月新发布的口号是: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2017年是百度17岁。在内部,百度的文化是 简单可依赖。2014年感触特别深。
我们组一开始人不多,大部分都是p4-p5。每个人复杂一个模块,积分系统,收银台,sdk,支付通道,全部都是新知识。你会发现支付真的是看的简单,背后十分复杂。在百度这样的公司,自驱力十分重要,主动问人,内网看资料,主动总结十分重要。各种文档,prd,ppt,全部下了一大堆。那时候并不知道 知识的幻觉这个词。只知道看看看,学学学,问问问。还好团队氛围特别好,学习效率也比较高。每年都是10点以后下班。充实而快乐。第一版的sdk混合支付上线的那一天特开心,自己在一个月完成的第一个项目,80多页的prd文档,异常及业务分支逻辑多的让自己写错了好几版。烧脑指数100分。
百度的待遇是挺不错的,当时不错,现在也不错。每天20元的饭补,加班9点打车报销出租车车费,部分部门可以报销滴滴快车发票。五险一金全额缴纳,每个月各种税费扣的让你心疼10分钟才能缓过来。基本保险+商业补充保险都是有的。自己可以100%报销,直系家属50%报销(医保外内容除外)。每天下午2点发水果酸奶,冰箱有早点饼干,茶水间有免费的咖啡茶叶。友宝的售卖机里的吃喝也是十分的便宜,可乐2元,乐事薯片3元。(看到这里好想去百度上班)每个办公区的6层有休息区,里面有按摩椅,不过中午基本没位置。百度现在有了科技园,一共6个楼。b1是食堂,n多档口,和大时代一样。各种口味。价格市场价,一顿饭10-30,看你怎么吃。b2有羽毛球馆,健身房,洗澡堂,台球室,乒乓球,投篮机,瑜伽室。理发室,按摩室。总之基本可以不出去就全部满足生活了。除了没有女朋友服务。(好想去百度上班!!!)百度是不打卡的。每天10点上班,10点半开站会,不过这个也看不同部门的情况不一样。我知道有段日子,百度某部门是9点开站会干it,没有早下班的。
百度的pm序列分p1-p12,这个应该很多人都知道。目前中层力量在p5-p6这块,能够独当一面。当然现在百度的p序列的含金量不如当年了。同样是p6,知识结构和理解问题的深度广度还有表达能力的差异还是不小的。到了p8就不容易,都会带个小团队。外面对百度p序列的口碑也不稳定。很多部门的老p8人还是很厉害的。空降的高p也很多。
3、现在还适合来百度么,去什么部门好?
我在百度待了3年,3年没有换过部门,但是事情接触了一个遍,所以了解的东西比较全,对自己影响和成长也比较大。现在的百度钱包是在fsg下面,我们都叫百度金融大家庭。下面分支付,信贷,理财3个线。最近很多校招生和外面的人都想来百度金融。信贷招了一些实习生,名额不多。来百度金融是不错的选择,有太多的沉淀知识可以吸收,但是也需要有人带你,否则还是看的表面。因为每个部门每个业务线的pm的知识结构和层次都完全不一样,压力、挑战和能力差异也是不言而喻。
在百度现在核心战场是 搜索,内容分发,金融,ai。 逐渐边缘的是糯米外卖这些o2o。其他业务线也有很多市场份额比较大的,都是在做继续占地盘稳固的事情。资源倾斜力度肯定是最开始的那几个核心业务线。所以大家可以优先考虑,知识体系的百家号,问咖,内容分发的事情对标今日头条。还有手百在做feed,然后就是大搜,金融,ai。不过这几个地方不是很好进就是了。需要背景比较高,很多都是内推为主,还要p6以上的。
4、最后
作为产品人,不管是新人还是老人,对于bat的渴望和仰慕都是一直的追逐。我觉得都是没有错的。除了百度,科技园旁边 的网易,联想,还有腾讯,都来了。还有望京阿里。都是不错的选择。不管在哪里,大公司都有大公司的通病和优点。跟对项目跟对老板比什么都重要。我认识一个运营的姐们,从直达号到了医疗,又去了糯米。3年了还是p4。可惜之极。
送给每个人一句话。我相信自己成长坚强才是王道。一生来一次bat不遗憾。当你出去后,你会收获自己的力量,不管是ppt技能、沟通,还是人脉。也许会积累很多。
现在,还是不是产品经理最好的时代? 我觉得是。我也觉得现在是知识分享和传承的好时代。因为我见过了太多的大学生和新人期待的眼光。我相信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时代又来了。但是要遇上好导师。
3年的职业生涯人生,不短不长。感恩继续陪伴。
ps:看完这个自述,小编真的很想去百度上班,本人90后女汉子一枚,百度要我这样的汉子么?
二:阿里:用结果向世界炫耀你讴歌的梦想成真
2015年毕业,作为找工作时第一份投出的简历,第一家拿到的offer,第一份告别象牙塔后的工作,阿里巴巴这家公司对我的意义非凡。
说说选择这家公司的理由吧,2014年的秋天,刚刚笃定了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我对跨专业的文化娱乐领域有着莫名的好奇和憧憬。当时阿里正声势浩大地筹备上市,并且在文娱领域有一系列大的投资收购动作,恰好那又是第一年阿里校招岗位上有媒体运营的选项,于是一切顺理成章。
先说些大家感兴趣的干货信息吧。非技术类岗位面试一般是三轮,业务主管、总监、hr,核心考察你的过往经历、对业务的熟悉度和思考(是否有做准备功课),hr更多从性格、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考察。入职后会有阿里特色的新人培训:百年阿里大课,重点在公司基本信息、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百年**(**=运营/产品/技术)专训,通过团队case、前辈分享等方式迅速培养你对自己岗位技能的熟悉。五湖四海的阿里人齐聚杭州总部,封闭式培训数日,革命战友情谊迅速升温。公司会有午餐餐补、免费加班晚餐、优惠贷款等一系列福利。绩效全年两次评分,特色的在于价值观会单独列为评分项,晋升一年一次,视部门不同也会有追加晋升和跨级晋升的机会。更多的信息,加入阿里你就会懂~
对这家公司有几个感触很深的点。阿里是个革命主义和理想主义浓厚的公司。不知其他人感受如何,这种通过近乎现实到残忍的表达来让你相信理想、实践理想的方式,甚合我心。还记得2015阿里北京年会时,马爸爸的演讲,“我们从不承诺你会升官发财,但我们承诺你一定会很冤枉很沮丧很多年没有奖金,解决这些问题才会使你生存下来”。我想90后大多还是现实到骨子里、理想在心上的一群拥有信仰渴望耕耘的年轻人,对洗脑有着严重警惕和排斥的我就这样被一份改变世界的梦想牵引着。我想大概是因为,它说出了大多数人不敢说的渴望,做到了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情。用结果来向世界炫耀你曾高调讴歌的梦想成真,是多么珍稀又美丽的事情。
阿里是家被价值观领导的公司。hr在阿里的地位极高,相信并不是隐晦的秘密。阿里的hr就像团队的政委,除了职能层面提供基础支持外,还把控着整个集团众多部门的前进方向、人员配置、领导的权力监督,因此hr的业务能力完全不逊色于一些总监甚至vp。一些新人可能会不适应,诟病这种文化输出的强压限制了多样性和自由思想,但对于待得久的老员工来讲,这些“虚幻”的价值观恰恰是阿里的味道,阿里人的味道。我想客观来讲,价值观长达近二十年的传承是一家公司伟大的奇迹,是创始人把公司当做孩子来呵护培养,才会让如此脆弱如此轻易被破坏的价值坚持、商业准则、使命愿景在经历无数或细小或重大的决策之后仍能熠熠闪光并覆盖到几万人。同时,目标和初心统一其实恰恰是在企业规模扩大后完善制度管理的必然漏洞的绝佳方法。这道理很容易明白,很容易讲述,很难做到,很难坚持。还好,阿里做到了。
阿里是家不惧怕质疑并接纳多元的公司。月饼门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舆论争议,最初一定是在阿里内网论坛上发酵并热烈讨论的。每个员工对于公司的大事小情都有种自家事的积极。爆料贴、离职贴、相亲帖,对内部产品不伪装的批评,对制度缺陷不回避的揭穿,抱着解决问题or寻求援助or征集建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