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互娱12月11日特稿(记者刘胜军)
11月28日下午4点,电话另一头的dory长出了口气,对记者说:“翘班来看这个电影,全场一共7个人,看来电竞还是不受电影的待见。”
后来,这部成本3000万元,自带电竞、游戏、明星主播等流量的国产类型片,在首周拿到421万元的票房收入,排片占比最高3.5%,最低0.1%。
制作人谭贵彬说他失望,惋惜,不后悔,因为电竞类型片的迷宫和歪路总得有人去趟。
电竞是玩家的宠儿,也是院线电影的遗孤
《垫底联盟》项目是迷宫影视的第一部院线电影作品,由谭贵彬、李国凯等几个从腾讯互娱单飞创业的游戏爱好者和前游戏从业者发起。他们想拍一部讲游戏、电竞的电影,用大众化的娱乐方式,讲不被大众认可的东西。
为了保证内容的专业性和观众认可度,电影在内容植入和宣传过程中,共有小苍、jy等20余位电竞明星参与,整套阵容的直播、微博粉丝数近1400万,按照30元的平均票价计算,电影的理想票房可达4.2亿元,但实际转换率仅为1%左右。
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谭贵彬在前、中、后期遇到了不同的困难。
这些困难让他体会到,虽然电竞有着广泛的用户基础,但在院线电影行业和市场,却还是个无人问津的野孩子。
前期:投资受到行业壁垒和政策的压制
在谭贵彬拿着《垫底联盟》的商业计划书“找钱”的时候,不同行业之间的壁垒和政策是两个槛儿。
2014年的电竞行业处在黎明之前,资本、政策、群众基础和商业模式都是一个“蒙蒙亮”的状态。多数投资方对moba游戏价值并不完全理解,认为没有游戏之外的价值,同时,关于电竞类型片的政策并不明朗,主流认为游戏玩物丧志,过审几率不高。
受制于壁垒和政策,《垫底联盟》在前6个月的“找钱”生涯里不断地失败和调整,生存的压力让早期的迷宫影视被迫重操旧业,接下一个游戏世界观搭建的项目,并以此维持生计,坚持到电竞产业升温的一天。
中期:无章可循,“核心”和“大众”难以调和
等到投资到位,项目正式进入制作阶段后,制作方法和内容的调和成了新的阻力。
由于团队新,题材认可度不高,同类案例又几乎没有,《垫底联盟》没有拿到热门游戏的授权,也没有所谓的“创新”的机会。而中国院线不分类别,没有类型片专用的艺术院线和独立院线,所有院线均面对大众,所以无论电影的核心用户是谁,最终都要面对大众用户的挑选。
这时的迷宫选择从国外体育类型片开始学习,通过反复分析美国、韩国等地的10余部运动竞技电影,学习其制作规则、情感、故事线的表达,以模仿为主。
在内容选择上,谭贵彬认为,《垫底联盟》应该是一部题材“核心”但表现方式“大众”的电影。所以电影的内容首先应该是面向大众的故事,内含情感和价值观再是面向玩家和电竞爱好者的“热爱”“奋斗”等等。
《垫底联盟》要做的,即是用大众化的故事,讲述游戏玩家、电竞从业者的人生经历,从而传达情感和价值观,引起核心观众的共鸣,同时向大众观众展示电竞光明的一面。
最终,《垫底联盟》选用了多个年轻的、没有被标签化的演员;以电竞人小苍的经历为引子,串联了多个小人物的生活故事做为大众取向内容;以更适合大荧幕的机甲真人cg类的moba游戏比赛作为核心取向内容。
这样的设定解决了理论上的问题,但最终没逃过现实的检验。
后期:核心观众的保护欲和大众、院线的怀疑
经过删减和调整,最终版的《垫底联盟》终于在2017年面世,在项目的后期,宣发团队的动荡、院线排片和大众观众的怀疑、核心观众的保护欲成了导致影片票房垫底的三个原因。
鉴于影片内容和推广成本,《垫底联盟》市场负责人李国凯选择与微影时代合作,在推广策略上从先打核心玩家,形成口碑传播,再以此辐射给大众玩家。
在影片发行之际,由于微影时代和猫眼电影的合并案的影响,原本负责《垫底联盟》宣发工作的团队出现了严重的人员离职情况,影片的宣发节奏被打断,被迫调档至11月28日,一个社会热点事件频发,传播成本极高的星期二。另一方面,由于宣发团队的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在需求量更大的二三线城市,排片量难以满足观众需求。
在上线首日,《垫底联盟》获得了3.5%的排片率,票房超过200万。因为同期有《寻梦环游记》《正义联盟》《雷神3》等热门电影的竞争,院线对电竞题材持试探态度,影片自首日之后的排片量开始大幅下滑,且放映场次均在中午或深夜。
可以说,院线的怀疑给《垫底联盟》的票房设定了上限,而观众的反应进一步拉低了票房和口碑的下限,并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在各种突发状况之外,最令谭贵彬意外的就是观众对影片态度。
在影片上线之前,制作团队认为至少游戏用户会为情怀买单,而大众用户会为人物故事买单。为此,团队调研了30个随机对象,包括学生、工作人员等不同层次,其中90%的人表示愿意推荐给别人看。
但实际情况却是,无论大众还是核心用户,都对《垫底联盟》持怀疑态度,大众观众认为是做游戏的人来拍电影圈钱,而游戏玩家的保护欲让他们认为是某部电影借了游戏和电竞的热点来营销,两面不讨好。
谭贵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第一是团队把观众对内容的预期和理解想象得过于理想化,导致游戏部分和故事内容的平衡出现了偏差,两种用户对于内容产生了割裂,应该把更多的篇幅花在教育观众这件事上。
第二,就是社会大众对游戏、电竞的认可度还不高。这种境遇类似于90年代的武侠小说,虽然用户多,但有误解,非核心用户并不认可其价值。
电竞终究会被院线电影接受,但需要时间和成熟的工业体系
《垫底联盟》上线的第三天,忙着在各地做路演的谭贵彬和李国凯一大早就接通了记者的电话,记者告诉他,有人说现在拍《电竞联盟》是个冲动的结果,团队理应面对冲动的惩罚。
谭贵彬在另一边迟疑了几秒,低声地回答道“确实是冲动了,希望《垫底联盟》的表现不会吓走其他想要尝试电竞电影的团队,游戏和电竞迟早会被认可,我们不后悔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谭贵彬告诉记者,类型片需要有工业体系下更成熟的内容技法做保障才能被大众接受,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推荐价值观的东西,只要把握内容的技法到位,价值观没有问题,就可以成功。最好的例子就是《摔跤吧!爸爸》,如果一部讲摔跤的电影都可以成为爆款,那么有着上亿用户基数的电竞就更不在话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