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解读任正非:大企业如何避免“熵死现象”而消亡?

原创解读任正非:
大企业如何避免“熵死现象”而消亡?
大企业经营如何避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死现象?
讲话作者:任正非
讲话标题:
《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破楼兰誓不还》
讲话时间:2016年10月28日
点评作者:君一席话
企业家讲话君一席话id:junyixihua2016
■【编者按】:1987年,华为由任正非创办,如今这颗企业与品牌之树已经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硕果累累;2015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950亿人民币,净利润369.1亿人民币,全球第一;2016年,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华为智能手机稳居全球前三。全球各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创业者学习华为,研究任正非;当我们回过头,重新温习任正非的讲话,也许我们能够找到孕育“参天大树”的“沃土”与“种子”……
2016年10月28日,任正非在“出征·磨砺·赢未来”研发将士出征大会的讲话提纲《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破楼兰誓不还》中提出:“正如胡厚崑所说的,我们每年要破格提拔4000多个员工,以激活奋斗的力量。让优秀人才在最佳时间、最佳角色,作出贡献。人力资源的评价体系要一国一制,用什么考核什么,不进行无目的的考核,让前线将士聚焦在作战上。人力资源要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死现象,避免华为过早地沉淀和死亡”。
那么,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华为,其创始人任正非为何在华为成立30周年的前一年(2016年)提出“人力资源要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死现象,避免华为过早地沉淀和死亡”。本文编辑试图解读其中的逻辑,抛砖引玉。
本文系自媒体《企业家讲话君一席话》专栏中《重温企业家讲话:研究华为任正非》系列第十篇!
摘要:任正非提到“人力资源要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死现象,避免华为过早地沉淀和死亡”。华为避免“企业的熵死现象”的方法一:建立开放系统!方法二:借助外界作用!
■原创点评目录
一、任正非讲话提出“人力资源要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死现象”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三、熵死现象
四、为何人力资源要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死现象?
五、《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死现象”
六、总结与结论
■原创点评正文
一、任正非讲话提出“人力资源要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死现象”
2016年10月28日,任正非在“出征·磨砺·赢未来”研发将士出征大会的讲话提纲《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破楼兰誓不还》中提出:“正如胡厚崑所说的,我们每年要破格提拔4000多个员工,以激活奋斗的力量。让优秀人才在最佳时间、最佳角色,作出贡献。人力资源的评价体系要一国一制,用什么考核什么,不进行无目的的考核,让前线将士聚焦在作战上。人力资源要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死现象,避免华为过早地沉淀和死亡”。
我们要了解任正非为何提出“人力资源要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死现象,避免华为过早地沉淀和死亡”,那么首先我们就要回到问题的本源之一“什么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死现象”,下面有关“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定义阐述都来源于百度百科。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2.1热力学第二定律(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热力学基本定律之一,其表述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又称“熵增定律”,表明了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
即,不可能让员工团队投入体力智力精力完成工作后,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市场之功(核心技术、顾客满意、市场份额、收入)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居功自傲、沾沾自喜、故步自封、洋洋得意、散漫、拖延、以权谋私等),或不可逆企业经营过程中熵(员工组织居功自傲、懒惰等)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
2.2热力学第二定律只能适用于由很大数目分子所构成的系统及有限范围内的宏观过程。而不适用于少量的微观体系,也不能把它推广到无限的宇宙。
即,一个企业只有规模和人数达到一定量之后,才会出现“熵死现象”,只有大公司、大团队才会出现“熵死现象”。
2.3第二定律指出在自然界中任何的过程都不可能自动地复原,要使系统从终态回到初态必需借助外界的作用。
即,一个企业内部的组织员工在获得市场成就(赢得顾客订单、增加市场份额、升职加薪、高收入等)而自然表现出来的“沾沾自喜、居功自傲、享受安逸、享受成果成就、松懈等”都不可能自动的复原,要使企业内部组织系统从一种“赢得顾客市场的带来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的终态回到创业阶段的“艰苦奋斗”的初态必须借助外界的作用,这种“外界的作用”对一个单个的华为员工来说,就包括任正非强调的“自我批判”“永不进入信息产业的聚焦管道主航道的市场压力”“末尾淘汰制”“市场竞争”“干部轮岗”“干部能上上下”“岗位审核、考核竞争”“市场竞争交易”“开放型合作”“与竞争对手合作”。
应对“熵死现象”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借助外界的作用”。
2.4在孤立系统内对可逆过程,系统的熵总保持不变;对不可逆过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这个规律叫做熵增加原理。这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又一种表述。熵的增加表示系统从几率小的状态向几率大的状态演变,也就是从比较有规则、有秩序的状态向更无规则,更无秩序的状态演变。熵体现了系统的统计性质。
三、熵死现象
3.1熵
3.1.1熵,物理学上指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
3.1.2熵,科学技术上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liàng)度,某些物质系统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亦被社会科学用以借喻人类社会某些状态的程度。
3.1.3熵,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用符号s表示,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
3.1.4熵增定律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是不可逆的
孤立系统总是趋向于熵增,最终达到熵的最大状态,也就是系统的最混乱无序状态。但是,对开放系统而言,由于它可以将内部能量交换产生的熵增通过向环境释放热量的方式转移,所以开放系统有可能趋向熵减而达到有序状态。
应对“熵死现象”的第二个办法就是“建立开放型系统”。
3.1.5企业的熵死现象
很显然,华为任正非提出的“熵死现象”中的“熵”的含义就是以上“3.1.3”中提出的“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用商业术语来阐述就是“企业的熵死现象”就是:
企业的熵死现象:“一个企业内部人员组织的系统混乱程度,随着企业持续运营与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这种企业持续运营的过程就是员工把体力脑力精力这种‘热能’投入工作且服务顾客,得到顾客满意和收入的‘功’,即企业内部系统的人力资源之热能会通过企业运营(培训、研发、技术、生产、交易、服务顾客等)转化为市场之功(即获得顾客的订单、顾客满意、收入、市场份额),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增加会导致企业人员会不断增加,企业内部系统越来越庞大,如果没有不断的优化管理、优化组织来提供组织活力即“没有将内部能量交换产生的熵增通过向环境释放热量的方式转移”,企业组织会由有序演变为无序,最终达到了最混乱的程度即熵死,即企业内部产生官僚、腐败、懒散、偷工减料、踢皮球、推诿、敷衍、以权谋私、死气沉沉、无创新创意、沾沾自喜、居功傲慢、拉帮结派、固步自封等最混乱的程度;企业熵死现象说得直白点就是低效率的行动反应缓慢的大企业肥胖迟缓症(大企业病)”。
简而言之,
企业的熵死现象:“一个企业内部人员组织的系统混乱程度,随着企业持续运营与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人力资源之热能会通过企业运营(培训、研发、技术、生产、交易、服务顾客等)转化为市场之功(即获得顾客的订单、顾客满意、收入、市场份额),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企业组织会由有序演变为无序,最终达到了最混乱的程度即熵死,即低效率的行动反应缓慢的大企业肥胖迟缓症(大企业病)”。
企业的熵增: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和人员越来越多之后,企业内部产生官僚、腐败、懒散、偷工减料、踢皮球、推诿、敷衍、以权谋私、死气沉沉、无创新创意、沾沾自喜、居功傲慢、拉帮结派、固步自封等各种影响管理时效、执行力的混乱无序的现象就是熵增。
3.16生活的熵死现象
现象一:一对新婚夫妻居住的卧室、客厅、厨房,刚开始搬入新房新家的时候,一切摆放得井然有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对夫妻生育了子女,有了小孩;然后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或者请父母照看小孩;亲朋好友来访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卧室、客厅、厨房经常会变得越来越混乱无序;办法就是,经常要在家里拖地、打扫卫生、扔垃圾、整理房间衣物鞋柜等。
现象二:一个农贸市场或城市广场或者城市步行街或火车站、客车站,早上由清洁工人打扫干净之后,一切井然有序,随着人群的增加,现场会越来越乱,特别现场的环境卫生,人来人往,乱扔垃圾;应对这种混乱局面的办法就是,增加垃圾桶、环境卫生宣传标识、环卫工人打扫。相信大家看过一些垃圾场,垃圾越堆越多,如果一段时间没有环卫工人清理,没有环卫车辆拖走,垃圾场周围的垃圾会越堆越多,而且居住人群越密集越多,垃圾越多,环境越来越脏。
3.1.7如何避免“熵死现象”的发生?
熵增定律提到“孤立系统总是趋向于熵增,最终达到熵的最大状态,也就是系统的最混乱无序状态。但是,对开放系统而言,由于它可以将内部能量交换产生的熵增通过向环境释放热量的方式转移,所以开放系统有可能趋向熵减而达到有序状态”。
开放型系统
很显然,应对“熵死现象”的发生,第二个办法就是建立一个“开放型系统”,将内部能量交换产生的熵增通过向环境释放热量的方式转移。
监督检查制度
为了应对生活中的“熵死现象”,其实我们大家都有经验或体会,例如如果一个上级领导或评定机构将要到一个学校考核、评估,那么这个学校的领导层会动员全体师生“搞卫生”“注意课堂纪律”等,把过去沉淀下来的“熵增”去掉。例如当某个朋友或贵宾要来到您家庭做客或您办公室做客,您也会有意识的去打扫一下房间。编辑曾在海底捞任职,就感觉到海底捞建立了一种制度与企业文化来经常去掉这种“熵增”,例如海底捞会经常安排人员去前堂后堂检查环境卫生、食品安全、顾客服务、员工仪容仪表面部表情,这种监督检查人员包括门店内部的员工(组长、领班、经理等)、其他门店的领班经理等以及总部的管理层、神秘顾客暗访等,这种监督检车制度与企业文化,就会每天源源不断的督促与提醒每一个海底捞门店的海底捞人要经常去掉这种“熵增”(包括保持地面无垃圾无水渍无油渍,经常拖地,经常擦洗设备,提前发现并扔掉不合格的具有安全隐患的食品,及时提醒面部表情不好的新员工保持微笑等,及时提醒员工“快速准确”的响应顾客的服务需求和同事的协助等);总之,进入了海底捞门店,海底捞门店的环境氛围、企业文化、制度约定等,会让任何一个新同事或老同事“快速准确”的去工作和服务顾客,而不会拖拉、散漫、推诿、无精打采的工作。
综上所述,不管是应对自然界的“熵增”(熵死现象),还是应对生活中或企业中的“熵死现象”的出现,只有两个路径,第一个就是“借助外界的作用”(例如外部的竞争,上级领导或其他人来检查、监督、奖惩,经常打扫卫生,合理分配垃圾桶,联合其他各界的力量合作,引入市场竞争规律),第二个就是“建立开放型系统”(开放式合作、末尾淘汰制、干部轮岗能上上下、利益共享等);当然,“借助外界的作用”和“建立开放系统”两者是相互促进、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因为“借助的外界的作用”可以更好的建立“开放型系统”,而要建立一个“开放型系统”就需要“借助外界的作用”;总而言之,一个企业破解“企业的熵死现象”的路径就是“借助更多外界作用来建一个不断优化的开放型系统”。
这里说的“外界作用”,对于一个单个的员工来说就包括其他任何同事、领导、顾客、合作伙伴、大众以及制度约定、奖惩措施等,对于一个整体的企业来说就是外部的同行竞争对手、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商业各界企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