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出炉,绍兴入围11个项目你听说过几个


日前,省政府公布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包括“严子陵传说”“雁荡山飞渡”“灵隐腊八节习俗”等在内的98个项目进入了浙江省非遗项目名录。
自2005年浙江省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至此,浙江已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886项(同一个保护项目会有几个保护地,所以按保护地计为1076项)。
第五批非遗保护名录 评审更看重保护计划
第五批保护名录里共有民间文学7项,传统音乐3项,传统舞蹈7项,传统戏剧3项,曲艺2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8项,传统美术14项,传统技艺34项,传统医药6项,民俗14项。第五批保护名录的申报名单多达10个门类267个项目,初审通过239项目参加评审,最后确定公布为98项。
据介绍,为确保入选项目的质量,各个申报项目的历史性、地域性、文化性、濒危性与科学性都得到了最大的尊重。入选第五批名录的项目都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第五批名录的评审过程中,还特别关注申报中的非遗项目保护计划,根据保护单位在保护工作中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来评估对非遗项目的保护能力和水平。
严子陵钓台
传统体育项目入选名录
在被列入的98项代表性名录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有8项入选。其中台州数量最多,有3项传统体育项目都属于武术类,分别是临海市的“缩山拳”、黄岩区“南太极拳”、天台县的“天台山易筋经”。此外,还有雁荡山飞渡、绍兴民间棋类游戏、桌凳农具花、翻龙泉、云和八步洪拳。
能成功入选非遗名单,丰富了这些入选市地的文物资源,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体系,也更有助于传统体育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例如天台山的“易筋经”。据了解,易筋经为明代天台山紫凝道人宗衡整理传世,原是道家导气功夫,标志着中华武术气功体系的形成。如今,易筋经已成为天台的全民健身运动,练习者达到3万余人。2016年,天台还成功荣膺中国易筋经传承地称号。
临海市的“缩山拳”、黄岩区的“南太极拳”近年来也得到了很好的普及推广,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这些基础背景都更有助于传统体育资源、文化的传承,让这些项目后继有人。
雁荡山飞渡表演最早起源于公元1883年,源自农民上山采草药,后来演化成现在的高空飞渡表演。作为雁荡山的一大传统特色旅游项目,灵岩飞渡表演一直来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随着此项目的申报成功更是给雁荡山旅游文化增光添采。
去过雁荡山的游客都对“灵岩飞渡”印象深刻,“空中飞人”们没有保险带的支持,只有腰间一套简陋的护具,仅凭着一条细细的绳索在悬崖峭壁间飞檐走壁,潇洒自如。雁荡山的这群“高空舞者”用自己的举手投足,来演绎一代代的“飞渡人生”。真心地期望飞渡绝技“绝而不绝”。
绍兴民间棋类游戏是广泛流传于绍兴民间的益智娱乐活动,亦为越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棋类游戏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牛角棋、西瓜棋、五行棋,绕绕棋、十二层棋、十六层棋等几十种。娱乐性和趣味性强,简便易行,有利于丰富民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对少年儿童开发智力和培养耐心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桌凳农具花是上虞区的民间传统武术,从古至今都非常繁盛,且项目众多,各具特色。它主要是以家具如八仙桌、长条凳和农具如扁担、铁耙、柴叉、刮子等为主要器械,有一字长蛇阵、二仪九宫阵、三倚**阵、四象八卦阵、五行十绝阵和七星阵等阵法,可以分为桌花、凳花、扁担花、棍花、豆凿花等多种类型。

绍兴真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