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常吃“闭门羹”,“百合花园”的一块玻璃难住多个部门
“百合花园”玻璃频爆,问题究竟出在哪?谁该为此负责?(详见掌上客户端7月24日、27日、30日相关报道)掌上绍兴客户端的这一问,不仅难住了该小区业主和开发商,更难住了行业监管部门。昨天上午,记者陪同该小区业委会主任走进市、区多个主管部门,结果竟没有一个部门能给出答复。对于业委会的“监督”邀请,也没有部门愿意出面。
走访常吃“闭门羹”
7月26日协调会后,就调解过程中涉及的有关技术问题,市消保委依规向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发出《查询函》,希望得到书面答复。记者从这份《查询函》看到,需要回答的问题有两个:房屋的外墙玻璃是否纳入外墙范畴?外墙玻璃的保修期是否与外墙的保修期相同?
昨天上午,记者先陪该小区业委会主任俞先生来到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在该局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还放着这份《查询函》。就以上两个问题,记者希望该办公室人员帮忙联系有关职能处室,并给予政策法规上的解释。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这事归越城区住建局管。”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局不方便接受采访,而对于《查询函》上的问题,将由市级质监部门于今日下午向该小区业委会作出书面答复。
记者随后又来到越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百合花园小区交付已超3年,涉及房子质量问题应找市消保委投诉解决。之后我们又来到越城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该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只对房屋施工方、监理方进行程序性监督,至于玻璃的保修期,他们不是很清楚。该负责人解释称,对于用作建筑材料的钢化玻璃,他们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监督工作:首先检查相关产品有无出厂合格证或相关检测报告,然后对实物进行随机抽检,主要看有无“3C”认证、玻璃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在与俞先生的沟通中,该负责人称,该小区玻璃频繁自爆的事他刚刚得知,并透露开发商已联系过他,告知“百合花园小区共使用玻璃约10万块,目前的自爆率还没有超过行业默认的3‰”。
记者采访是“出难题”?
百合花园小区遭遇的问题,究竟该由哪个部门出面协调和监督?按照越城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等有关部门的建议,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又回到“原点”——由市消保委出面协调。
“之前我已向有关主管部门寻求帮助,但谁也没有表态,都不愿做这个‘老娘舅’。”该小区业委会主任俞先生说。昨天上午,记者也见证了这样一幕:对于俞先生的“诉求”,有部门工作人员甚至这样“责怪”:“带记者上门前应事先沟通。这样直接上门,岂不是给我出难题?”该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本周内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就要派人到该小区对玻璃进行检测,对于此次检测,业主们有顾虑:如何保证检测的公正性?小区业委会和业主都希望有主管部门介入监督。“几个部门跑下来,总觉得(他们)不太方便出面,邀请不动。”对此,俞先生很失望。
然而,该小区的玻璃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即使没有烈日暴晒,玻璃自爆仍在继续,目前为止*****的玻璃总数已超过150块。”有业主说。该小区玻璃*****问题,究竟会如何解决?主管部门会不会介入?本端将继续关注。
3‰与100%
这几天掌上绍兴客户端连续报道了百合花园小区玻璃自爆事件,引起了很多读者关注和网上围观,但似乎事情解决起来并不那么顺利:开发商坚称玻璃质量没问题,还强调都是天热惹的祸;消保委只能做做“老娘舅”;有关部门因种种原因介入有点“软”……
在报道中,笔者注意到一个数字:有人说钢化玻璃自爆率是3‰,潜台词是否意味着:1000块玻璃中有3块发生自爆,属可控质量范围?本人没查过质量标准,不知这说法是否具有权威性。但问题是这些玻璃都装在高层,高层的危险在于那个诡异的地心引力和自由落体加速度。即便是个鸡蛋,从几十层自由落下,也足以砸死人砸烂车。
3‰,乍一听比例似乎并不算高,但凡有一块玻璃砸到人,对受害者而言,就是100%的“祸从天降”,一辈子一家人的命运也许从此改写。
再算一笔账,如果该小区以10万块玻璃计算,按3%。“自爆率”,那么自爆块数就会达到惊人的300块(报道称已经爆了100多块了),如果如此“玻璃雨”下来,那么被砸中的危险就是300个100‰
试想一下这1000多户业主,花了很多的钱买了这看上去很高档的宅院,茶余饭后本想在小区里闲庭信步、提鸟遛狗,却时不时担心头上会来一阵“玻璃雨”,这种长期提心吊胆的“惦记心情”堪称折磨。
当前,社会正处飞速发展期,特别是在互联网、智能化大潮下,新事新物层出不穷,往往一夜之间恍若隔世。正如同马云所说的几个阶段:“看不出、看不起、看不懂”,最后是“来不及”。笔者以为,当前社会不断增长的发展诉求与社会管理者相对滞后的管理模式、管理能力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对政府部门和公共管理者而言,一直面临着“新常态”的严峻挑战:“规定动作”不能少,“自选动作”要“晒比”,还要面对例如百合花园小区玻璃自爆事件这些“随机动作”。而对这些新发事件的处置,很可能还找不到之前的参照案例,法律、职能界定也可能存在模糊地带。
但不管怎么说,问题出来了总得有人去解决。当前,我们的社会自治、协调机构还不完善,出了事,老百姓还是习惯或也只有找相关部门。如果这个时候,相关部门都说跟自己不相关,“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结果谁也不认这个“孩子”,那最后岂不苦了“孩子”?
设身处地想一想,对民生“100%”的伤害,岂是有关各方看起来有理有据的“3‰”解释可以宽心和释怀的?
那么笔者你认为这个责任该由谁来负?没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废话倒是不少,学太极你有天赋,
这么多玻璃暴了责任当然是开发商的,但到最后都转移了业主自己承担吧
你问部门有什么用?!要问编委或两办,这个事情到底由谁来管?确定原则性问题后,再向管理部门进行要说法。
这个事情业主要先举证玻璃的质量问题,要先第三方质检认定出报告,然后再去投诉,但一般投诉都不了了之。如果没有用,最后还是要打官司。
作为记者,你的采访流程思路太不清楚,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先走部门,你这无疑是为了扩大影响面,浪费社会的关注度,也浪费反映人的时间精力。——你的单位应该对你进行批评教育。
记者小学数学是哪位高手教的,3%啊!!!
顶记者,说的好,这样才是负责任的媒体新闻人,希望以后多这样的报道,也希望能追踪到底。但这件事情说来说去还是要开发商解决问题,相关部门进行督促和追责。希望绿城房产开发集团不要辜负房产名企、房产大鳄这样一个称号,主动负起责任来,该换的换,该整改的整改,不要等同于三流企业,也不要等死人了再来解决问题,等死人了,上热搜榜第一了,你们绿城的房子就全国有臭名了。有问题能主动整改就是好企业,我们还是会来买你们房子的。
一会3%一会3‰
中国社会最怕认真,但光一个人认真没啥用,维权成本太高了。
你以为这些政府部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一般钢化玻璃刚装好的那一年自爆比较多,如果三年后集中自爆,一定是外力原因。不要被玻璃所迷惑,房子沉降厉不厉害?
*****ZF部门何其多,就差个啦屎部门了,一有事踢皮球,*****特色
最近在造地铁、要不让地铁背锅。
还有一个问题啊就是空调外机 大家都是用铁支架 10年以后 空调角烂掉,万一有一块小铁片掉了 砸到人 必死无疑 国家应该不允许这种支架 在用
一定要用不锈钢膨胀螺丝也是 室外不安全啊
确实是这个理
哈哈。百合花园正式改名玻璃花园。
千分之三和那个百分百完全是两码事。不能强硬联系在一起。
不是让施工单位来维修吗?
住户找消保委,消保委找开发商,开发商找采购商,采购商找生产商,一步步下去不就可以了吗?关键是想不想管,肯不肯管的问题
不砸死人,没部门会管的,不要天真了
保质期内,施工方负责
超过保质期,业主自己负责
现在施工方质量检测书面依据充足,
如果业主认为玻璃有质量问题,业主举证。
很简单的问题,整天找媒体绑架一帮看客,何苦
头一回看到这样的新闻,一个记者,做个报道,连质量标准都不知道去查一下,我们小老百姓都知道百度一下就行。一会儿百分之三,一会儿千分之三。
连新闻记者这么严谨的行业,都做这样不严谨的事情,还有什么脸说其他?
呵呵,奇怪吗?有好处争着来,有事情踢皮球,不是有关部门的一向作风嘛!
群众利益无小事!
最近在造地铁、要不让地铁背锅。
记者能较真在这个问题上,跑多家部门求说法现如今已经不错了。只是这个事真的挺危险的,一般去玻璃店配玻璃,就算是自己花钱买的,这个质量怎么保证,现在觉得蛮慌的
先不管记者水平如何,能够持续关注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件就已经值得表扬了,真心希望能持续报道,让大家能知道个结果
消保委是管理一般生活消费品,房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费品,是特殊商品,是归口工程质量,工程质量肯定是市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事,也就是建筑管理局,至于质量站说玻璃的质量标准不知道,哪就不要在这个行业里混了。希望有关部门不要推。有好处都说归自已管(如建筑产品质量认证,一定要由质量监督站来发证),没有好处都说不知道,造吗?
他们都是利益集团组成单位,一找一个不准!
找绿城物业赔啊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