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施策瞄准点 准攻精扶带动面
(南江县流坝乡 廖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迅速腾飞,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不断增长的GDP背后,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下的贫困户问题亟待解决,贫困对象亟待帮扶,精准扶贫亟待实施。脱贫奔康上升至国家战略,如何在2020年前全面小康,全面是关键,是风向标,是警示灯,更是指挥棒。全面小康是全局工作重中之重,扶贫攻坚是全面小康重中之重,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重中之重。
扶贫并非单纯扶农,更非空词口号。一户贫,几代贫,物质贫,精神贫。正是因为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教育因材施教,发展因地制宜,扶贫还需准攻精扶,靶向施策。扶贫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屡见不鲜,贫困居民底数模糊不清、情况含糊不明、针对性松懈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扶贫工作机制存在的漏洞需要完善。如何精准到位,建立长效机制,如何做到以点带面,连片开发。问题客观存在,不能视若无睹。
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这与“精准”背道而驰,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使用,用得如何,问题追问下去便会发现漏洞与空缺。扶贫不能精准到位,就成了“锦上添花”,而并非雪中送炭。
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可见瞄准靶心扶贫到位是一件多么急迫与必要的国家大事。
精准在于落实,口号终究是一个风向标,但是要寻求长效发展,连片开发,把扶贫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寻求长效业绩,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焕然一新为小康国度,精准扶贫迫在眉睫,靶向施策亟待实行。
美好的愿望,依然希望实现。
说梦话,纸上谈兵,走馬观花,型象工程,不切实际,雾里看花,百姓是水中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