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越大缴税越少!逃税避税亿万元,大公司带着现金胜利大逃亡

对于大公司来说,除了日常运营开支,税收支出是每年财务报表中,最重要的一环。但是,越来越多的大公司,特别是国际性大公司,营业额和赢利双双上涨,而缴税却越来越少。
这是怎么回事?
别奇怪,在大公司里,往往都会有一个特别部门,他们不生产不销售、不研发不推广,每天挖空心思,所有精力只放在四个字上——合理避税。
在合理避税这件事上,越是著名的公司,做的越“大手大脚”。
比如2016年,全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公司,就成功避税几十亿美元;苹果公司在欧洲,通过合理避税少交了大约130亿欧元,这也是苹果在欧洲被围追堵截的原因之一;电商巨头亚马逊一个季度的营收就可以达到400亿美元,但是,预估其中有大约四分之三的盈利没有缴税;facebook、耐克、宜家……等等,这份合理避税超过十亿美元的名单,每天都在增加新成员。
这些大公司,在用户面前,塑造的形象体贴又完美;而面对税收制度,总是友善度太低。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顶着各种压力,一定要搞税制改革的原因。
就拿google公司来说,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记录,谷歌近一年尚未缴纳美国所得税或“外国代扣所得税”的海外收入,差不多有600亿美元之多。
这钱收上来,白宫的日子才好过啊!
其实,这些大公司避税的方式也都大体一致。要么选择“double irish”(双爱尔兰),要么就是“dutch sandwich”(荷兰三明治),通过海外注册多个分公司、分公司之间进行关联交易,从而进行“花式避税”。
比如老板t,先在百慕大之类的地方,设立一间总公司a;然后,又在爱尔兰设立了一家分公司b,负责接收公司的财务收入。这对于爱尔兰来说,总公司a是海外公司,所以,分公司b就可以被视作海外公司,于是,b公司的所有收入,就会享受特殊税收政策——这就是双爱尔兰方式的避税。
如果老板t再下手狠一些,又在荷兰设立一个办事处c。爱尔兰的b公司负责销售,而产品要向荷兰的办事处c下单采购。b和c职责不同,一个负责支出、一个负责收入,而荷兰税法的管理范围,以公司注册地为准,而不是以所在地为准,这又能进一步规避所得税。
尽管这些避税手段,大家都清楚明白,但是企业运营越来越互联网化,各国的监管机构执行起来,也越来越难。
在欧洲就发生过,要求严惩大公司避税的示威游行,而针对目标就是google和苹果。但是,看看现在欧盟和美国在打击避税上的胜出率,基本上可以说——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