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股宝新股周报第四十四期 | 上周唯一一只逆势上涨的近端次新,前辈还是一只知名“大妖”

一、一周新股市场综述
1、节后上演“吃土”行情,次新板块再遭重挫
节后的“吃土”行情着实让人大跌眼镜。次新上,板块跌幅高达9.01%;主力资金更是净流出超过34亿元。
2、远端次新开始发力
不过在个股上,远端次新开始发力,龙头锋龙股份收获5天3板,周涨幅为37.41%;其次是华信新材,周涨幅也超过30%;而在所有次新中,更有22只次新一周表现逆势收涨。
二、新股要闻
1、沪伦通监管规定落地;青岛海尔近4亿股d股将于10月15日开始发行
10月12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的监管规定(试行)》,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据ipo早知道报道,上交所上市公司青岛海尔已经开始在德国法兰克福进行d股预售,成为首家发行d股的中资企业。德意志银行是本次交易唯一全球协调人,中金公司、摩根大通和瑞银为联合账簿管理人。
点评:此次沪伦通规则框架的一项重要突破是cdr和gdr均可以实现与基础证券按既定比例互相转换。具体而言,跨境转换分为基础股票转换成dr的“生成”过程和dr转回基础股票的“兑回”过程。这相比此前试点创新企业时没有设定转换规则迈出了一大步。
国金证券表示,“沪伦通”有别于“沪深港通”,对a股短期影响值得高度重视。相同点:两者均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助力a股加快国际化进程;区别在于“沪深港通”是两地的投资者互相到对方市场直接买卖股票,“投资者”跨境,但产品仍在对方市场。而沪伦通是将对方市场的股票转换成dr到本地市场挂牌交易,“产品”跨境,但投资者仍在本地市场。“沪伦通”启动后,境内投资者就可以用沪市股东账户参与交易“英国股票cdr”了,对a股短期影响值得高度重视。
2、ipo发审会下周暂停
10月12日晚间,证监会官方网站发布关于“组织发审委委员调研企业融资”的简短消息,称下周将不召开ipo发审会。
点评:资深专家分析表示,由于需要完成会后事项,发行人从上发审会通过审核到拿到ipo批文还有一定的周期,下周不召开ipo发审会并不意味着当周没有ipo批文发放,也不意味着已取得ipo批文的发行人将暂停发行程序。因此,不能将发审会的“空窗”与ipo停发直接划等号。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层安排发审委委员调研再融资事宜,并暂停一周ipo发审会的安排,既与既定的工作安排有关,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呵护市场、稳定市场信心的用意。
3、“泡椒凤爪第一股”诞生
10月10日,有友食品通过证监会审核,a股市场诞生“泡椒凤爪第一股”。
点评:有友食品成立于2007年,主营业务为泡卤风味休闲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8亿元、7.5亿元、8.3亿元及4.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1.1亿元、1.2亿元及1.1亿元。而这其中,有76%收入来自泡椒凤爪。
某券商人士透露,此次有友食品顺利过会,一是因其近几年的业绩具有一定的支撑;另一方面,可能是证监会方面让有友食品做了今年的盈利预测,以保证其上市一年之内业绩不会立马“变脸”。
4、公牛集团迎来上市
9月28日,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证监会披露招股说明书。
点评:据公牛集团招股书显示,2015-2017年及2018年一季度,公牛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4.59亿元、53.66亿元、72.4亿元和20.49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0亿元、14.07亿元、12.85亿元和3.21亿元。公牛此次募资的48亿元,其中12亿用于年产4.1亿套墙壁开关插座生产基地建设,近10亿用于年产4亿套转化器自动化升级建设,7.43亿元用于年产1.8亿套led生产基地建设。
三、个股掘金
汇得科技:最强的近端次新,会成为下一个华峰超纤吗?
汇得科技创立于1997 年,是国内一流的专业生产合成革用聚氨酯树脂、聚酯多元醇的民营化工企业。
小“华峰超纤”
先来普及一下行业知识,聚氨酯树脂的上游就是前期疯狂涨价的异氰酸酯(mdi、tdi)、聚酯多元醇(主要原料为已二酸等)、聚醚多元醇等化工原料;下游则是合成革行业,而合成革行业的下游应用非常广泛。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聚氨酯生产、消费国。根据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我国2000年聚氨酯产量约100万吨,占当年全球总量约10%;而到2013年我国聚氨酯产销量已达到约 870万吨,占全球总量40%以上。2016 年我国聚氨酯产销量约为1060万吨,占全球总量超过45%。根据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数据,预计2016年至2018年聚氨酯产销量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8%以上
根据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革用聚氨酯生产企业年产量10万吨以上的共有约5家(关联企业产量合并计算),主要集中在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区。具体产量及排名情况如下:
记得华峰超纤吗?它可是2016年的大妖股,股价自2016年2月1日至3月10日期间,收获涨幅162.58%。
产能瓶颈即将打破
据招股书显示,公司此次募投项目建成后将增加18万吨的产能,是原有产能(12万吨)的1.5倍。
或许会有人质疑,如此大规模的扩大产能靠谱吗?
事实上,公司近三年来,聚氨酯的产能一直维持在12.5万吨,而无论是产能利用率、还是产销率来看,产能都已达到一个饱和的状态。显然,公司正处以一个产能瓶颈的状态。
与此同时,公司近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为0.3亿元、1.0亿元、1.1 亿元。
可以看到,公司在2016年业绩大幅提升,而在17年业绩增速明显下滑,这意味着涨价所带来业绩增长红利已经消失。在招股书中,公司也提到,主要成本为原材料成本,占比超过 90%。因此,产能将成为未来业绩增长的关键条件之一。
革用聚氨酯行业的下游属服装行业、家具行业、汽车行业等,显然是和消费能力相关。当下,国家无论是从税率方面,还是消费体脂方面,正在大力促进军民消费。
10月11日,国办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完善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财税支持措施。同时,自10月1日起,个人税收的起征点从3500元上调至5000元。
所以说,汇得科技此次产能大规模的扩张,即是为了解决自身的产能瓶颈,也是看准国内未来的消费提升。
最强的近端次新
聊完基本面后,再来聊一下盘面,上文提到,远端系次新正成为盘面的一个风口;而在列出的22只逆势上涨的次新名单中,汇得科技是唯一一只近端次新,周涨幅为5.56%。
从市值上看,汇得科技当前市值为11.4亿元,近端次新中,仅次于丰山集团的9.22亿元。
事实上,在汇得科技未上市之际,申万宏源就曾在研报中强调,近期值得关注的次新中,汇得科技当属之一。
申万宏源指出,汇得科技的聚氨酯树脂产品涵盖干法面层、干法粘接层、湿法三大系列及干法二液型、干法发泡型、湿法牛巴革、高剥离、耐水解高剥离、耐寒不黄变等多类新产品;聚酯多元醇产品已开发胶粘剂、tpu、鞋底等多种弹性体用途。产品达到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水平,在业内享有很高声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