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儿时的清澈河道变脏变臭,桐乡一农民自掏腰包治理河道


嘉兴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纵横的水道承载着多少人童年的记忆。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水乡的河道完全变了样,垃圾漂浮,臭气熏天,不再清澈。近几年,随着政府治理河道力度加大,嘉兴的水环境逐渐好转。其实,好转的不仅仅是环境,还有老百姓的意识。
  昨天,记者了解到,为了搞好河道的环境,桐乡一位农民自掏腰包,仅用一年时间就让母亲河开始重现当年的“容颜”。于是,记者赶到桐乡去采访。
母亲河变脏他心痛
  范建良,今年48岁,是土生土长的桐乡崇福镇新桥村人。和每一个土生土长的嘉兴人一样,范建良至今难忘童年时家门口那清澈的河水。
  “夏天时,天气热,孩子都泡在水里,鱼就从边上游过,我们会抓鱼。但是后来的河水,别说游泳,连洗脚都不行,发臭了。”范建良从小就住在新桥村的新开河边,见证了这条母亲河令人揪心的改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范建良搞了生猪养殖场,“刚开始还可以用河水喂猪,后来,喂猪也不行了。”
  村子里工厂慢慢多起来,河水被污染,只能用自来水喂猪。由此一来,成本可比以前高出不少,加上担心养猪排污会影响环境,范建良干脆退出生猪养殖行业。
  1995年,范建良开始种植大棚蔬菜,可是灌溉遇到了大问题。“你想,用那种水浇灌出来的东西能有好的吗?卖给人家,人家怎么吃?”范建良说,为了浇灌,他开挖了一个约1200平方米的蓄水池用来过滤河水,然后灌溉作物。
  其实,那时候水虽然脏,但还没有异味。范建良还记得,2006年之后,水质开始严重恶化,散发出恶臭,蚊虫集聚。“那时候,村里找过人来定期打捞垃圾,我还开着小船去帮着一起干。但是刚收拾完没多久,垃圾又堆起来了。”
  村里虽然也专门请人来进行河道保洁工作,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新开河的情况还是差强人意。
  范建良意识到,这承载着儿时记忆的母亲河是真的不行了。还有一件事也让他揪心,河水不能用来灌溉,自来水的成本太高。
  于是,范建良做了一个让很多人意外但又佩服的决定,自己掏腰包,为新开河保洁。
半年捞百吨垃圾
  范建良常常站在这条玻璃钢船上打捞河里的垃圾。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河岸边盛开着粉红的花朵,河面上倒映着岸边的绿树。
  这是昨天下午记者在新开河边看到的一幕。但是,谁又能想到一年前这里的情况:空气中散发着污水的恶臭,河面上漂浮着农药瓶,河岸边堆积着生活垃圾,水草几乎将水面遮住。
  “昨晚下了一场大雨,那个瓶子可能是从其他地方漂来的。”水面上有一个矿泉水瓶在漂,范建良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要知道,新开河倾注了他很多心血,有这样翻天覆地的改变,是他和帮工的努力成果。
  2014年,桐乡的“五水共治”行动开始,范建良立刻认领了20米宽、1.2公里长的新开河。 新桥村村干部陆嵩强告诉记者,像范建良这样义务清理河道的,在桐乡是第一人。
  刚开始,范建良划着充气橡皮艇,带领家人和帮工定期清理河岸边和河面上的垃圾,而那时,工作量是难以想象的巨大。
  “一开始的时候,刚把船划出去没多久,船上就堆满了,垃圾实在是太多了。”范建良说,河里的垃圾什么都有,各种生活垃圾也就算了,农药瓶和化肥袋对河水的污染是很大的。
  每到村里集中打农药的时候,范建良都要在村里摆放一个垃圾筐,防止乱扔的农药瓶滚到河里造成污染。
  半年后,水质有了明显改善,恶臭没有了,还可以用来灌溉了。但范建良不满意,因为垃圾虽然少了,水草的长势依旧凶猛。“河水有1到2米深,水草从河底长上来,你说它有多高。”
  为了清理水草,需要两个人拿着竹竿缠住水草,用力向上拔。半年时间就打捞出上百吨水草!半年下来,皮划艇也被划破了,范建良又买了一条玻璃钢船接替“使命”。
  范建良带着记者来到新开河边,看着如今两岸边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干净的河面,欣慰地说道:“现在,垃圾少了很多,真的不一样了。”
  2014年,范建良还被浙江省文明办评为“浙江好人”,评语是“种菜就是种良心”。现在,在新桥乃至崇福,范建良大名鼎鼎。
  记者了解到,新开河是新桥村的一条主干河,沿河两边住着大量农户。范建良治理河道的善举,很多村民都看在眼里。
  范建良还有另外一个任务,就是改变部分村民处理垃圾的旧观念。这种观念,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那就是大家图方便,把垃圾随手扔进河里。
  “我们辛辛苦苦打捞干净,没过多久垃圾又被扔进河了,这种观念要改变过来。”范建良说,为了这事,他没少磨嘴皮子,“我经常去串门,聊聊天,提醒一下大家。后来,大家也都知道我们家是义务治理河道,乱丢垃圾的人慢慢变少了。”
  “治理河水,不能光靠政府或者个别人,这事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行。”范建良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河水已经干净了很多,但是如何更深层次地治理河水仍是个问题,“现在工厂关闭了,也不养猪了,污染源头堵住了,但生活污水的处理还需要改进,而且农业污染也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新桥村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村里也在积极宣传河道保护知识。从去年冬天开始,村里对641户村民的污水进行处理,今年春天完工,但还有100户村民因为位置原因无法改造。今年春节,村委会在河两岸设置了绿化带,并对河底淤泥进行处理。此外,生活垃圾、工业废物的处理,都有专人监管,一旦发现有人违规,就会处理。(南湖晚报)

你让“五水共治”情何以堪?
政府就需要这种人,多多益善。
两种可能,要么脑袋让门挤了,要么作秀。后者可能大点

有钱人做些公益事业,会名垂青史,是在作功德,这是中华文明,历史上无数有钱人,修桥,补路,修缮寺庙。
新桥村不是镇中心是崇福镇往东第二个村,范建良的蔬菜棚做的很大的 我们小时候他就开始做大棚蔬菜水果了 我们小时候还去偷过西瓜。
不是,新农村没有这个村,小桥村我也没有听过小石桥吧要么,往东就是南阳村新桥村 御驾桥湾里村

结果好 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