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吃冬至圆,这是台州人的老传统了。
12月22日,台州晚报和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安利有限公司台州分公司,椒江岭南社区一起举办了“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 文化进社区”活动。
义工们做冬至圆,社区的居民们吃圆、看节目,个个喜笑颜开。义工们还给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送上了冬至圆和慰问品。
除了物质上的,还有精神食粮:10位居民代表拿到了2018年度《台州晚报》报卡。海正集团还给社区560位居民,赠送2018年度《台州晚报》。
大家一起做冬至圆
志愿者去看望孤寡老人
关键词
热闹
当日天气晴好,活动现场气氛热闹,岭南社区的大妈和海正、安利的志愿者们一起做冬至圆。大家齐心协力,不一会儿一锅锅冬至圆就新鲜出炉了。热腾腾的冬至圆,滚上一层香气扑鼻的红糖豆黄粉,看上去就让人垂涎欲滴。
看到第一锅冬至圆盛了出来,岭南社区83岁的李阿公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他是全场第一个吃上冬至圆的人。
“这冬至圆‘喷香’的,老实好吃!”李阿公边吃边说,社区里冬至搞活动,今年是第一次,“来了这么多人,好热闹,我们这里是老小区,大多住的都是老年人,过节大家这样聚一起,感觉蛮好的。”
80岁的王笑琴,是不少岭南社区居民的老师,她本来是住在横河社区,后来在岭南社区老年大学教唱歌跳舞,已经教了十几年了,“当时就两头跑,后来为了图方便,在岭南这边买了房子,就住过来了。”
王笑琴说,年纪大了,老伴腿脚不便,之前那套房子楼层又较高,就打算换套房子住,她选择了岭南社区,“这个小区老人多,大家关系好。人老了,就喜欢热闹,每天开开心心,多好!”
“就在冬至前一天,我刚办好了过户手续,今天就碰巧赶上这冬至节活动,真是太高兴了。”王笑琴开心地说。
关键词
温暖
如王笑琴所言,岭南社区居民们的关系都挺好,邻里之间都相亲相爱,互相照顾。不少先拿到了冬至圆的老人,没有自己先吃起来,而是把手里的那一小碗递给边上的其他老人,嘴上亲切地说道“来来来,趁热,你先吃。”
在现场帮忙的安利志愿者潘万定,从一开始就守在锅炉前,烧水、煮冬至圆。在一旁帮忙的另外两位志愿者,一位是他的亲姐姐,一位是他老婆。原来,潘万定叫上了家人,全家出动来参加志愿活动。
“我当志愿者一年左右,平时安利这边有志愿活动我都会去,我老婆基本上都跟我一起参加。”潘万定说,他觉得这样的活动挺好的,现在留守老人多,孩子不是忙就是离得远,“在节日里给老人家带去陪伴,带给他们温暖,这也算是给老人家的一种回馈。”
这边,居民们边看文艺节目边吃冬至圆。那边,志愿者们给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送汤圆和慰问品去了。
96岁的周玉娥老人坐在家门口晒太阳,冬至圆和慰问品让她很开心,连连说感谢。
“3号楼的翠英很可怜,自己中风后躺在床上,儿子又得了白血病。”“5号楼有个老人,无儿无女,挺可怜的,你们去看看。”在热心居民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在社区里穿梭,为困难居民送上热气腾腾的汤圆和节日的祝福。
关键词
感谢
在现场,10位居民代表拿到了2018年《台州晚报》报卡。海正为小区居民赠送了560份2018年度《台州晚报》。自2012年海正药业与岭南社区结对共建以来,这已是送报的第6个年头了。
“感谢海正,感谢报社!”不少小区居民说,《台州晚报》接地气,大家都喜欢看,希望报社记者多到社区走走,多挖点来自基层的社区新闻。
在活动现场,还有一群孩子,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他们是来自椒江三甲中心校农场校区合唱团的孩子们。他们穿着民族服装,为大家献唱《赶圩归来啊哩哩》、《萤火虫》,获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他们,是来表达感激的。这是一所民工子弟学校,今年年初,在本报牵线下,省青基金会和安利浙江分公司在学校成立了“安利音乐教室”,配备了各种乐器,青少年宫的老师义务来授课,不少孩子圆了自己的音乐梦。
12岁的汪娅漫,上六年级,老家湖北恩施的她,是土家族。她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唱歌,参加了合唱团,感觉很快乐。
汪娅漫说,在老家,冬至是吃饺子的,第一次吃上冬至圆,“很甜很暖很好吃。”
增加邻里感情,又一起过节非常有意义。
特别是没有子女在身边的老人,有邻里照顾是他们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