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巷》杂志推荐作品:最是儿时记乡愁

(作者:刘继武)
说起乡愁,和大家一样,我会想起家乡小河的芦花,村庄里袅袅升起的炊烟,村头清澈透亮的老井……要问刻骨铭心的是什么?是儿时点点滴滴的记忆。
一条特殊的红边围裙
我六岁的时候,生产队把年龄差不多的小孩子集中起来,让一位姓李的女高中生叫我们识字,教室就在堆草(留给牛、猪等牲口吃的)的土屋里,用一块大木板涂上黑漆做黑板。李老师没有教汉语拼音,而是简单的一些字,如上、中、下、左、中、右等。一次上面要来检查,队里给我们每个小孩发了一条红围裙,只有有一条是红包边,其余的都是白包边。当时李老师把这条红边红围裙递给了我,夸我表现好、认字快,这在我心中就是最大的荣誉,在我眼中就是最美的衣服,是我生命中得到的第一个奖励!在以后学习、工作中,每当我取得些成绩得到荣誉时,我都会想起红边围裙,仿佛它一直在陪伴着我,激励我、鞭策我,成为我生命中的精神力量!
一碗黄亮亮的炒米饭
我们生产队的集体经济收入一直不错,率先办起了油坊,买了榨油机,请厂家工人师傅到队里安装。八、九个工人忙碌了一天才装好。榨油机很长,大概有五、六米的样子。先把榨油的原料,如黄豆或菜籽,用粉碎机粉碎,在上锅蒸馏,蒸馏后趁热放入戴铁箍的圆形包中,再给一个个圆包戴上铁箍,最后装上榨油机挤榨。说是机器,其实是半机械的,因为每个环节都要投入人力,特别是挤榨时更要力气臂力大的壮汉,还要快,因为必须趁热才好榨。晚上试榨时,豆油从榨槽中慢慢淌了出来,黄亮亮的,亮晶晶的,把我的眼睛都看直了……忙完后,师傅们在我家用新豆油炒米饭,放了不少油,盛在碗里金黄金黄的,扑鼻的香味,吃了一口,真香啊!那时候很少吃上米饭,更别提油炒饭啦,我三下五去二地就把一碗饭给干掉了。这碗米饭的味道让我回味了好多天,还会不知不觉流口水,直到现在我也没吃到过这么香这么好的米饭,它是我今生最最难忘的炒米饭,。
一部难忘的长篇评书
记得我十岁左右的样子,夏天傍晚,在村头河塘边的树下,我和小伙伴都会在这里玩耍。那时,没有电视、手机、电脑,娱乐活动很少。我们的乐趣就是围坐在几个大人旁边,我的伯父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大约是晚上七点半光景,由刘兰芳播讲的长篇评书《岳飞传》开始了,我们都屏住呼吸竖起耳朵静静地听,那神态、那劲头,唯恐丢掉一个字,一句话。刘兰芳老师声音高亢嘹亮、铿锵起伏,我们的感情随着故事的情节,时而愤怒,咬牙切齿,时而高兴击掌庆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机灵鬼透灵鬼,小金豆子不吃亏”、“拨铃铃一阵马蹄,来者何人,原来是……”这些评书中的语句,我至今还是耳熟能详。每每听到“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们都意犹未尽,觉得半小时的时间过得太快了。回去躺在床上,还会想很久,惦记着英雄人物的命运。于是第二天晚上,我们早早地跑去等着“下回分解”了。从这部长篇评书中,我了解了一段历史,知道了一些历史人物,学习了一些语言词汇,激发了我学习历史兴趣,帮助我树立爱憎分明的观念。
一首动听的抒情歌曲
我上四年级时,教数学的是一位叫王永淑的女老师,扎一条辫子,喜欢穿黄军装,中等个子,是个未婚姑娘。她教学认真,板书工整,细致耐心,我们都喜欢上数学课。王老师还兼带音乐课,她用粉笔先把歌词抄在黑板上,然后甜美轻柔一句一句地教我们唱。“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跳下了山岗,走过了草地,来到我身旁。泉水呀泉水,你到哪里,你到哪里去?……”每当唱到:“请你告诉我的心上人,不要想我,也不要想家乡……”时,教室后面的几个大个子男生就故意提高嗓门,王老师就羞得连脸上的酒窝都红了……《泉水叮咚响》是我学唱的第一首完整歌曲,至今还能完整地全部唱完。从村小教室里飘出的甜美歌声,点燃了我人生的音乐火苗。
点点滴滴的小事是我幼时美好的记忆,是我心中最美丽的乡愁。每当记忆之门打开后,一丝丝的甜蜜与欢乐便会涌上我的心头……
(作者单位:宿迁市实验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