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东浦镇位于大绍兴城市越城、柯桥、袍江三大组团中心,东邻风景秀丽的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西接亚洲最大的面料集散基地---中国轻纺城。全镇地域面积为30.78平方公里,下辖32个村,1个居委会,共有人口4.2万。
“连宵春雨长鱼虾,丝柳红窗卖酒家。几曲栏干多枕水,画船间系夕阳斜。”这是清代会稽诗人孙汝怿的《过东浦市》诗,对东浦所作的生动写照。
积水之区,小者为浦。据清乾隆《绍兴府志·水利志》记载,东浦因系地势低洼之区,又在原山阴县东半部而得名。1956年建镇。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将原东浦、鉴湖两乡镇合并成现东浦镇,属绍兴县管辖。2000年5月,区划调整,东浦镇属越城区管辖。2002年12月,据大绍兴“四大组团,绿色空间”城市发展规划,东浦镇划入镜湖新区。
东浦镇是个千年建镇史的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一个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光荣传统的文明古镇,有着丰富的山水资源,秀丽的田园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素有“水乡、桥乡、酒乡、名士之乡”之誉:境内水清岸绿,芳草如茵,酒香袭人,它是绍兴老酒发祥之地,素有“醉乡”、“酒国”之称 ;东浦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它是唐宋著名诗人贺知章、陆游的故里,近现代爱国将领徐锡麟、陈仪,当代文学家许钦文的故乡。
近年来,东浦镇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城市化建设,服从服务于城市化进程,积极配合实施市、区重点工程“三路一桥一园”( 凤林西路、环湖路、洋江西路、高桥立交桥和高教园)建设。二是积极改善民生,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先后实施三期解困房,可安排600户住房困难户入住;新建的鲁迅小学城西校区,下半年已顺利开学;完成自来水接轨小舜江、主管道铺设和“一户一表”改造,确保全镇居民喝上优质水;扎实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工程,重点整治古镇街河、工贸园区河道,积极改造环卫设施,狠抓环卫保洁,开展村庄绿化,提升人居环境,实现了村村通网络、村村通有线、村村通广播和小灵通、数字电视的全覆盖;镇域内道路成网,绿树环绕,芳草如茵,集镇绿化率达到40%,人均绿化面积超过15平方米,全镇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袋装化,垃圾处理已与市区接轨;全面建成“一中心九个站”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看病,村村设有驻村责任医师,在全市率先创建老年人康复区特色建设,两年一次的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已成制度化;健全社会保障,各类保险应保尽保;积极实施“新农村文体繁荣”工程,深化“一村一品”活动,举办特色文体项目比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文体活动设施齐全,镇域内有大型田径体育场、镇中心广场和镇文体广场,村村建有活动中心或健身点。三是优化产业服务,着力推进经济建设,2010年全镇规模企业实现总产值35.8亿元,销售收入34.3亿元,第三产业和建筑业实现销售53亿元,完成税金1.25亿元,村级经营收入3570万元,镇地税收入达6860万元。四是突出安宁和谐,合力打造平安东浦建设,实现了社会的长治久安,年年被评为平安乡镇。东浦镇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镇、中国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生态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体育强镇和绍兴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最具活力乡镇。
如今,高教园区建设、陆游故里开发、机电城的开发等,将给东浦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东浦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这税收收入可真是高,让绍兴县那些上亿的乡镇情何以堪呀!
东浦镇几十年如一日,一层不变
东浦老样子;吹牛不交税
真的是十年如一日!
你知道个屁,政府的托
哈哈,写得好
好了东浦,死了鉴湖乡,镇领导对南片不闻不问
贺知章不是的东浦人呀,据史料记载:“贺知章,会稽永兴人”,永兴也就是现在的萧山。
现在东浦的发展好像是都在北片!南片好像那几条路通了之后就没动静了
东浦好地方,然政府不力,没用好这风水宝地!
章生建时发展较快,他有功劳,其他领导都来过过场的
真的是十年如一日!
现在东浦镇是北发展\南也发展,就我们老街不发展!
东浦真是好地方啊,两个乡合并20年了,现如今南北公交车还没有。交通四通八达的今天,南片人去个镇政府、派出所什么的,南片工作的北片人,居然没个直达的公交车,哪怕是转车也没个交接站。东浦的领导同志啊,自己随时随地都有的用公家轿车,却忘了为我们这些普通百姓开条便捷之路。
南片更变成冻浦了,典型形象最差的就是鲁东村,查一下鲁东村的财务吧,肥了方丈穷了庙,从来没有看到过公开的村务。
要保持50年不变吧
东浦村菜市场西侧的绍齐公路十字路口,发生多少次车祸了,也不见得镇政府联系下相关部门给我们老百姓安装个红绿灯或者减速带。
去看看属于东浦镇的,壶觞村吧,垃级的很,还有伊大线,哎
东浦镇上十年未变,老样子
有关部门都有点这样的,只要自已管牢,别人死活不管。
支持!!!
看上去那么烂的环境原来内在有那么好,楼主,你是妙笔生花,信口开河吧11
意思想说税收比收入高 当领导就是好啊
贺知章是萧山闻堰人
感觉有点吹
是二十年不变,东浦以前在绍兴县的时候城镇建设比较好的。东浦镇现在的格局就是二十多年前的样子。绍兴县的很多镇集镇都新建过或者拓展过。有不少镇搬迁过镇政府,有的甚至搬迁过两次,东浦没有。
划入越城区14年连趟公交车都不肯开
感慨下咯
东浦现在都比不过钱清了
以前可以比较,因为都是绍兴县第一批改镇的,当然钱清是区公所驻地,会有一定优势。
现在不一样了,东浦跟钱清区划不同了。一个在镜湖新区,一个是小城市试点镇。东浦注定要成为两区中间的纽带,别的镇取代不了的。钱清的发展关键在如何承接杭州的辐射。
从市区内部看,东浦会好一些。如果考虑到杭州的因素,钱清的潜力还是很大,尤其是未来的地铁开通以后。但我认为有一点事要看萧山如何融入杭州,成为真正的杭州。
不过我还是想说,绍兴西面整体上比东面的更有潜力。为什么绍兴县首批改镇的大多在是西面,为什么浙江经济第一镇曾经是华舍连续九年,为什么西面会崛起轻纺城,为什么西面的镇会变县城?
曾经有段时间绍兴县只有三个镇,一个是城关镇(也就是老城区),另外两个是柯桥跟安昌。
环绕老城区的6个乡里面,西边的灵芝乡跟亭山乡要比东面的禹陵乡跟城东乡强,当然说的是没有开发城东的时期。
绍兴的几个城门里面,最繁忙的是西面的迎恩门。
绍兴解放路最繁华的地区一直在西面,包括以前的新河弄,现在的供销、国商,以后的银泰。是不是都在西面。
绍兴城西的山阴县一直是府衙所在,到老市政府,再到现在的镜湖,都是山阴县的地区。
就说山阴县割给萧山的几个镇跟会稽县割给上虞的几个镇比较,是不是还是萧山的几个镇要强?
这一切都是巧合吗?当然不是,只有一个原因:西面交通优于东面。绍兴的交通主要是往西,大多数外来人士都是先从西面进入绍兴的。为什么说穷乡僻壤,这个就是道理。
绍兴市区做不大就是这个原因,发展方向错误。你一个城市东面是山,南面是山。还偏偏往东往南,能发展好吗?反过来看看柯桥,虽然辐射范围有限,但方向是对了,所以能快速繁荣起来。
自我出生以来,目测东浦的发展貌似在原地踏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