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人物
报道:
近年来,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来势汹汹,中国银联也联合首批40余家商业银行,正式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移动支付(将支付信息编制成二维码,然后让用户或商家扫描二维码获取支付信息并完成支付)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工具之一,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第一个将二维码带回中国的人——王越。
王越,是国内二维码市场的第一批玩家。
2002年,25岁的王越在日本负责民营医院的看护管理项目,当时的医院看护系统在进行患者和药品的管理时会引入二维码。这是王越第一次接触到二维码这个产品,他觉得手机二维码的“想象空间很大”。经过15天的思考,王越决定回国通过二维码技术创业,“就算做炮灰我也愿意。”
2002年7月,王越创立了意锐,这是中国首家专攻手机二维码技术的公司。此后,王越带领团队先后参与开发汉信码(中国标准的二维码)、制定中移动条码应用规范。由于重心放在技术研发上,直到2003年意锐才得到第一个客户。到了2005年,王越的团队已近20人,在一次汉信码的竞标中,王越及其团队中标胜出。2006年,王越的团队已经完成了两项成就:一,开发了中国的二维码新码制——汉信码;二,全程制定了中国移动手机条码条码二维码应用规范。不仅如此,意锐还开发出我国第一款汉信码读取设备以及手机版汉信码引擎。2007年,意锐获得来自美国的第一笔200万美元风险投资。
技术在国内领先,又有资金涌入,王越的二维码发家之路似乎已经走上正轨。然而当时的智能手机还未普及,2008年又爆发国际金融危机,投资人没有继续投资,意锐几乎到了崩溃边缘,最惨时有两三个月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王越只能到处找人借钱。2008年至2013年间,王越用尽办法推广二维码,奈何市场太小,意锐始终无法“冲出去”,辛苦创建的团队也逐渐流失。王越形容当时的自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2013年,微信开始推行二维码。2014年,移动支付开始流行,至此意锐迎来了转机。王越迅速重组团队,全身心投入到二维码支付领域,布局在不同场景的二维码应用,结果在电影院市场拿下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合作伙伴接踵而至。2016年,意锐公司的产品成为微信支付、百度钱包等互联网支付公司首选的二维码支付设备,8个月内连续推出4款为微信支付专门定制的条码二维码支付工具。目前,意锐“小白盒”在国内手机二维码支付领域已有60%占有率。
二维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新生儿”,但是王越已经与二维码“朝夕相处”了15年。王越曾经说过,“从2002年创业第一天,手机二维码就是我的梦想。”用15年完成一个梦想,这份毅力或许就是他成功的原因。
来源:线上采编
emba人物|深度报道商业精英,商业领袖的传奇经历,透析商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