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能明显祛皱,近年来,一种名为玻尿酸的注射物受到美容市场和爱美女性热宠。然而与之相伴的是,大量假冒伪劣产品与违规注射情况层出不穷。
3月23日晚上,经过细心侦查,缜密布置,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支队、南湖公安分局新嘉派出所、南湖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联合执法,成功破获一个专门销售假冒美容针剂的团伙,收缴假冒伪劣玻尿酸、肉毒素等药品万余件,涉案价值上百万元。
宾馆内人赃并获
3月23日晚,上海一家宾馆内,杨依璇(化名)手中握着手机,正在编辑短信,“完了,一切都完了……”看着面前的民警,她神色落寞,低头不语。
这是一条本打算发给母亲的短信,但已来不及发出去了。杨依璇自知早晚都有这一天,可是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事情还要从今年1月说起,当时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支队抓获了一名违法贩卖假冒美容药品的男子。该男子供述,他是从一个名为“信邦美业”的微整形机构进货,这引起了执法人员的警觉。
“这个团伙很狡猾,稍有不慎便会打草惊蛇!”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支队副支队长陈从容说,“通过几个月的跟进调查,我们得知,该团伙3月底会去上海参加美容美发博览会,开办免费培训班。”
“这是个好机会!”23日晚上,陈从容带领同事会同警方赶赴上海,一举端掉了这个贩卖销售假冒美容药品的团伙,于是便有了上述一幕,杨依璇是团伙成员之一。
行动中,执法人员在宾馆内缴获了假冒美容药品万余件,如溶脂针、美白针、玻尿酸、肉毒素等,这些未包装的药品以及包装盒堆散在房间内各个角落。
一同落网的还有杨依璇的姐姐杨雯淇(化名)、弟弟杨松瀚(化名),以及他们的朋友王嘉怡(化名)等5人。目前,杨依璇、杨雯淇、杨松瀚、王嘉怡因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罪被依法刑拘,具体案情尚待进一步调查。
在暴利面前迷失
杨依璇今年33岁,6年前,只有初中毕业的她生活过得十分艰辛,一直靠四处打工维持生计。
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依璇接触了一家微整形机构,这家微整形机构主要销售假冒的美容针剂,比如溶脂针、美白针、玻尿酸、肉毒素等,一瓶成本仅几十元的假肉毒素,可以以假充真卖到2500到3000元。
在暴利面前,杨依璇的内心动摇了,她开始和姐姐杨雯淇一起做起了这门生意,为了达到最有效的广告目的,姐妹二人还一起去韩国的正规医院接受了微整形手术,手术的效果相当好。两人将自己当成“活招牌”加以宣传,慢慢地,生意越做越大。
近几年,杨氏姐妹经常在全国各地举办“针剂超市·免费培训班”,从中推销假冒美容药品,她们还将弟弟杨松瀚以及小姐妹王嘉怡拉拢进来一起帮忙,创建一个专门从事销售假冒美容针剂的“美容王国”。
美容产品鱼龙混杂
订单从全国各地飞来,4个人分工有序,杨雯淇负责进货,杨依璇和王嘉怡负责在朋友圈内推销,杨松瀚负责搬货、发货。
虽然知道这样是违法的,但杨依璇和家人被暴利冲昏了头脑,在丰厚的利润下逐渐迷失了自己。
直到23日晚上,面对民警和稽查人员的突袭,这个“美容王国”轰然倒塌。
据陈从容介绍,微整形机构在全国有很多,不过,很多都没有任何资质,所售的药物也都是来历不明。这些不法分子经常借各个城市开办美容博览会的机会,相互交流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这次杨氏姐妹也是想利用上海开美容博览会的机会,在宾馆内开设免费美容培训班,希望狠赚一笔。
近年来,由于缺少规范管理,医学美容市场处于无序状态,相关美容产品鱼龙混杂。一些微整形机构或者美容院,在没有任何资质的前提下,使用假冒玻尿酸、肉毒素等产品,导致不少爱美人士美容不成反毁容。
据陈从容介绍,去年5月至今,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支队已抓获涉嫌生产、销售假冒美容药品针剂的犯罪嫌疑人共108人。
美容消费要擦亮眼
很多美容会所一系列华丽“包装”的背后,却掩藏着种种陷阱与“黑幕”。
新嘉派出所民警在查案过程中发现,一些美容会所宣称使用的是“国外进口药”,但实际上大多是从韩国、香港等地走私而来,甚至是在国内冒牌生产的假冒伪劣药品,他们的购进成本每支只有几十元、几百元,卖给顾客时低则一两千元,高则七八千元。
警方在此提醒,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美容消费时也要擦亮眼睛。
进行医疗美容应选择有卫生部门批准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不要去非医疗机构进行有创伤性的微整形美容。
切莫贪图便宜给自己带来安全隐患,谨慎对待美容服务和产品的功效宣传,慎重购买美容机构推销的化妆品,不要轻信“一针瘦身”“最新生物技术”之类的绝对化宣传。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均必须有中文标识,凡是外包装无中文标识的所谓“进口产品”均为假冒产品。
另外,如果是正规的整形机构,都会有相应的保障,比如签订美容协议,明确美容项目、内容及双方权利义务,同时还要索取消费发票,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医疗美容产品外包装,避免以后出现纠纷,因证据不足致使难以索赔。(南湖晚报)
太可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