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消息,商务部对外公布了2017-2018年度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拟入选名单,名单列出了239家企业,其中有14家大健康企业上榜。
14家企业中,b2c企业有4家上榜,分别为:天士力大药房、鱼跃医疗、康爱多网上药店以及泉源堂网上药店;b2b企业上榜3家,分别为英特药谷、九州通以及华源医药商城。另外,我的医药网、中药材天地网、普网药博园等3家药品交易平台也榜上有名。
过去十年大健康产业有哪些变化?
截至2016年11月,中国药店总数达到447034家,较2015年微跌0.2%。其中单体药店为22.6万家,连锁门店达22.1万家。
在西普会上,中康cmh发的《2016-2017中国六大终端用药市场蓝皮书》中提到,零售药店正在蓄势待发。过去十年,中国的大健康产业都经历了哪些变化呢?
健康产业增速理性回归;零售产业市场地位快速提升
从2007年十七大明确医改指导原则,到新医改正式推进,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但中康cmh监测数据表明,行业的抗跌性使我们依然获得15%的复合增长率,终端市场规模从期初的4835亿增长到去年的14909亿,期间既有政策红利为主推动下的20%高增长,也有到期末7%-8%的理性回归。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康cmh数据,零售终端2016年市场规模增长至3377亿元,崛起成为产业一支重要力量。但同时中康cmh预测指出,2017年终端用药市场增速将进一步回落到5.8%。
互联网和大数据向健康产业不断渗透。
拥有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优势的科技巨头开始进军健康领域,与传统的行业服务商抢夺消费者,使未来行业的发展轨迹产生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产业的野蛮生长已经难以为继,合规、创新、适应新生态,将是未来的生存之道。
中康资讯分析指出,十年新医改让整个产业体验了一把过山车,在前期强基层增投入阶段,市场一片红火,连续5年获得17%以上的用药增长,2010年甚至达到20%的增长速度。但随着医改进入控成本提效率阶段,特别是近两年医改走进深水区,立体化的新政使产业倍感“入冬寒意”,2015年以来年增速已经持续跌至个位数。在我国加入ich以及推行drg之后,我国的医药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用药结构变化,产业边际扩大
一方面,人口结构和疾病谱变化,改变了我国的用药结构,抗肿瘤药快速增长并成为企业追捧焦点,心脑血管用药总规模代替抗感染药跃居首位,孕婴童品类重拾增长态势,县镇用药水平提升,城乡差距缩小;
另一方面,消费者健康需求日渐多样化、个性化,单纯的“医”和“药”已经难以全面满足需求,健康产业代替医药产业成为这个行业更为精准的概括,产业边际扩大。而且随着信息的愈发透明以及技术的发展,消费者主权意识持续增强。
资本成为产业格局变化的强大推力
随着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的建成,以及资本对健康产业的青睐,资本工具在产业中被大量使用,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产业创新,改变产业结构。
借此大健康产业爆发之际,嘉富诚推出了大健康产业基金。此基金不仅让投资人享受到大健康产业飞速发展的红利,也让大众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