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税收分析——税收弹性分析

一、弹性及税收弹性的概念
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一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应于另一变量变动的百分比来反应变量之间的变动的敏感程度。
弹性的大小可用弹性系数来衡量,弹性系数= y变动的百分比/x变动的百分比。
税收弹性是指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比值关系。
税收弹性系数被定义为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即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其公式为:
et=(△t/t)/(△y/y)×100%
公式中,et为税收弹性,t为税收收入总量,△t为税收收入增长量,y代表gdp,△y代表其增量。
税收弹性(tax elasticity)是指税收收入的相对变化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对变化量的比:
税收弹性是对税收负担概念的拓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税收调节能力的大小,反过来,它也可以反映社会各类经济主体(通过影响总产出)对税收变动的适应能力。
二、税收弹性变动规律
若税收收入弹性比值等于1,即et=1,说明税收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当et>1时,说明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并且税收参与新增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有上升趋势;当et<1时,表明尽管税收绝对量可能增大,但税收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新增国民收入中税收集中度下降。
进行税收收入弹性的研究有于国家对整个社会的宏观税收负担程度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掌握整体税负的变化,以使从宏观上对全社会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还能够从动态上分析研究税收相对经济变化的量变及其运动规律。
三、影响税收弹性变动的因素
1、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
首先,经济总量决定税收规模。“经济决定税收,税收依赖于经济”这是宏观经济的基本原则。其次,经济效益决定税收质量和数量,这是经济决定税收的深层次含义。
2、政策影响
首先,税收制度的类型和构成,是决定税收收入与gdp能否同步增长的重要因素。税收的覆盖面、税制的设置、税基的组成、税率的形式和结构、征收管理的模式、起征点及税收优惠等,都会影响到税收收入能否与gdp同步增长。
税收优惠政策虽减少了短期收入,其长期效益却具有很大潜力。税收优惠政策的核心是通过税收负担分布的结构差异促使不同税负部门、行业或特定纳税主体高速发展。
3、税收征管影响
税收征管水平差异直接影响当期税收收入量的变化从而对税收弹性产生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税收的征管难度也在不断增加。申报率是税收真实性的表现,过低会严重影响到税收收入的实现。税收入库率、欠税额都会对税收弹性系数产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