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dt深科技”原标题为:同样是抑郁症其遗传机理居然“男女有别”。由此可见,染色体异常有着强有力的发展脉搏,是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
这项发表在 b p 期刊上的研究对死后抑郁症患者的大脑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暗示着若对男性和女性患者开展不同诊疗方案抑郁症的治疗将会更加有效。
图丨人脑弥散张量成像能够显示纤维束
这项研究是如何开展的呢?匹兹堡大学和多伦多成瘾与心理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名重度抑郁症患者死后脑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其中男性人女性人。研究对象的数据来源于几个已发表的数据集除此之外他们还研究了名未被诊断为抑郁症的男性和女性的死后脑组织。实验中基因表达水平通过单个基因表达出的特定蛋白的量来呈现。
研究人员发现在患抑郁症的女性中影响突触功能的相关基因表达更多这意味着女性细胞间电信号的传导更加活跃。而在男性中该基因的表达反而下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有趣的发现。在抑郁症男性中有种基因变异在抑郁症女性中有种变异其中有种基因的表达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而只有种基因在两性中以相同的趋势变化着。
由于抑郁症与情绪有关研究人员将重点放在了能够调节情绪的三个大脑区域上分别是背外侧额叶皮质亚性扣带皮层和基底外侧杏仁核。在实验本身之外研究人员们又选取了另一个小数据集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很好的支撑了实验的可信度。在未来若需进一步证明实验的有效性需要开展更多针对患者的研究。
该实验意义重大。首先作为首例关注性别差异的实验其发现的男女性相反的发病机制可能会最终影响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其次抑郁症的复杂机制为其治疗增添了许多难度该研究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窥视其背后神经和基因的改变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同时该研究还强调了科学实验中多样化的必要。已经有临床数据表明女性患抑郁症的概率是男性的两倍之大;而在患抑郁症时女性也更有可能出现体重增加等症状。这都暗示了男女抑郁发病机制可能不同。但是现存的大多抑郁症研究不能很好的贯穿微观机制与宏观数据导致了不区分性别差异用男性的研究来以偏概全。
基于遗传学的研究像一束光揭示了我们在生命本质上是如此的相似。但写在我们双螺旋中的每一个编码也在提醒着我们理解和拥抱人类的差异是何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