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随州的“骚””!


我不是随州人,但对随州算是了解。随州人值得引以为傲的方面确实很多,在这里不去扳指头数。使用频率很高的“骚“字好像也算随州人在语言方面的得意创造,外地来了客人,都忙着介绍这个字的意思。当然不会到此为止,还非得让客人清楚这句话的进一步说法和升华了的意涵。往往津津乐道,眉飞色舞。
在我这个外地人理解了这个字的彻底意涵后,仍然认为这个字怎么都有些粗俗,很不文雅。
其实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地道的类似意涵的方言,不只随州有。坊间男女都说,特别是男同胞和已婚女人。但在随州,“骚”字的口语化是普及到了小女孩,倒是与其他地方类似语言使用范围比不一样的地方。
我今天说这个字的意思并不是准备研究什么语言文化,我是想说:建议随州年轻人慢慢在语言中少用或者不用这个意义上的字,更不要用它进一步的词语来交流,慢慢的可以让它在随州语言传承中消失于无形,这确实不怎么值得保留。至少让它传承在边远农村或者老人们生活圈里。这是我的建议而已,丝毫不存在有意与各位过不去。我自己家乡有更难听的用语,但年轻人几乎都不怎么去说了,偶然听到一句感到很不上听。

呵呵,首先感谢提出个人感想。我觉得你还没有彻底理解溶入随州,"骚"含义是多方面,在古代有文人骚客之说,是指诗人,有文学才华的男人。还有一种意思就是你认为带着贬义的,放荡、卖弄风情。但同时作为随州方言,从语法上讲是作为副词使用的,至少又分两种含义:
1放在形容词之前,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有"非常""很"的意思。比如她长得骚漂亮。
2,放在某些动词之前,是用来表示某种状态的持续不停,有"总是""一直"的意思。比如他骚喊我打麻将。他骚盯着我看。
所以,我觉得"骚"字在随州话里是最后这两层意思,作为方言文化,它代表的是随州特色,已经溶入每个随州人的骨子里了,我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尊重不文明对人的意思。我觉得应该是保留的。

尽骚扰,不能怪骚字的错

这样的帖子好像“骚”乏味,一切,都以顺其自然为最好,某种事物,到了该消亡的时候,自然就消亡了。装甲车出现了,骑兵这个兵种自然就稳去了。。。

百度了一下,“骚”字的含义很多,也不只是随州方言,也是新疆,陕西方言,随州方言的意思,根本没楼主想象的那意思。

10、[方]∶新疆方言土语,由词语“骚情”演变而来,褒义,形容人非常厉害,物非常高端。
例:“骚得很”(意思是厉害得很,好的很)
11、[方]:湖北随州方言,褒义词,有“非常”、“十分”、“很”之意。
例:“这菜骚好吃”(意思是这菜特别好吃)[1]
这就是这个字的第十十一种解释,而且明确地说是褒义,哪有你理解的那意思?

你说的骚好!

你们都觉得很得意,而且引经据典来佐证自己值得骄傲的文明,那你们就继续“骚”下去吧!不需要去考究你们用语的“骚”是什么意义,更不需要去研究语法,我发这帖子时,也知道它的意涵。

在随州方言里,“闷”可以切换“骚”!随中南一带大多说“闷”一声。

你们是习以为常了!陌生人听起来总不适应。我是怎么也不去入流。

闷好!这个用语好!

赞同元老见解:......我也认为'磋磨乾坤'有点欠妥......要知道一个地区的'方言'、就是一种地域'文化"、是几辈人由来己久的形成、积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楼主作为外地人、一时不能接受了......也应入乡随俗、何必招惹众怒、习惯就好了......!'小园香径'说的好:某种事物包括民俗、到了该消失的时候、自然就消失了......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你说:对码?......

这个帖子说的骚好!

再怎么引经据典,反正就随州话里的用法,马叉虫和日字同样常与JB相伴,小时候老师也把它归为“流氓话”禁用,所以我坚持支持楼主认定为不雅。
反正作为家长我是不会允许自己的小孩用这个词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