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气质,凝聚着一座城市的精神。
昨天,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会议指出,到2020年,我市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增加值将突破400亿元,占GDP比重达8%左右,台州要力争成为浙东南工业产品制造示范区、浙江省民营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区、优秀文化人才集聚区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区。
现状
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77.38亿元
我市文化产业情况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下:
2016年,我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77.38亿元,增长13.4%,占GDP比重4.55%;
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园13个,路桥南官天地、临海灵湖邀月、天台和合文化等入选省文化创意街区;
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企业近万家,从业人员约13万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中新科技被列入省重点文化企业并成功在主板上市;
加大重点项目引进力度,分别在深圳、上海举办专题招商推介会,成功引进华强集团建设台州华强文化产业基地;
在影视创作方面,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台州乱弹《戚继光》等获第十三届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选,总投资逾1.8亿元的济公文化系列影视项目正在筹备中。
……
一串串的数据,印证了我市文化产业取得的成绩。
展望
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未来,对于一个喜欢文化艺术的人而言,在台州生活,幸福指数会更高。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市将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突出创新驱动、转型驱动、融合驱动“三项主要任务”,着力构建创意设计业和文化旅游、影视传媒、文化会展、文化演艺、艺术品、文化用品及装备制造“1+6”产业体系。
文化产业“创意为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要加大技术创新,大力实施“文化+互联网”工程,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文化产业的动能转换。
以后,台州游玩的地方更多。我市积极推进华强旅游小镇、洪家场浦文化旅游区等项目建设,将绿心打造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文化旅游高地,努力建成华强三园、东方谷雨小镇、中冶文化主题公园等项目。
市民还能观看到更多高质量的演出,争取建成以台州大剧院为龙头的全市3—4家高标准、多功能、高科技的剧院,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团队和高质量的演出剧目,引导市民文化消费。
妙招
“五大工程”是具体载体和抓手
要实现这些目标,今后要出哪些大招呢?
我市将以“五大工程”为工作的具体载体和抓手,即骨干企业培育工程、重点项目集聚工程、文化人才梯队工程、服务平台保障工程、对外贸易促进工程。
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主体,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今后,要扶持本土重点文化企业、鼓励民营资本发展文化企业。
产业只有集聚企业,才会产生溢出效应。实现文化产业赶超发展,要有大决心大力度,更要有大平台大项目。
同时,我市将着力推进工业创意设计园区、文化创意街区、特色小镇等发展平台建设,重点扶持华强项目、台州市影视文化产业园、天台和合小镇,做大做强黄岩区模塑工业设计基地、路桥区广告创意印刷产业园等设计园区,串点成线,打造具有台州特色的和合文化产业带。
文化产业是“头脑产业”,人才是第一生产要素,要坚持“自主成才”、“以业聚才”、“以情聚才”,通过文化小镇、产业园区等平台载体,加快引进国内外文化产业领军人才。
此外,文化产业和服务还要“走出去”,要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东盟博览会等,争取我市文化产品进入世界互联网大会、米兰时装周等国际知名活动,加快本土文化产品的国际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