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产业扶贫子基金 敲开乡村致富门

印象贵州网讯(特约记者:谭飞芳)“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需要提高产业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是多年来阻扰广大贫困户脱贫摘帽致富的“痛点”。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下,贵州银行安顺分行加大扶贫产业子基金投放力度,在贫困地区帮助建立贫困户与产业发展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支持龙头企业引领一批,支持专业合作社带动一批,支持规模农户帮扶一批,助力区域性整体脱贫。截止今年11月15日,该行审批通过扶贫产业子基金项目19个,审批通过金额13.87亿元,完成投放项目16个,累计投放金额9.07亿元,占安顺市产业扶贫项目已投放金额的78%。有效支持了安顺市生态生猪、林下生态鸡(蛋)、关岭牛、食用菌、金刺梨、韭黄、朵贝茶、黄果树柑橘等近20个特色种养殖项目,实现金融扶贫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帮助2000余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摘穷帽”“拔穷根”,带动40余个乡镇近5000名贫困人口就业脱贫,极大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让贫困群众有了直接获得感。
融资难,扶贫产业遭遇“瓶颈”
安顺平坝鸿黔养殖场地处平坝区鼓楼街道办事处天马村,是一家以猪养殖、加工、销售涉农龙头企业,占地6000余平方米,年出栏商品猪约1500头、仔猪约400头,是安顺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
“每天需饲料3吨,耗资逾1万元,这流动资金需求大。”鸿黔养殖场总经理严国萍告诉记者说,一直受困于资金,养殖场规模一直难以做大,对贫困农户的带动效应也有限。
普定“朵贝茶”地处化处镇1300米煤山上,受土质优、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雨水丰影响,茶叶“色清味甘,芳香浓郁”,是贵州著名文化名茶之一,是普定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可由于多年来各茶叶生产企业单打独斗,没有统一生产标准,很难形成品牌效应。”普定县金荷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定友谈到普定的茶产业很是感慨,受困于融资难问题,普定“朵贝茶”一直未能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
菌包和香菇销售是安顺开发区宋旗镇传统的村集体经济,建有22个大棚,受产能落后、规模偏小影响,难以扩展市场带动脱贫。富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仕荣说:“以前土地入股做不了抵押,跑了很多家银行资金都没有着落。”
“要想把‘关岭牛’扶贫产业做大,首先需要解决融资问题。”关岭自治县关岭牛发展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恒表示,资金链延长,产业链就能越做越长,带动关岭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覆盖面就会越来越广。
据了解,安顺特色优质农产品风行省内外,绕不开部分农业产业存在“小、散、弱”的现实,而“融资难”“融资贵”,是农业产业规模小,档次低,精深加工存在短板等客观问题的“拦路虎”,造成农业产业始终难以发展壮大,成为带动更多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增收的富民产业。
金融“活水”催生扶贫产业裂变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今年初,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从规模3000亿元的脱贫攻坚投资基金中分设出1200亿元扶贫产业子基金,用于全省扶贫产业扶贫项目,加快助推脱贫攻坚,贵州银行在安顺市范围内加速推进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扶贫产业子基金的投放。
6月9日,由贵州银行安顺分行主理的安顺市首笔“脱贫攻坚扶贫产业子基金”成功落地贵州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安顺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香菇基地建设项目募集资金1176万元,期限36个月,人行同期基准利率下浮5%,节约企业融资成本,支持香菇基地扩大原料采购,有效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难题。
“有了这笔380万元的扶贫产业子基金,我扩大了养殖规模,真解决流动资金燃眉之急。”平坝区鸿黔养殖场总经理严国萍告诉记者说,在8月初,贵州银行按照贵州省脱贫攻坚扶贫产业子基金每投资50万元带动一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的原则,向她经营养殖场投放脱贫攻坚扶贫产业子基金380万元,帮助养殖场度过了流动资金难关。
“贵州银行向公司投资了8000万扶贫产业子基金,目前已到账5270万元,为普定‘朵贝茶’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强大资金保障。”据王定友介绍,普定县金荷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普定县县级平台公司,在扶贫产业子基金的支持下,正致力于整合本县多家茶产业企业抱团发展,建设新建6000亩“朵贝茶”种植园区和10000亩存量茶园提质增效,在普定建设成一个集茶苗种培育、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茶产业园区,积极打造“朵贝茶”品牌。
“贵州银行为‘关岭牛’项目审批通过的扶贫产业子基金3.36亿元,目前实现放款金额为3.14亿元。”据杨恒介绍,在扶贫产业子基金的支持下,县级平台公司正在全力建设关岭自治县“关岭牛”标准化生态育肥基地建设项目和 “关岭牛”标准化生态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将进一步推动关岭牛扶贫产业发展。
一个个扶贫项目对接,一笔笔基金落地投放,贵州银行安顺分行扶贫产业子基金在安顺市掀起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热潮。
扶贫产业点燃脱贫致富希望
眼下正是产业追肥的季节,11月14日,记者在普定县化处镇白茶种植基地,30余名农民正在茶产业园松土施肥。
“眼前这2000余亩的白茶园,目前就直接带动193户贫困农户脱贫,间接每天解决50位农民就业。”普定县亮峰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峰表示,普定县正在借助“扶贫产业子基金”打造茶产业园区,基金的投放使用既解决了企业发展资金饥渴的难题,企业发展壮大后又能从长远保护贫困农户利益,形成良性循环,扶贫真正扶到了根子上。
“有扶贫产业子基金这么支持,太感谢了!”作为安顺第一家获取扶贫产业子基金的实体企业,贵州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霞表示,有了1176万元的流动资金,我们能扩建20000平方米的恒温棚,实现日产20万棒菌包,使17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益,带动贫困人口年均增加收入8000元/人;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125人,带动贫困人口年均增加收入20000元/人。迅速推进与安顺西秀区、镇宁县、普定县、黄果树、平坝区近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棒菌包购买回收协议,辐射带动1000余贫困户发展香菇种销,预计全年菌包和香菇利润实现3000万元。
“关岭牛这两个项目成功,扶贫带动效应将特别大”据贵州银行关岭分行经理王权分析,为“关岭牛”项目审批通过的扶贫产业子基金3.36亿元,可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30余人增收、脱贫,其中6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带动贫困人口年均增加收入6000元/人。
“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要找准路子,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彻底点燃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
“别小看这380万元的扶贫产业子基金,短时间内就让我的养殖场规模扩大了一倍。”在平坝鸿黔养殖场,严国萍掰着指头和记者算起一笔经济账:每头出栏生猪重约250斤,按当前生猪价格9元/斤,3000头出栏生猪可实现销售收入675万元,销售收入实现翻番。同时,养殖场可新增10名农户就业,带动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和50余家散户养殖,帮助贫困户创业增收共同致富。
“感谢严总给了我这个就业机会,如果干的好,我在年底就有望脱贫。”平坝区齐伯伯镇下坝村村民余小勇,因工地上意外伤害致残,不能干重活,就业难,赶着平坝鸿黔养殖场的扩建,一个星期前在养殖场谋得这份养猪的差事,每月均工资2200元,有了新工作,他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