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研究生名额,他决心回乡创业,种姜带领村民致富

大学生谢思惠放弃免试研究生名额,决定回乡创业,用自己的知识带动农民致富。
他选择山东农大,有一个他不敢告诉父母的理由,就是学好农业技术,改变家乡贫苦状况,带领家乡农民们致富。返乡创业带动农民致富的信念早已在谢思惠的心里生根发芽,他决心要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改变父老乡亲的命运。
2008年毕业,谢思惠放弃了免试研究生的名额,决定回乡务农。这一选择,是辛苦把他培养大的父母无法接受的。毕业后有个体面工作,这一直是家里对他的期许,纯朴的父母并不指望他能给家里带来多大的变化,只是希望他自身有个稳定的发展前景。但事与愿违,老父亲气得几天都不和他说话。
这个信念是小谢刻苦学习的最大动力。在周围的同学还在熟悉新环境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从校图书馆借阅了大量关于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等方面的书籍;在同学们抱怨农业专业就业难的时候,他已跟随著名的果树专家孙仲序教授在园艺学院果树生物学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在校期间,他参与国家863重大科研课题、省级科研课题,主持市级科研课题,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连续申报3项国家发明专利,开创了在校本科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的先河。
早在2006年,小谢就回乡做了调研,并把自己掌握的“姜光合特性及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和“超高产生姜生长发育调控技术与应用开发”两项技术带回老家,希望能帮姜农增收。但说破了嘴皮,也没人愿意采用他的技术。“技术可能不错,但万一不行呢,我上哪里吃饭去?”姜农的话让小谢明白,技术好不好不是靠嘴巴说,而要做出来。
2007年,他回乡种了不到一亩的示范田,取得成功。2008年,扩大规模,建成30亩示范基地,结果生姜大获丰收,亩产量从原来的1300公斤左右提高到1650公斤以上。不但谷口村,包括周边的南溪、南源、龙阳等几个村都运用了这个技术,生姜产区地膜覆盖率也由2007年的不到10%,提高到2008年的80%以上、2009年的100%。
就是因为自己有着一定要带动贫瘠的家乡富起来的信念,他一直在这条路上坚持不懈,用自己的努力使家乡有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