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行政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纯事业编制人员经济和政治待遇问题

早在2003年的人才工作会,中央就提出“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任用人才;再到最近佛山市公选副处级领导干部也开放给非公务员报名...凡此种种是人事体制不断改革的体现,但改革不是一朝可成,除非拿出办奥运/搞世博/迎亚运的硬手段,才能有效及尽快解决编制内外人员经济政治待遇差别巨大的难题...
本人要反映的问题如下:
一、经济待遇问题:
本人是佛山市某市直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纯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所在单位长期“混编使用”,与公务员做相同工种,但收入相距甚远,同工不同酬(好比国家有“一国两制”,单位内也有“一科几制”),请问人事编制部门能否出台政策确保“同工同酬”?还有就是,市直机关开展车改后,我们事业人员要外出办公务,请问有关部门如何处理?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缩小机关和事业的贫富差距,也做到“两相当”?;
二、政治待遇问题:
曾几何时,市里组织学习“应急管理培训”,事业编制人员排除在外,不禁要问,万一出现应急情况,事业编制人员是否可以因为我们没有接受“应急管理培训”而不参与应急?;每逢单位举行领导干部选拔,事业单位人员同样排除在外,更不用说事业编制人员竞争公务员领导职务。最近佛山市公选副处级领导干部可开放给非公务员报名,为何选拔科级公务员职务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开放给事编人员?中央7年前提出的“不唯身份”岂不是一句空话?
不禁要问:没有机关内部的和谐,机关外部的和谐从何谈起?公平正义如何体现?人事体制何时打破?现在已经新世纪的新十年,我们体制还在分城乡人、分体制内外人......体制落后,最终经济社会也落后.....本人纯属发泄对现实的不满,盼望能引起领导重视(最好该领导有亲属也是“混编使用”的纯事编人员),打破人事体制的僵化,尽快解决行政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纯事业编制人员经济和政治待遇问题。
谢谢青天大老爷!
您好,您所提到的经济和政治待遇问题,它有我们现时机关行政、事业体制的深层次因素,同时也涉及到多个部、委、局职能的业务。我们会从本身业务出发,认真思考。同时会将您的问题转给相关部门。谢谢!
2010-10-27 00: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