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琢磨经济和地理,最近我琢磨着杭绍台铁路,同时也是看到e网网友发言的一些体会心得,想到了其中一些玄机,感恩感谢E网网友
上虞北接入杭绍台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别的方案都不能比
就是将来接嘉绍跨海铁路非常方便,没有之一
现在杭绍台铁路,从杭州—绍兴—台州一线整体考虑,绍兴北站引线到新昌嵊州再到台州温州最方便实惠了,嵊州新昌人也希望接绍兴北站,嵊州新昌对接轨绍兴杭州愿望是很迫切的。嵊州新昌人去哪都要先路过上虞,铁路诞生已经一百多年,上虞在清朝时候1911年就造铁路(萧甬铁路宁波到曹娥江段建于1911年),是中国最早通铁路的县,嵊州人赶到上虞赶火车赶了一百多年,嵊州新昌终于要通铁路了,但还是要先到上虞让嵊州人他们很无语,他们平时就是坐汽车到上虞再坐铁路,看看上虞出站口的黑车,整天喊着嵊州新昌。
但是远期接杭州湾跨海铁路,这个方案就是累赘了,绍兴北站接入方案,远期跨海铁路怎么接?再在上虞道墟附近搞一个铁路立交?铁路立交不像高速立交,肯麻烦就能造,铁路立交受限条件很大。如果绍兴北站方案到时候接跨海铁路,从嘉兴来的铁路,往东(上虞北)?往南(长塘站)?往西?同时南来的铁路北上?东来(宁波了)的铁路北上?怎么弄?拆迁量,征地量巨大,会形成一个几平方公里的铁路交叉网,上虞设区后这里可能成为绍兴市中心地带,这么一来这块地方基本就废了,不可能大规模城市化。这个方案接跨海铁路将会非常麻烦,对绍兴争取跨海铁路及其不利,也不实用。
同时在绍兴北预留接杭州江东跨杭州湾(钱塘江入海口)铁路,国家是不支持的,离杭州东太近,经济效益不佳。接大江东跨海铁路效益好的话,早就造了,根本轮不到绍兴发言。
而如果杭绍台铁路从上虞北站接入,大家可以看到,图纸上就画了接跨海铁路的引线,几乎脑子都不用动。
杭绍台铁路从绍兴北站引出这个方案,将来接嘉绍跨海铁路很难接,这个还不是最致命的。
最致命的是杭绍台铁路绍兴北站引出这个方案接跨海铁路相比宁波杭州的接跨海铁路方案没有优势,到时候跨海铁路方案不选择绍兴了,这个很致命,跨海铁路不像公路,可以有三条,铁路只会造一条,对今后的绍兴几十年乃至几百年都是莫大的损失。有些城市叫做铁路拉出来的城市,主干铁路交汇对一个地方发展简直是巨大的推波助澜。所以宁波杭州对在自己地盘上接跨海铁路都虎视眈眈,宁波更是狮子大开口,一口气提出两个方案,喊得最响,吹牛都不打草稿,上海都直接回绝。杭州也紧随其后提出自己方案,而杭州方案离杭州东太近,暂时就是出来陪衬而已,就像杭州湾萧山通道,钱江隧道,也就杭州人自己用用,有几辆车过?
杭州宁波政治地位,经济实力,都比绍兴高,在地方发言权比绍兴高。在竞争相同条件下,绍兴很难竞争过杭州宁波的。在竞争条件不如宁波情况下绍兴和宁波争,基本免谈!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杭绍台绍兴北站引出,跨海铁路,基本不会选择绍兴了。
杭绍台从上虞北站引出,只要绍兴不是混的太烂(绍兴也不可能混的太烂),杭州湾跨海铁路接上虞北几乎没有悬念,杭绍台上虞北站接入后再接跨海铁路条件,较之宁波和杭州接跨海铁路方案,比都不用比。北上,南下,往南往北往西往往东,路过上虞北可全盘解决。原先我觉得上虞北站建设地点是一个败笔,现在看来,简直是画龙点睛之笔,上虞高铁沿线那么多农田和小村庄,为什么建在四环和高速中间三角形顶端夹角上,放着那么多空地不建设?这里面玄机现在看懂了,这里接杭州湾跨海铁路和杭绍台铁路位置实在太好了,高铁车站绝大多数都是高架站,上虞站还特别的弄个路基站,别的小站基本不会这么做,不是上虞自找麻烦,是为了铁路枢纽的接轨。上虞市政建设确实想的长远。
反过来说,那么重要一个铁路枢纽,这个铁路枢纽简直是沿海大动脉枢纽,是不大会考虑一个县级小站的,上虞北站没有大优势,根本就不会考虑的。
铁总也要顾及到各地感受,绍兴北站接入,嵊州新昌浙南到杭州方便了,同时预留一个接杭州江东跨海(钱塘江入海口)铁路接口,不得罪杭州,反正杭绍台铁路和杭州湾跨海铁路是两个项目,先考虑杭绍台铁路,怎么省钱怎么方便怎么造。杭州湾跨海铁路以后再说。也不得罪宁波,宁波对杭绍台铁路是没多大兴趣的,宁波感兴趣的是跨杭州湾铁路和甬金铁路。铁总建高铁当“和事佬”的例子那是比比皆是。
杭绍台三个方案中讲,杭绍台接上虞北站方案,新建里程最短,造价最低,但是杭绍台总体里程比接绍兴北站方案长22公里,22公里对时速300公里高铁,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况且要考虑到将来接跨海铁路短了多少公里,方便了多少!
同时绍兴也有自己的顾虑,上虞是强县,甚至强过绍兴市本级,虽然总体上柯桥强过杭州,但是现在上虞发展势头远超柯桥,上虞本来就不怎么服管,绍兴对上虞干预表面上风平浪静,下面是暗流涌动,两条主干铁路交汇,对上虞发展产生巨大推波助澜作用,到时候还管不管了上虞,也难保行政区划不改变。到时候给别人做嫁衣。
感觉,绍兴看着天上金饭碗要掉下来, 但是很头疼。这可能是绍兴急于干预上虞最大原因吧,也急于把上虞北站改成绍兴东站,现在看来上虞北站改名并不顺利,但如果绍兴纠结失去机会呢?绍兴够头疼。
几百年前,铁路刚来中国,国人视它为怪物,远避之,找各种理由不让铁路从家门口过。清朝精英直到甲午战争教训才明白铁路的重要性(甲午战争中,清廷几十万大军,拼命往山东辽东卫跑,去抵抗日军,结果凭两条腿怎么也跑不快,如果有铁路清朝大军早到怎么都有办法把日军挡在大海里,甲午战争教训极其深刻,也就是从甲午战争以后,铁路开始被中国精英慢慢接受,并自上而下慢慢被普通老百姓接受。就是上虞就是最好的例子,一百多年前萧甬铁路,上虞县城(丰惠)人不要铁路,结果萧甬铁路造到了百官渡,结果丰惠失去了县城的地位,变成了乡下。迁移之后的上虞县城离绍兴边界太近(就在绍兴边界上),同时绍兴县是原由两县合并为一县(会稽县和山阴县,这两县当年在浙江无论是人口还是其他方面都是大县),有感于绍兴县尾大不掉,将绍兴县东面靠近上虞的东关区(现在的上虞曹娥江以东四个乡镇)划给了上虞。
而现在高铁大建进行时,有些地方为了高铁经过全城出动,甚至喊出了,高铁不过,市长下课口号。
这条铁路究竟如何建,对地方影响如何,大家拭目以待,以现在巨大的经济流动性,十年定能见分晓。
古人讲上虞:九县通衢。我到现在为止也不知是哪九县,谁知请赐教。但上虞区位优势可见一般。
顺便开个玩笑,如果杭绍台接上虞北,大家赶快去上虞城北买房
写了很多
楼主好像搞不清楚哪里是主城区吧!离市中心好几十公里的地方设站不可取。离的远很难成为枢纽,这么远的距离跟到杭州南差不多了,丧失了意义了。
绍兴市区发展之所以如此缓慢,就是永远抱着环城河周是绍兴市中心的角度出发,之前吹捧成全中国唯一建城2500年市区没变动的说法,其实就是保守封固的体现。杭州越过广阔的钱塘江往江南发展,苏州越过湖面宽广的金鸡湖往城东发展,而绍兴哪怕把上虞、柯桥设区之后还不知道干啥?????
很简单,赶紧把滨海新城、袍江新区管委会撤了,所谓城北新城不要也罢,赶紧成立一个柯绍新区,把柯桥近东浦及镜湖地区一起发展,越城大头,柯桥小头。。。最近10年安稳地发展这块地区,不要超出自身能力去发展那么远的滨海。。。等过5年,成立虞绍新区,之后的20年来上虞及绍兴一起发展道墟、东关及陶堰、孙端等地,这样看来,上虞北还远吗?
有想法,上虞北本身是地面站,上虞在该站及杭甬高铁及杭甬高速间预留了不少发展余地,即使往西南的嵊州、新昌去的话,也可以顺着非常宽的四环路修高铁下去,少了不少拆迁成本,上虞交通城建的大手笔及规划充分体现了这一优势。想想在田野里建成的绍兴北搞成没多少发展余地真心醉了。
走长塘,看设计,的确会在道墟,东关,上虞开发区,城北形成十几平方公里的高架铁路网。对城市发展的确有隔离性。楼主有理有据。加分。
走上于北的话,严重的削弱绍兴中心城市的地位,绍兴13年来撤县设区,积极想打造的三区融合,以及和浙江省现时大力倡导的都市经济严重背离,走上于北,又是一些县域小农经济分子的想法,绍兴要融合,杭绍台走绍兴北是关键,建设大绍兴,对上于有利,大河有水小河满.
如杭绍台高铁规划路线经绍兴北站,那么上虞北作为停靠站是不可能,最大的问题在于经上虞北再往南过弯半径过小。最大可能是绍兴北站为绍兴境内第一站,在孙端镇与道墟镇之间大半径往南到达长塘。将来嘉绍铁路最大可能线路规划应该也是与现嘉绍大桥并行,原因是此处江面最窄,过沥海镇到道墟,往南与杭绍台铁路相连。再有是长塘站有兼顾绍兴东南部和上虞西南部的作用。
楼主忘了分析新设长塘站发方案~~
新设长塘站的唯一缺点就是跟绍兴站一样,老城区南北隔离....
绍嘉已经没有了,宁波抢走了,要有也是城际铁路,就算有绍嘉也不是上虞北最近!最方便!杭绍台和杭甬是两条不同的铁路在路上并没有连接线!只在绍兴北有连接都是一起汇入绍兴北的!
上虞北街绍嘉跨海也不是最方便的,也是很难的
楼主大概没有看懂规划
上虞北成为枢纽的可能性是零,嘉兴到绍兴的城际铁路有连接线到上虞北,注意是连接线!
绍兴北同样这是引出,也不是枢纽!
真正的交汇点是长塘道虚方向
有些楼主发帖,又在做杭绍台高铁线路过上虞北站引出的春天夜梦,不符合实际的想法,竟瞎说。哎,有部分不知好歹的上虞人,竟想着过上虞北站引出,然后一直向南的线路,势必经过上虞城区或城郊高额的拆迁安置费补偿。这帮小部分的上虞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的,不顾其他上虞乡镇老百姓的出行的方便。一天到晚就知道在百官城北一块豆腐干的地方螺丝扣里做道场。想当年,过去的上虞市政府把上虞北站选趾也没有考虑上虞19个乡镇街道其他老百姓出行的方便。上虞北站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就是百官城北和松下一带的辐射,连滨海都辐射不了。上虞北站和上虞站距离又那么近。足以说明过去上虞政府格局太小,眼光太浅。有小部的市井叼民也是这样不顾别的地区利益的想法。“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楼主这种自私自利的小人。自己没什么本事没什么出息,怪绍兴市越城区发展怎么怎么,人家越城跟你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一定要把越城说的三不是。越城区再不行,绍兴地铁1号线即将要动工开建。上虞连个三区融合发展都弄不好。尤其是重中之中的东关街道长山长塘镇等地。20多年过去了。靠两条鸡肠小道新广公路五长公路在维持着东关长塘的发展。现在铁总有意把长塘设高铁站。又有一部分人嘴贱眼红。有些人看不到背后的战略眼光,只想着眼前利益。网友们你们看看过去的上虞,号称九县通衢的好地方,竟然被慈溪过去没有铁路历史的地方赶超。而且上虞与慈溪经济差距之大,广大农村老百姓收入连人家慈溪的三分之一都没有。这样的上虞发展一边倒真的很好吗?说句难听点的话,嵊州如果要是有铁路,估计比上虞发展的也不会差到哪里。因为上虞三个街道办事处,百官、曹饿 、东关、上虞连个城区东关街道辖区内绝大部分地区到处都是未开发的滥田一片。这样的上虞会发展好吗?什么四季鲜果游生态游,都是季节性一阵阵的。做不到持续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基本垫底。这样的上虞难道不应该自我反省。还怪绍兴爹怎么样怎么样不好。那如果绍兴不行,那绍兴的地铁国务院能批下来吗?为什么上虞地铁连个2号线一期工程都没有。说明了什么,上虞发展不行。重江东,轻江西的政策导致的一边倒的恶果。看看东关与百官的对比,就知道过去上虞市政府的政策行为。现在三区融合。势在必行。
如杭绍台经过上于北站,那台州温州方向的车过来和甬台温过来差不多,有重复建设之嫌,不利于台州融入杭州一小时都市圈,台州方面也不会同意这么多钱,居然没省时间.
我发了这么多次了,分析了好多,杭绍台铁路是肯定过这四大集镇东关、道墟、长塘、汤浦其中一个站,也就是南站。只有这四个集镇其中一个才能连接杭绍台的南下台州与北上嘉绍铁路,哪个会中奖就看以后的规划。怎么现在还要提起接入上虞北,如果接上虞北,嵊州新昌不同意、台州不同意,再这样下去,那杭绍台铁路不用建,一直拖到杭温高铁通车都建不了,或者干脆不建。
我早就说过,上虞与越城段最难弄,就像烫手的山芋。其实最难弄的还是上虞。明明一个长塘站是铁总的意思。有些网友却一定要往死里说走上虞北。你说滑不滑稽。
是啊,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不过长塘也是预可研的结果,到了可研结果还是会变的,我说的四大集镇肯定会中选,是哪个会中奖就看可研审查会开过就知道了,可研过了,那么一切都是定数了
强烈支持新建长塘站
确实,没有数据支撑的所谓“分析”多是臆想和扯淡罢了,何必认真
所以说这次市政府一定要协调好,杭绍台必须走绍兴北站,经过绍兴南站(长塘站),有利于加强上于东关等地接受绍兴辐射(杭州加强周遍城际铁路建设就是好的例子)现在已经撤县设区,市政府有权利也有能力迫切需要这样做,13年前,绍兴北站建设的时候就是市政府和柯桥县政府妥协的产物,没办法,当时柯桥政府有钱出钱,被迫建立在现在这个位置,本来袍江马山孙端是绝佳位置,所以这次市政府千万别走错关系绍兴未来100-20年发展的路子了,
杭州枢纽压力大的话建江东通道势在必行
我的意见还是设在东关长山。到时候地铁四号线先上马。
楼主纯粹在放屁。
上虞网友为了杭绍台走上虞北真的伤透了用脑筋!
显而易见的问题,过上虞北诸多不便,而且向东走,拆迁打洞的费用可能比新建一个更费时费钱!
你们当上虞是杭州的地位,让线位迁就你们?
为什么要走上虞北?为了让上虞北成枢纽?你们考虑问题的次序错了!
明明上虞北,北上嘉绍,南下台州,线位都不理想的。
上虞北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设长塘站也是有利有弊的
在绍兴上虞交接形成一个几平方公里的铁路高架网,影响上虞与绍兴的融合,更进一步说,对道墟东关长塘发展是不利的,所有城市建设国道高速还有铁路都是沿着市区边上,而非穿成而过!国道高速铁路造成的分割时东关的硬伤
到时候铁路高架枢纽再来分割一下?一个高速枢纽,比如诸沽枢纽,一平方公里多一点就够了,高铁枢纽要多大?它对土地的分割造成的后果比高速要严重的多
到头来极大影响三区融合
台州其实是很希望过杭州湾,接轨上海方便
嵊州新昌的确希望去绍兴杭州方便点
杭绍台铁路预可研里面的天台往西建金台铁路,会对我们嵊新枢纽产生影响,分流嵊新枢纽的客流。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台假如有了往西的金台铁路后,天台和宁海也很容易连接上,然后走奉化到宁波。
这样一样,天台枢纽在东西方向和我们嵊新站的甬金铁路平行,稍微路途远点。势必到时会分流嵊新枢纽客货流,撼动嵊新枢纽地位。
而且从天台一些论坛看出,他们的目标是这条东西向铁路是“这条铁路将成为沿海大通道和沪昆大通道的连接线”,基本是要和嵊新甬金线抢客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