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hadoop项目诞生,提供一个可以使对结构化和复杂数据的快速可靠分析变为现实的基础。
2008年“大数据”得到部分美国知名计算机研究员认可。世界组织计算机社区联盟发表白皮书《大数据计算:在商务、科学和社会领域创建革命性突破》
2009年 印度政府建立用于身份识别管理的生物识别数据库。
美国政府通过启动data.gov网站的方式进一步开放了数据大门
欧洲一些领先的研究型图书馆和科技信息研究机构建立了伙伴关系,致力于改善互联网获取科学数据的简易性。
2010年肯尼斯库克在《经济学人》上发表大数据专题报告《数据,无处不在的数据》。报告中提到:“世界上有着无法想象的巨量数字信息,并以极快的速度增长。从经济界到科学界,从政府部门到艺术领域,很多方面都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巨量信息的影响。科学家和计算机工程师已经为这个现象创造了一个新词汇:“大数据”。
2011年ibm的沃森超级计算机在美国著名智力竞赛电视节目《危险边缘》上击败两名人类选手夺冠。纽约时报认为这是“大数据计算的胜利”。同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了一份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新领域》
2012年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大数据是主题之一,会上发布的报告《大数据,大影响》宣称,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类别,就像货币或黄金一样。三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在白宫网站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这一倡议标志着大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四月,美国软件公司splunk于19日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上市的大数据处理公司。同年七月,阿里巴巴集团在管理层设立“首席数据官”一职,负责全面推进“数据分享平台”战略,并推出大型的数据分享平台——“聚石塔”,为天猫、淘宝平台上的电商及电商服务商等提供数据云服务。随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12年网商大会上发表演讲,称从2013年1月1日起将转型重塑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业务。
2014年世界经济论坛以“大数据的回报与风险”主题发布了《全球信息技术报告(第13版)》。报告认为,在未来几年中针对各种信息通信技术的政策甚至会显得更加重要。美国白宫发布了2014年全球“大数据”白皮书的研究报告《大数据:抓住机遇、守护价值》。中国,“大数据”首次出现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中指出,要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大数据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大数据”旋即成为国内热议词汇。
2015年国务正式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纲要》明确,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在未来5至10年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标志着大数据正式上升这国家战略。
2016年探码科技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项目正式启动。同时大数据“十三五”规划将出台,《规划》已征求了专家意见,并进行了集中讨论和修改。《规划》涉及的内容包括,推动大数据在工业研发、制造、产业链全流程各环节的应用;支持服务业利用大数据建立品牌、精准营销和定制服务等。
2017年大数据市场全面打开,各省市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兴建大数据产业和大数据中心,大数据行业呈现井喷,并且出台多项政策扶持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