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解决多品牌运营问题

中道策略机构-商业本应如此“显而易见”
曾经乐视的市值达到1500亿元,曾经乐视一个月召开13场发布会并全面进军海外市场。
如今,乐视四面楚歌。造成这般境地的根本原因在于,高速发展的生态链体系。
下图是乐视生态产生链:
乐视生态
版权回报低于投入,乐视手机每销售一部亏损200元,“易到租车”被爆资金问题……乐视的多元化扩张,失去聚焦。为创业者,上了一堂品牌聚焦,专注发展的课程。
21世纪留给很多创业型企业最惨痛的词:生态!
前面我们看到乐视为生态付出代价,小米为生态努力挣扎,春兰为扩张失去了空调业绝对霸主的地位、国际品牌at&t为生态付出了自行解体的代价……盲目的追求大品牌,最终将丧失品牌原有的领导地位。
多元化就能搞大,搞大必须多元化吗?
不讲道理,讲个故事。
春兰曾是中国空调业的绝对霸主,在其风光的岁月里,那是里里外外都体面。春兰的老板陶建幸曾经的大梦想和大成绩,一点不比贾跃亭低。
1994年,春兰就已年营收高达15.5亿元,净利润高达1.9亿,并且还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了市,而当年的格力销售额还不到6亿,格力董事长朱江洪更是乖乖地做春兰的学生,卧薪尝胆般地执著学习。
但一手缔造了辉煌的陶建幸,最终却为了更大的辉煌把辉煌搞没了。上市后,陶建幸不满足只做空调老大,迅猛向多元化进军并提出伟大目标:要在二、三十年内,把春兰建成世界著名的多元化企业,成为中国的“通用”。
在此指导下,春兰先后进入摩托车、洗衣机、冰箱、集成电路直到汽车、重卡、新能源等领域大举扩张,每进入一个行业都大手笔、大目标。
但最终,多元化不但没让春兰成为“中国通用”,还把老本行空调业的制高地和市场老大都拱手让出了,甚至还差点把上市公司地位都丢掉。
中小企业也同样存在着多品牌化运作,搞小生态圈的运作模式呢?
首先,创业型企业需要思考的是,企业的盈利点来自哪里?造血白细胞,为企业持续不断供血。
其它,未来企业应该走向何方,解决企业未来的增长点。期望,与期许。
最后,设定以短中长期目标,以横向纵向为轴点,将业务进行划分,即平台化战略模式发展。
创业型企业在品牌发展阶段,做任何决定都要以“不忘初心”为根本,搞小生态圈的最终目的,应该也是为了最初的梦想而作补充,而不是为了盲目的追求“大”!否则,你将成为春兰空调或下一个乐视。
杰克特劳特在《大品牌 大问题》提到更多即是更少,品牌延伸产品越多,模糊原来拥有的区隔概念的风险就越大,而区隔概念恰恰是品牌精髓所在。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将所有的努力都聚焦在自有产品的特有概念或属性上,否则,公司就必须采用低价策略。
乐视的惨痛教训,留给企业家宝贵的警示:不要瞎扩张,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借力而为。如果要跨界,一定要量力而行。做企业不是赌博。稳打稳扎,在擅长的领域,发挥“工匠精神”,才是打造百年企业的正道。
-end-
战略决定战术,战术决定渠道,
一切不以目标为战略导向的营销都是瞎折腾。
机构品牌商业策略方案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