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佛山市南海区有关领导:
本人是南海区黄岐浔峰洲路8号万科四季花城的业主。近两年来,万科四季花城的业主们倍受黄岐垃圾中转站的臭味骚扰,苦不堪言。每逢春夏秋季,由于气温高、雨水多,处于浔峰洲路泌冲收费站旁的黄岐市政垃圾中转站就散发出阵阵恶臭,随风漂至万科四季花城、检察官学院、中大附属外国语学校、钟村等居民密集点,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拉了南海区作为环保先进城市的后腿。
为何一个垃圾中转站会散发出如此巨大的恶臭?经过四季花城业主们的探究,发现了许多令人气愤的现象。黄岐垃圾中转站的配套设施虽然不算先进,但也不会十分落后。该中转站配备有8台垃圾压缩机,但却被闲置在一旁生锈。大量的垃圾堆放在露天的场地里日晒雨淋,滋生蚊虫,给周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垃圾中转站里面有10来人,采用最原始最落后的人工分拣方式,在垃圾堆里面淘宝!!作为一名纳税人,眼睁睁看着国有资产闲置在一边生锈,实在让人心痛!国家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来购买垃圾压缩设备、建设垃圾中转站,其目的就是把垃圾运输、转运、存放、填埋等环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减至最小。却没想到在大沥镇,却把垃圾压缩设备闲置一旁,而采用人工分拣垃圾获利的方式来处理居民们的生活垃圾!!!
2009年,省内各大媒体对这个垃圾中转站进行了曝光。据当时大沥镇市政办的负责人介绍,该垃圾中转站是被一个公司承包的。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把垃圾压缩设备闲置一边,却采用人工分拣垃圾的方式来处理居民们的生活垃圾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的人丢掉了良心,顶着千夫所指,继续翻拣垃圾,继续污染环境,继续毒害我们的子孙后代!!!在媒体曝光之后,垃圾中转站建了一个铁棚。本以为建好铁棚后会改善污染,却没想到这个铁棚只有面向四季花城这一边是有铁皮遮挡,其余三面完全是露空的!可悲啊,可耻啊!花了纳税人60万元,却盖起了一个遮羞布!!就在这个铁棚后面,垃圾继续被人工分拣,相关人员继续从垃圾分拣中获得利益。
尊敬的领导们,南海既然作为一个环保示范城市,是否应该杜绝这种严重污染环境的丑恶行为?黄岐垃圾中转站的此等做法,明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七条及第二十一条的规定。
“第十七条 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第二十一条 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固体废物的设施、设备和场所,应当加强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及第二款的规定:“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既然有法可依,我们四季花城的广大业主希望南海区环卫局、大沥镇市政办等有关单位能做到有法必依。我们四季花城的业主们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四季花城的业主们向尊敬的领导们提出以下三点请求:
1、立即恢复垃圾中转站全部垃圾压缩设施及其他垃圾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垃圾日产日清,坚决杜绝人工分拣方式处理垃圾的行为。
2、鉴于垃圾中转站属于市政基础设施,不应该被商业化,建议有关部门取消与承包商的合约,把垃圾中转站纳入市政基础设施管理。
3、由于金沙洲地区已规划为商业用地及大型居住社区,作为广佛同城桥头堡的黄岐,作为广佛同城示范地区的金沙洲,很有可能数年后就变成商业旺地。在商业旺地及居民密集区内有一个大型的垃圾中转站,是否太过于不合时宜?建议领导们重新考虑规划布局,将这个垃圾中转站迁移至人口稀少的郊野地区。
以上几点仅为抛砖之意,望领导们能站在广佛同城的高度,为广大老百姓谋福利!
此致
敬礼!
四季花城某业主
网友阿贝:
经了解,黄岐垃圾中转站建于2000年,当时四季花城仍未兴建。后来四季花城建成后,由于该站低水平建设,存在垃圾分拣、垃圾暴露等问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一直受到周边市民特别是四季花城居民的投诉。为此,南海区市政管理局已要求大沥市政办加强监管,采取措施杜绝垃圾分拣,保证垃圾日产日清,情况较早前已有所改善。然而,加强监管并不是治本之法,根本的方法还是要高标准改造建设该站。同时,南海区大沥镇政府针对黄岐垃圾中转站管理问题,已向承包商下发整改通知,责令其加强场内管理,自通知下发后,市政办每天都有工作人员监督承包商落实整改措施。经了解,承包商近段时间能够按要求落实整改,做好站内的环境卫生,现垃圾中转站出入车辆及人员皆须示证,外来拾荒者分拣垃圾现象已经杜绝,垃圾清运能做到日产日清,垃圾场每日喷杀消毒,努力降低垃圾场异味,避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目前,南海区市政管理局已把黄岐垃圾中转站改造提升项目纳入全区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统筹建设。改造提升后的黄岐垃圾中转站将彻底改变以往垃圾暴露、垃圾分拣等现象,能够保证垃圾日产日清,从而提升黄岐整体环境质量,为黄岐片区日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硬件设施保障。
2010年5月18日
2010-05-11 13: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