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办医“开闸放水”,我市新出台“八大扶持政策”
50岁的李永福在黄岩开始经营一家颈肩腰腿痛治疗中心。“其实我想开一家民营医院,但是因为有诸多条件限制,比如资金、土地、技术人员等,而且相应的审批程序也比较麻烦,不得不放弃。”
如今,一份我市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限制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的通知文件,让他办民营医院的热情又高涨了起来。
4月19日,台州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台州社会办医项目推介会”,目前,已确定签约的有台州康复医院等14个医疗机构建设项目(投资金额约57亿元),推介的医疗与养生园区等项目18项。
新政给民营医院具体带来了哪些机遇?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实惠?为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状
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需冲破重重阻力
1995年,台州首家民营医院台州骨伤医院由乡镇卫生院改制而成。经过近20年发展,至今,全市已设置了35家民营医院,基本为各类专科医院,包括:骨伤科、妇产科、皮肤科、口腔科、五官科等医院。其中有三乙骨伤医院1家,二甲综合性医院1家,二乙民营医院3家。民营医院床位数仅占全市床位数的13.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对健康服务需求越来越关注。记者从台州市卫生局了解到,截至2013年年底,台州有600多万人口,人口数居浙江省第四位,但医疗卫生资源明显不足,千人床位数3.32张,千人医生数2.21人,千人护士数1.92人,明显低于全省平均值4.18、2.52、2.41。客观上,为我市民间资本投入医疗服务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和拓展空间。
然而,对社会资本来说,进入医疗市场仍然不那么容易,各种制度性、体制性甚至技术性障碍仍然很多。
摆在眼面前的困难就包括投资项目土地较难落实,土地指标紧缺;民营医院卫技人才紧缺,招聘困难,留人也困难,既缺基本人员,更缺学科带头人;我市的医学人才教育培养能力十分缺乏,在当前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健康医疗服务业的形势下,卫技人才的不足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困难。
动力
“八大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办医
为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2013年,市政府先后出台了3个政策文件,目前我市确定至2015年年底,新增床位6350张以上,其中,民营医院床位新增2500张,占全市医疗机构总床位数的20%以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台州市按照“全面开放”的原则,推出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办医八类33条重大举措,简称为“八大扶持政策”,使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一样,享有在国家政策范围内的公平待遇。
在土地与规划政策、财税优惠政策、医保定点政策、财政奖补政策、投资奖励制度等方面均公平对待。同时,针对社会办医三大“瓶颈”制约也有了“突破口”,在投融资体制政策上,营利性民营医院可以利用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产权明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为自身债务提供担保,申请抵押贷款,支持民营医院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建设发展资金。
在卫生技术人员队伍扶持政策上,公立医院正式在编的卫生技术人员应聘到民营医院工作后,可参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法参加社会保险,并可以按有关规定重新聘用为公立医院正式在编人员。引导医师规范开展多点执业,为民营医院提供技术支撑。
在收费价格政策上,民营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态度
价格松绑后浮动不会太大
这些措施当中,老百姓们最担心的是,价格松绑之后会出现民营医院乱收费和集体涨价的问题。对此,台州市发改委收费管理处处长李福春分析,从现下的情况来看,涨价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在与公立医疗机构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地位。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价格后,由于在基本医疗服务上与公立医疗机构存在竞争,其基本医疗服务的价格会与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衔接,应该不会出现集中涨价局面。医疗保险也将发挥费用控制作用,保证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水平基本平稳,不增加患者负担。
“非公医疗机构的价格虽然放开,但需明码标价,患者有知情权、选择权。”李福春说,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和医药费用明细清单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向患者公示,保持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椒江万康医院院长郑蔚也明确表示不会涨价,因为相比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在老百姓心中的认同度本身就不高,涨价只会将让民营医院失去竞争力。另外,药物零差价实施之后,降价的可能性也不大。
对于有些人认为民资注入医疗服务行业会对医疗市场带来一定冲击的观点,郑蔚表示并不担心。“医疗市场的确需要新的竞争机制,新政策出来之后,新的血液注入到医疗服务行业,民营医院只会通过提高自身的质量和服务获取竞争力,从而产生良性竞争,这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郑蔚说。
在台州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胡富宇看来,从台州现有的医疗环境来看,鼓励民资注入医疗服务行业,会给台州带来一些明显变化:医疗资源总量增加,群众就医更加方便;社会资本投入医疗产业,医疗产业能做大做强,医疗集团化更加明显;医疗服务更加多样化,各类专科医院、各种层次的医疗服务均会出现;好的医生、护士将成为“香饽饽”,收入大增,竞争将激活医疗市场的活力;医院逐渐去行政化,政府监管更加有力,医患关系逐渐融洽;一些靠虚假、欺骗手段的门诊部将在竞争中淘汰。
记者 金伟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