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镇伟亲手将自己的经典,不留念想的毁成了渣。当然。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毁这个IP了。《情癫大圣》《越光宝盒》都是借着《大话》炒作。除了这部《大话》的续集,接下来还有更可怕的《大话西游之爱你一万年》。
作家罗罔极发文《大话西游》吐槽:
90年代中期,周星驰成立“彩星电影公司”,倾全力投拍《大话西游》。结果却出乎意料,恶评如潮,很多人视此片为垃圾。2000年后,BBS兴起,大量对白和台词被清华北大的BBS反复引用,不断解读。其中用到了诸如「后现代主义」「无厘头」等等小众词汇。在此之后,《大话》不断被翻案,成为「现象级神作」。其中最著名的影评,当属由那句「他好像条狗啊」延伸出来的一大篇解读。很多人看过之后,纷纷表示跪服,慨叹自己没看懂电影。
也有人站出来说:“切,刘镇伟、周星驰都没想这么多,你们一群傻逼过度解读罢了。”那《大话西游》是否真是「皇帝的新装」,被「想太多」的人严重过誉呢?
(上下两部全都稳居豆瓣Top250)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过度解读」。
另一种说法,叫「解构主义」,其历史渊源我就不细说了。
我曾有幸和陆川导演聊过这个问题,陆川如是说——影评是电影衍生出来的艺术再创作。一部电影从导演手里被完全拍出来,它就成为一个独立的本身,你在里面看到什么,它就是什么。
「解构主义」就是不去在意作者想的是什么,而是作品本身表达出了什么。这种不拘一格的审美态度,我认为是对待艺术的最好方式。否则,我们的《道德经》在现代还能有多少价值?《大话》本身就是对《西游记》小说的过度解读,但它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西游,而且同样优秀。只要你能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美,这个美,本身就是很大的价值。无疑《大话》在全国推动了一股电影解构浪潮。
而这,我认为并不是无心使之。首先。它的很多情节,表明了就是让你自己去想。比如,紫霞、白晶晶都进入了至尊宝的内心;但她们和心脏对话的内容,却没让我们看见。
菩提对至尊宝说——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这个问题,在每个人的心中,有着不同的答案。所以这部电影,就是要让你去想,去过度解读。而我认为它最牛逼的地方,并不只是什么“他好像条狗啊”,也不只是爱情的悲剧。
《大话西游》是一部真正的前卫电影。首先,我们看上部开头,孙悟空被观音收进玉净瓶,唐三藏为救徒弟,扔杖自杀。而在下部里,这一幕再次重现。只不过,禅杖砸到了至尊宝。很多人以为,这是至尊宝做了一个梦。电影也是这么安排的,让你以为至尊宝梦到了前世。实则不然。至尊宝和孙悟空,实际上当时确实处在同一个时空下。我们把电影往回拉,至尊宝找不到紫霞。这时观音和孙悟空飞来。观音说,孙悟空抢了紫霞仙子的月光宝盒。要知道。至尊宝之前在紫霞眼里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在他们妖、神的眼里,孙悟空和至尊宝是同一人。
紫霞后来说——我知道有一天他会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色云彩来娶我。这段话的依据,其实就是孙悟空曾经打败过她,抢走过她的月光宝盒。也是因为孙悟空对紫霞动武,所以她心灰意冷,一气之下要嫁给牛魔王。看见至尊宝,拔剑便要杀。《大话》对时空穿梭的编排设计,堪称精绝。至尊宝为救白晶晶,反复穿越。却没能改变结局,白晶晶终究要死。牛魔王的武力比白晶晶大出N倍。至尊宝就算穿越一百八十遍,结局也是一样。白晶晶的死,是必然,也是宿命。而只有白晶晶不停地死,至尊宝才会穿越回五百年前。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另外,在上部开头,刘镇伟是菩提老祖。而在下部,至尊宝误打误撞救了他的前世。这一事件,导致刘镇伟五百年后,投胎成了导游。所有前因全部归零,你我从此两不相识。这就是“蝴蝶效应”。
美国经典科幻片《蝴蝶效应》,讲述主人公伊万用意识穿越时空,从而引发蝴蝶效应,改变整个人生。和至尊宝一样,无论伊万穿越多少次,到头来仍是悲剧。最后他回到胎儿时期,掐住脐带自杀了。过往种种,统统没有发生。
《蝴蝶效应》同样稳居豆瓣top250。但它是2004年的电影。《大话西游》则首映于1994年。相同的科幻概念,《大话西游》比《蝴蝶效应》整整早了十年。更有趣的是,1994年,在西方也有一部意识超前的电影出现。和《大话》新奇的“后现代主义结构”一样,这部电影用了“环状结构”。就是昆汀的《低俗小说》。和《大话》一样,《低俗小说》也是一部需要过度解读的电影。片中有许多荒诞的情节、精神病式的人物、不知所云的对白……而就算你明知自己不懂它在说什么,看到最后,你还是会在心中感慨一句——牛逼!
我大概五六岁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大话》。那时候根本看不懂情节,不知道一群人、妖在那里干什么。但当孙悟空抱着紫霞,愤怒地喊出那句“我操”时,我差点哭出来。这个记忆,始终留在我脑海里。或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感知力比理解力更重要。而多年以后,我重看这部电影时,根本不用等到结局,就已经泪流满面。我说过,如果你现在回头看《无极》会觉得它比之前好。这是因为,你已经知道它的结局,知道无法改变的宿命,将要酿成的悲剧。你知道这已被定格的一切,但主角还是奋不顾身,热烈地去爱。你知道至尊宝会戴上紧箍,知道他不能爱紫霞,知道紫霞会死。你知道,孙悟空改变不了任何东西,最终会变成一条狗。你知道这一切,终将沦为绝望。所以。在之前看来的美好时刻,再重看时,统统都会化为悲伤。这段原本滑稽,让人捧腹大笑的台词,此时也让你五味杂陈,它像一根引线,把你记忆中的悲剧逐一引爆——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关于电影里的“宿命论”“一个男人的生命过程”等等解读,网上已经有很多,我就不再重述。《大话西游》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一部作品。各种看似无缘由的情节拼贴在一起,但实际上,你找不到编剧的漏洞。包括至尊宝被各种蹂躏,火烧,踢小鸡鸡,但毫发无伤,都是在暗示,他有孙悟空的金刚不坏之身。这当然是刘镇伟的功劳。周星驰虽然是大话的主要投资人,朱茵、莫文蔚等演员也是他找的,唐三藏唱的《only you》也是他教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忽略刘镇伟,他毕竟是大话的编剧+导演。诚然。刘镇伟最近几年的成绩让人失望,《大话3》口碑也扑了街。他已经过了创作的黄金期,一直在不断地自我重复,拍出毫无价值的烂片。《东成西就2011》但要说大话和刘镇伟没关系,就像说《霸王别姬》和陈凯歌没关系一样。不客观。《大话西游》能空前成功,我认为是因为,它融合了三个人的巅峰水准。除了刘镇伟、周星驰,还有墨镜之王王家卫。《大话》里最经典的“爱你一万年”这段台词,就是改编自王家卫的《重庆森林》。而《大话西游》的剧本,也是改编自王家卫《东邪西毒》的第一稿剧本。《东邪西毒》也是我最爱电影之一。一部是悲喜剧的极致,一部是文艺片的极致。《大话西游》巧妙地融合了刘镇伟的编剧能力,周星驰的喜剧功力,王家卫的独特文艺风格。这三种艺术形式碰在一块,产生了绝妙的化学反应。而到如今的《大话3》时,就只剩下刘镇伟,一个过了巅峰期的孤独老者。讲真。看到《大话3》的剧照后,我是有点心酸的。
记得编剧史航说过,电影被拍出来后,它就不再属于导演个人,而是属于每一个需要它的观众。有些东西,真不该糟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