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些企业为啥不愿意到国外投资开工厂?

一边是对外贸易往来频频,一边是对外投资进展缓慢——实现国际产能合作 山西企业为啥忐忑?
中铁十七局在巴基斯坦国会大厦建设的太阳能发电工程。
走出去,走进“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倡议,是我省对外开放的指路明灯,是我省转型综改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最佳路径。
产能合作,“一带一路”山西探路之旅
凝神回眸,山西闪闪光亮的对外开放之路,徐徐打开山西值得点赞的对外开放画卷,分外醒目的“山西品牌丝路行”顿时映入记者的眼帘,那熟悉的一幕幕像3d动画活脱脱跃然而出……2013年“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向世界发出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合作信号。2014年6月,当别人还在大谈特谈如何“走出去”时,还在纸上制定如何抢占“一带一路”先机时,一支扛着大写“晋”字旗帜的品牌军团,早已走出“娘子关”跨出国门,率先开始“一带一路”长达3年的探索之旅。3年中亚西亚重要节点,中欧中东欧“桥头堡”,浩瀚的大海上,绵延起伏的大漠中,晋字品牌这道流动风景,灿烂“一带一路”。
首次试水的2014年,奋力开拓的2015年,开启新局的2016年,展翅放飞的2017年,山西品牌丝路行“一带一路”经风雨见世面,13个沿线国家奏起晋品晋韵国际交响曲,13个首都国际大都市高高挂起“晋”字招牌大红灯笼,13个国家当地民众点赞晋品晋韵晋味道,13个国家政府领导、驻华使节为“山西品牌丝路行”现场站台背书,13个山西品牌展示现场中外双方共同按响“合作共赢”启动球、共同见证成千上万个协议合同大单郑重签下双方代表大名……
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与日俱增,“山西品牌丝路行”名扬国内外,堪称开启山西乃至全国“抱团”出海先河之典范。
“走丝绸之路,促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开疆拓土成绩赫赫,沿线64个国家(除波黑外)中,结“伴”63个国家,你来我往关系日益密切,对外贸易合作进行曲嘹亮“一带一路”。
对外贸易,“一带一路”山西风景独好
民乐唱出山西新晋商传承光大的诚信精神,面食展出山西文化五千年文明光辉历史,音乐的力量、面食的魅力,中西文化交融,不同肤色但是一样的心灵通达,越来越红火的品牌展示现场,越来越交流洽谈快乐的成交合作情景,山西品牌一流质量,山西新晋商热情真诚,沿线国家从最初的忐忑到坚定,越走近山西,越了解山西,越让沿线国家信心倍增。而现实存在的经济互补、潜力巨大等等客观条件,又把彼此追求发展的共同心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山西与沿线国家印度的对外贸易亮点纷呈,交易额度扶摇直上。
我省与俄罗斯、土耳其、新加坡、越南等不断增加的数字足已说明一切。这四个国家与我省的进出口额分别是6.74亿美元、5.11亿美元、3.36亿美元、3.02亿美元、2.91亿元,占到“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的57.52%,五大进出口市场顶起我省“一带一路”对外贸易“半边天”。
仅2016年一年,太钢集团就从哈萨克斯坦进口2.70亿美元的铬铁,占到“一带一路”国家进口总额的23.90%,也使蕴藏丰富矿产的哈萨克斯坦,一跃成为我省“一带一路”第一大进口市场。
船大经风浪,大企业绝对的优势此刻更是派上用场,游刃有余来去自如。2016年,富士康集团和太钢集团以25.38亿美元的贸易量,占到全省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36.75亿美元的69.06%。
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晋企活跃在“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891家晋企正在“一带一路”的东西南北中,大展拳脚大展宏图。一份出自权威部门的数字,向我们展示山西“一带一路”最新成果。我省外贸企业不断转型创新,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出口产品从数量到品种都在翻番。从手机、不锈钢、抗菌素,到化肥、合金钢、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再到金属锰、碳电极等工业制成品,出口产品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产能合作,“一带一路”山西企业为啥忐忑?
然而,比起贸易遍及“一带一路”的成果,我省在“一带一路”的项目投资数量,显然迈出去的步子“小”了许多。
据省商务厅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60家企业申请备案245个境外投资企业,实际投资21亿美元,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矿产、装备制造、房地产、农业、医药等5大领域。
截至2016年底,我省共备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投资企业88家,其中60家累计投资4.64亿美元,分别在土耳其、新加坡、蒙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俄罗斯、泰国、阿联酋、塔吉克斯坦、格鲁吉亚等24个国家,在采矿、建筑、装备制造、化工、批发零售等领域,展开投资合作。
2016年,我省共有10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投资,投资总额8003万美元,同比增长470%。太重集团对新加坡投资6200万美元,占“一带一路”投资总额的77.5%,其余9家企业投资仅占22.5%
相对于频频往来的经济贸易,山西企业到国处投资办厂显得有些“冷”。
对外投资“水”有多深?对于一个经验不足、渠道又少、语言不通、风险指数充满迷雾的异域国度,重重顾虑之下,更多的山西企业犹如小脚老太;特别是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管理、资金等方面的先天不足,显然没有能力也不愿意“走出去”;还有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与我省相关产业领域去产能工作衔接问题,也是企业难以“走出去”的原因之一。
主观的、客观的,现实的、未来的,种种原因纠缠在一起,导致我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之路走的深一脚、浅一脚。
解产能合作之困,我省出台务实之举 ——山西企业“走出去”有了“底气”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省作为“一带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惟有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才能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才能助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面对“一带一路”纷涌而来的市场机遇,如何打消顾虑,放心大胆走出去,我省企业迫切需要政府帮一把、送一程。
省委、省政府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高度重视。省委书记骆惠宁在多次会议上指出,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改进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参与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
省长楼阳生在6月30日上午主持召开的省政府第154次常务会议上,部署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强调要加快“走出去”步伐,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扩大我省产能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王一新在前不久山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要求相关部门要尽快拿出具体化、项目化、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
扩大对外开放,加大“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今年,省政府出台引导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多项举措,出台改革和创新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
我省相关部门积极行动,省“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更是从政策指导到具体细节动作频频,出新招、出实招,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一系列“接地气”的政策举措的落地,使更多想“走出去”,准备“走出去”,正在“走出去”的企业尝到了甜头。
设立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组,专门负责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建立国际产能合作动态项目库。这个项目库堪称企业的宝库。应有尽有的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提供的信息都是“走出去”的企业需要的最新一手资料;
出台《关于促进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的指导意见》《山西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实施方案》《山西省推进煤焦国际产能合作实施细则》,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政策引导;
建立交流合作机制,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综合服务。与捷克工贸部原材料司和对外经济政策司、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等建立了工作交流机制;与国开行、中信保、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9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备忘录;
推动友城结好,深化对外合作。与14个煤炭大国41个主要产煤省州开展多领域务实合作,邀请2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低碳发展高峰论坛。
这些中“看”又中“用”的举措,条条都是实实在在的政策、金融、平台保障,让企业“走出去”有底气。
走进“一带一路” 晋企征战印尼市场
印度尼西亚,一个美丽的岛屿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我省与印度尼西亚经贸往来由来已久。近几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两国互动更加频繁。
太钢集团不锈钢热销印尼
权威部门最新数据:2015年,我省与印度尼西亚经贸往来最终出“炉”的数字难言好看,特别是在进口数字的拖累下,进出口双双进入下降通道,全年进出口12.02亿元,同比下降31.48%。其中:出口6.44亿元,同比下降4.31%,进口5.58亿元,同比下降48.33%,进口跌幅近半。
太钢集团生产的不锈钢,不仅成功打入印度尼西亚市场,而且出口量与日俱增。与此同时,铁路设备、高岭土、货用车、轧辊、液压动力装置等产品,在印度尼西亚也是热销产品。在出口企业榜单上,前三甲依然是国有企业:太钢集团以2.26亿元出口不锈钢的绝对优势稳居榜首,太重集团以7197万元名列第二,晋西车轴股份有限公司以4000万元微弱优势获得“铜牌”,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临猗县华晋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均以3825万元屈居第四。
而进入前四名的主要进口企业前一二名的也都是国有企业,分别是:山煤集团2.82亿元,太钢集团2.71亿元;富士康集团408万元,太原市泰克盛商贸有限公司89万元分获第三、第四。铁合金、褐煤、变压器、棉纱线是我省从印度尼西亚进口数量最多的商品。
频频往来擦出“新”火花
2016年,我省与印度尼西亚进出口贸易总值9.93亿元,同比下降17.38%,其中:出口4.48亿元,同比下降30.44%,进口5.45亿元,同比下降2.32%。
2016年,民营企业太原普莱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临猗县鑫得利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分别以7215万元、6295万元的骄人成绩,取代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迅速坐实第一、第二,名列国有企业前茅。
2016年,我省与印度尼西亚进出口贸易量虽然在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在缩小。在经贸往来中迸发出新的“火花”,值得可圈可点。进出口企业排序发生了大逆转,而且进出口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个位数8个,上升至两位数21个。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出去”走进“一带一路”的越来越多。不仅如此,进出口产品品种也由2015年的铁矿砂、褐煤、变压器、棉纱线、铁路设备、高岭土、货用车、轧辊、液压动力装置等9种,发展到棉布、升降机、不锈钢、高岭土、化肥、钢铁制品、抗菌素、金属轧机、固体矿物分选处理机器、镍铁、褐煤、半导体12种产品。
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双双窜“红”
2017年一季度,我省与印度尼西亚进出口贸易总值4.85亿元,同比增长92.42%,其中:出口1.67亿元,同比增长86.93%,进口3.28亿元,同比增长95.44%。
2017年一季度,我省与印度尼西亚进出口贸易以大比幅攀升,而一举改写前两年的历史。
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出口企业第一名的位置又重新让位国有企业老大——太钢集团,出口额以4154万元遥遥领先。临猗县鑫得利纺织印染有限公司2190万元,太重集团982万元,忻州金宇工贸有限公司671万元,山西永东化工有限公司583万元,按数字大小排排坐。
主要进口企业排序,则因印度尼西亚市场对铜的大量需求,使我省北方铜业以1.67亿元的贸易交易量顺势而为。山煤集团8995万元,太钢集团6018万元,富士康集团66万元紧随其后。
进出口产品中,除不锈钢、起重机、棉布、高岭土、青霉素、铸模粘合剂、铁路设备零件、褐煤、铁合金、压电晶体等这些照常交易外,增加了铜矿砂、木炭。
6家企业印尼市场大展宏图
连续三年的“山西品牌丝路行”,率先引领企业进入“一带一路”市场,山西在沿线国家的影响力持续升温。“走出去”的企业看到了“一带一路”市场经济互补价值。目前已有6家企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办厂,不仅实现了产品“走出去”,而且实现了企业“走出去”,产能“走出去”。并在8个项目方面大展拳脚,其中6个项目的投资总额达到了1127万美元,涉及印刷制版和货物贸易。仅运城制版一家企业就在印尼设立了3个印刷制版项目,投资总额占到935万美元,接近七成。
我们该为“走出去”的企业做些什么?
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以促进合作方经济提质增效和升级。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资源禀赋和产业分工上存在极大互补性,产能合作空间巨大,然而,一些无法预料的风险让我省企业多有顾虑。就从贸易方面分析来看,虽然我省企业的产品“铺”进了“一带一路”沿线63个国家,但是我们的底子很薄、根子很浅,很难经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屈指可数,更多的不过是水过地皮“湿”。虽然偶尔也会眼前一亮,但也是“昙花”一现也。而且,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中,我省出口到这些国家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