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立秋、处暑已过,虽然暑热仍在,但早晚的气温已有了明显的变化,凉爽的秋天很快就要到来了。很多人都知道,血压有昼夜波动规律,其实和四季更替一样,血压也有季节性的变化规律。一般来说,夏天是血压较低的季节,秋冬则会偏高。那么,高血压患者在秋季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呢?原文网址点此处-徐艺风的坎坷经历
秋季这三件事会让血压上升
气候变化
不只高血压,所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怕天气持续冷或持续热,就怕天气突然变化。
引起血压增高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天气变化,秋季气候容易反复,并且早晚温差大,容易刺激周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导致血压波动。
秋冬进补
秋冬是进补的好时机,很多人会抓住机会大吃补品、肉类进行食补。
但是,对于高血压人群来说,许多滋补之品往往比较温燥,无法消受。比如进补常吃的桂圆、羊肉、肥牛等都是温补的东西,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环境干燥
秋季天干物燥,明显缺水,在这种干燥环境里,我们的血液变得相对粘稠,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一旦发生脑梗塞,血压也会升高。
若想在秋季管住血压,安全度过秋天,高血压患者和家人需采取积极对策,以下几点内容可供患者参考。
做好这6点可管住秋季高血压
01定期测量血压
只有很好的监测血压才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导致的危险病况的发生。
在血压状况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在血压发生较明显波动的情况下,建议加大血压测量的频次。若发现昼夜峰谷差值较大或波动不规律,应去医院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血压的波动规律,并按医生意见采取措施。
02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服药时间
秋季天气干燥,早晚温差大,早晨的温度较低,此时血管收缩,会使血压升高,早晨有些病人会感到头晕,就是这个原因。所以,秋季需要及时调整服药时间,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药量的调整。
03控制饮食,限盐很关键
逐渐转凉的天气会使人胃口变好,再加上秋冬节日多,免不了大吃大喝,一不小心就会进食过量,造成血压波动,那么高血压患者秋季应该怎么吃呢?
饮食是引发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建议患者平时在饮食上尽量吃得清淡一些,对降压会有较好的帮助,日常饮食注意限盐,尤其要禁食煎炸和油腻的食物。
饮食上尽量做到平衡,除了米面、豆类外,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钾、镁的水果。
04运动要适量
天气转凉,温度比较舒服,适合进行体育锻炼,对调节血压也能有帮助。
但高血压患者在选择运动时需要注意,避免剧烈的运动,如快跑、登山等,这些运动由于强度较大,容易使血压骤然升高,易引发脑出血。建议患者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比较温和的运动,既能锻炼身体调节血压,又没有危险。
晨练前先服用降压药,做好保暖。如果血压不稳定,则不宜在天气寒冷时外出晨练,选择气温较高时锻炼更好。
05早晚多喝水
秋季天气变冷变干燥,人体的血液粘稠容易引发高血压并发症,所以,在监测血压同时应该多喝水。
有的老人晚上担心会夜起,睡前一点水都不敢喝,这是不对的。
其实,晚上应该适当多喝一点水,特别是早上起床就应该喝下一大杯水,帮助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并发症。
06预防流鼻血,警惕并发症
秋季是鼻出血的多发季节,其原因不仅是天气干燥,高血压也会引起鼻出血。
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流鼻血的情况,就预示患者的血压不稳定,是中风的一种征兆,患者要引起警惕。
除此之外,发现血压升高不要以为一定就是天气寒冷所致,还应该警惕高血压并发症。
比如血压升高,同时伴随一侧手脚麻木,或伴随明显的头晕,亦或明显的胸闷、胸痛,这几个信号可能提示你出现了脑梗塞、脑出血、心绞痛等严重并发症,需尽快上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