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兵放弃200万生意,回乡照料瘫痪父母,122天瘦了24斤

5月23日,福建省浦城县南浦街道一条巷弄里,梅盛推着母亲散步。今年35岁的梅盛,是名退伍军人。2012年10月,梅盛的父亲突发多发性骨髓瘤。为了照顾父亲,他放弃了大城市的丰厚报酬和美好的前途辞职回到浦城。当时梅盛在在厦门做建筑销售工作,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
1983年7月出生的梅盛,2003年12月在上海武警部队服役,2005年、2007年被部队评为优秀士兵,2008年自考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2008年7月入党。现在在家一边送快递一边照顾母亲。面对人生接二连三的挫折,梅盛选择了坚强,他用双手撑起了家庭重担。六年以来,他不仅要挣钱养家糊口,还要照料深患重病的父母亲。他孝顺的品行在街坊四邻广为传诵。
时光倒回2012年10月,梅盛的父亲突发多发性骨髓瘤。当时在厦门做建筑销售工作的梅盛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回了家,把父亲送到福州治疗。三年来,他8次送父亲到福州化疗,病情最严重的一次,他整整在父亲床前陪伴了23天。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2013年7月,他放弃了大城市的丰厚报酬和美好的前途辞职回到浦城。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13年9月,母亲突发脑溢血,神志不清,被紧急送往县医院脑外科,经诊断为偏瘫。而此时父亲也正在县医院肿瘤科住院,他只好楼上楼下跑。母亲住院123天,他整整陪伴了122天,只在儿子出生当天请表哥来代替照料一下父母,体重从160斤直降到136斤。几年来为父母治病花光了家中的积蓄。
谈起那段艰难的日子,梅盛唏嘘不已:“这没有什么,是爱让我坚强。父母生我养我,我理当要照顾好他们。”
1000多个日夜,梅盛没有睡过安稳觉,没有吃过安心饭。母亲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每天早上起床后,他要帮母亲刷牙、洗脸、喂饭,然后匆匆赶到店里上班;晚上回家为母亲翻身,给母亲擦身、洗脚,清理卫生。
这成了梅盛每天雷打不动的作息规律。为了方便照顾母亲,2015年5月父亲去世后,他在母亲的床边安放了一张小床,晚上陪伴着母亲睡觉。妻子见此很是心疼,也偶有埋怨。他对妻子说:“将来,我会一样孝顺你的爸妈。”梅盛的言语中满是对妻子的爱恋和愧疚,他说,能一路这样走过来,离不开妻子的支持。
2014年12月的一天,梅盛在爬楼梯时突感全身无力,腰部疼痛。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肾结石,医生嘱咐他要好好休息。他回家后对谁也没说,“多喝点开水就是了,咱年轻,熬得住。” 32岁的梅盛额头已初现皱纹,略带沧桑。他的身上绝对找不到80后的稚嫩,他用孝顺的行动为80后作了最好的宣言:“80后不是啃老族,80后是社会的楷模。”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梅盛用事实驳倒了这一传统说法。
梅盛常在网上留意寻找帮助瘫痪病人康复的产品,坐便器、轮椅、康复床......只要对母亲有帮助,他节衣缩食都给买了回来。
后来他又听人介绍说按摩可以帮助瘫痪的病人恢复知觉,于是买了几本图书自学按摩技巧,晚上回家后他就按照书上的图解试着给母亲按摩。“不管有没有用,我就喜欢给妈妈按摩,看到妈妈在享受我按摩时的开心笑容,我就感到幸福。”
一边要照顾母亲,一边要送快递维持生计。2014年初,他从网上淘了个摄像探头安装在母亲床前,手机可实时监控母亲的情况。
母亲身体出现不适,便按下戴在手上的报警装置,梅盛便放下手中活,第一时间赶回家中。
2015年7月中旬的一天,他的手机震动,他发现母亲的床护栏掉了,母亲从床上摔到地上,手臂乌青,嘴角出血,他丢下生意连忙赶回家。说起这次事件,梅盛仍心有余悸:“幸好手机可以实时远程监控,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采访结束时,梅盛发现探头接触出现问题,赶紧调试。当记者问起梅盛能坚持天天这么孝顺母亲的动力在哪,他说:“有妈才有温暖的家。” 放弃高薪工作,返乡照顾双亲。梅盛用实际行动印证了,百善孝为先,由衷的让人感动又敬佩! 蔡圣相 徐赵浦 照真达俗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