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的苹果专卖店设计有什么特点?

前一阵,某城市酒店客户要做一ktv设计
出差去该城市,连夜去了当地最“高大上”的ktv实地考察:
大厅前台两侧各一根罗马柱,宣示着在本城中它的霸主地位;
去往包间的过道,柱子又调皮被裹了金银双色闪亮材质;
玻璃墙面布满几何线条,映衬着醉酒人破碎的脸庞
。。。。
和客户就此聊到高大上空间设计,
客户问我,苹果专卖店设计总是看起来高大上,
那它的空间设计有什么特点?
今天从苹果专卖店的空间设计方面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做一个否定:高大上的感觉不来源于风格。
传统中式、禅意、欧式、现代都可以很高大上。
余平教授改造的花迹酒店苹果的专卖店有四类:单体旗舰店;古建筑植入;有单独门脸的商场店;商场内店。
从分类就能看出来,
建筑的地标感和独特的全玻璃材质
是高大上感受的两个主要原因。
成都单体苹果专卖店巴黎古建筑融合苹果专卖店而在空间设计方面高大上的体现,
一是细节,二是色彩,三是布局(留白)。
第一个,细节。
一句很有名设计格言“少即是多”。
多,
其一是观者对空间留白的想象,
其二是设计师对细节的设计考量。
拿苹果和它自己店对比。
第五大道苹果专卖店2006年
第五大道的店
玻璃盒子是地上入口,地下店面。
同一店,变化是:
地上玻璃盒子由原来的每面18块变成每面3块,
而且取消了金属固件,
整体观感更通透。
或许不是设计师自己尝试探索
没有人能发现18块玻璃不如3块玻璃带来的通透感
细节设计往往很难,就是设计师的设计敏感性,
这并不是每个设计时都有的能力。
还有一个很难的原因是可能有甲方承受不住的高造价。
第五大道的专卖店,
苹果的玻璃能达到25米整块切割的工艺水准,是成本;
这样的玻璃全球也没有几家工厂能造出,
运输要求高损耗大,也是成本。
最后,与高成本造价的博弈是第三重难关。
有的设计师选择放弃,
有的设计师会选择创造力的解决方式,
对后者来说,
解决方式不是成本或设计选一牺牲,
而是创造力。
第二个,颜色。
经典的苹果门店颜色以通透透明为主
室内大面积用白色
最多用简单黑色线条装饰。
杭州西湖苹果店2015年初开业在早期(零几年),苹果搭配是黑白双色,之后主色用白色还是黑色上在很多门店进行过尝试。
2002年南普顿苹果专卖店可以看出来,
大面积使用黑色品质感不会降低,
但缺失科技感。
以我个人之意揣测,
这也是经过众多门店设计对比尝试出来的配色。
现在的颜色也略有变动,基本组合已经变成:
外观通透透明+室内大面积白色+支撑结构金属灰色(不锈钢颜色)。
唯一变化是黑色取缔,金属灰面积变大。
或许有两个原因:
1. 支撑结构(柱子等)大面积金属灰和黑色相比,更协调,不会破坏整体通透、白的感受;2. 对不锈钢颜色不再做处理亦可减少成本。
总的来说,
苹果在颜色上一直很协调,
后期微调都是为品牌的“科技与人文”理念服务,
很难对我们日常店铺有什么启发
(这种启发可以参照oppo等门店,虽然大面积用白色,但氛围差别很大)。
说说接地气的,比如我在空间设计中的实例。
下面两个例子都是降低饱和度的木材原色辅以绿色。
野象设计作品请勿转载
但观者感受应该差别很大:
颜色更统一的第二图
看起来比第一图人均消费应该更贵,
且卖的极有可能是精致的中餐、烹茶,或可能为日料,
不可能是特色餐饮、火锅店、快餐、其他国家的料理。
所以如苹果般,
一流的配色,可以告诉客户品牌的理念;
二流的配色告诉客户在卖什么样的产品;
三流的配色,表意不明。
第三个,室内布局。
上面两张餐厅设计图,
第二个餐厅感觉“更贵”还有其他原因吗?
有。
第一张餐厅设计明显空间里使用的元素更多,
第二个元素少,留白更多,这是各种原由。
留白,是高大上专卖店在布局时的共通点。
网络图片:商场中苹果专卖店效果图
苹果是怎么留白的?看吊顶。
吊顶在各类专卖店设计中(不限于手机)
是很好区分它们差别的部分。
灯光、消防、空调都是凌乱的必要设施,
处理得好,布局简洁,
留白、增大空间视觉效果自然都会出来。
平时逛苹果店,
或许很多人不会像设计师一样注意细节,
但正是这些设计的方方面面,
形成了一个专卖店的整体空间氛围。
无论是手机还是其他专卖店设计,
都代表企业形象、产品形象,
自然不同于超市、办公设计。
精致细节、颜色协调、室内布局,
无论企业的形象是不是高大上,
都是在专卖店设计中充分且必要的。
野象作品:科宝地板专卖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