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米宽的巨幅油画《大禹治水》完成


“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不畏艰难、改造山河的伟大胸怀和决心,数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这一点自然也吸引了众多艺术家的眼球。
9月9日,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油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章仁缘在绍兴古城创作的大型油画《河魂——大禹治水》宣告完成,被专车运往北京,它将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据了解,《大禹魂》是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的一幅重要作品。这幅作品宽5.3米,高2.7米,描绘的是大禹亲临第一线,指挥并亲自深入到劳动大众中去治水的场景。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种大公无私、无限奉公的精神,同时也有万众一心的精神。这里面最令我感动,也最能够打动我的,是大禹融于群体、融于洪流、融于水,和大众一起坚忍不拔、义无反顾的那种奋斗精神,所以我想抓住这种大禹治水的精神去表达。”谈起创作背景,章仁缘教授这样说。
《河魂——大禹治水》的创作过程为什么选择在绍兴完成?“绍兴不仅有大禹陵、大禹庙、大禹祠,还有大禹碑,人在其中,身临其境,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就会有一种发挥不完的灵感。”章仁缘告诉记者,在绍兴创作这幅油画,跟在家里画画完全不一样,“养分、空气都十分充足,所以说对我来讲没有画不好的理由。”
巨型油画冲击着观者的眼球和心灵,但章仁缘教授在创造过程中也曾遇到过迷茫和困惑:大禹治水的画面背景应该选用什么场景比较合适?“4000年前,大禹治水的足迹遍布九州,比如在四川、河南、安徽、浙江,但无论选择任何一个场景都无法表现大禹治水的全貌,因此,我觉得背景应该是一个宏观的场景,立足绍兴,重在表现大禹融入群体带领民众走向胜利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章教授说。
章仁缘坚信,好的油画作品应该富于时代表现,令观者耳目一新。“西方绘画讲究的是焦点透视,而这幅油画运用了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更具感性和个性。”章教授指引记者仔细观察油画,发现画面下方是观者平视的角度,而画面上部则是俯视的角度,但整幅画面却不失和谐与生动。
据章教授介绍,整幅油画采用了“另类”打光的方法,画面最亮的部分并没有选择在大禹身上,而是光线着重射在画面中央的劳动群众身上。通过大禹身上的细节刻画,与周围民众的紫色和黄色的补色对比以及明暗色调对比,自然而然地突出了大禹的领袖气质。

看地图是后代人的思维。在这里是败笔。虽然可以说不是纸。是动物皮。

政治性画家。

一切,都务于政绩 政治

大禹时期有画布了?

想挂到大禹饭店国际厅?

说不定,此图会用在小学生的教科书上。

食记得在空

赞同,还有长袖白衣服加头巾,简直就是笑话,作者也许就没有去查询历史就按大家现在思维而画

为绍兴骄傲

大禹治水还按图施工?

另外这个大禹治水本身就是个造话,谎话一千遍如今当真了;小说、故事、电视、电影、油画、国画都出来了,于是想象成一个英特纳雄耐尔,继续忽悠千秋万代,最后活龙活现象上帝那样逼真。

兰图即败笔

我以为上面的人物是禹建公司的泥水工

不知道哪条大江大河是大禹开挖的啊?有什么证据吗?个人主义的歌功颂德真的很适合我们的国情吧?

只要会吹,一切皆有可能

不是说“江淮河汉 思明德”吗?就是这4条大河了!

画的真好看。

找了帮人代笔,然后完工前自拍几张,如此而已。

楼上几位历史学家知道螺祖吗?还动物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