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土镇高庄村,村民张大哥正在自家门口晾晒一种中药材,身后一座崭新的二层小楼格外别致。
张大哥介绍说:“我晾晒的中药材叫白芍,不过不是我自己种植的,都是我收购的,脱皮后晒干了再出售。
一年能赚多少钱?呵呵,和打工差不多吧,孩子在外地上大学,俺两口子就在家里收购些中药材,一年五六万净利润比较稳当。
咱农村人知足,挣够花的就行,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看我这房子,刚盖好没几个月,这段时间忙得都没顾得上装修呢。
要说漂亮,还得数俺三哥家的,对,就是我旁边那几间,也是刚盖好不久。
他比我更忙,诺,你看对面,那个为白芍脱皮的就是他。”
在马路对过,为白芍蜕皮的机器轰隆隆地转动着,很多药农正排队等候,几名工人紧张地忙碌着。
据张三哥介绍,在他这里加工白芍260元/吨,每天加工十吨左右,不过这活儿可累人了。
首先要把白芍放在大锅里煮,煮到一定程度再捞出来,放进机器里脱皮。
这一天的活儿下来,任你是再精壮的劳力,也能把你累得不想吃饭。
所以,你就得多给工资,我请了三个人帮忙,一天挣两千元,得给他们一半,不然人家不干呀。
像这种加工白芍的活儿,一年里也只是忙两个多月,我建的还有炕房,主要为村民烘干中药材,,以前没炕房的时候,每到收获季节,遇到阴雨天气,药农们就遭殃了。
现在有了炕房,管它什么天气,直接在这里烘干就可以卖了,还省事儿还省时间,烘干一吨才200元费用,划算吧。“
为张三哥帮忙的工人羡慕地说:”你说咱都是一个村的农民,这挣钱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老三可是村里的人精,人家一年四季不闲着,天天和中药材打交道,一年能赚几十万呢,在城里都买两套房子了。
在俺村里,他就是领头羊,谁也没有他会挣钱。“
张三哥哈哈笑着冲那人说:“你别给我吹牛好不好,你看我这过的是啥日子,天天不顾得吃不顾得穿的,就这身打扮到城里还以为咱是讨饭的呢。”
其实,在亳州市像张三哥这样的农村人很多,他们在为村里人服务的同时,也得到很多收获。
按农村人的说法,他们就是头脑灵活的人,做什么事情都能走在别人的前面,外面的信息也很灵通,真希望这样的人能再多些,咱家种的中药材就不难卖了,也不担心价格卖不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