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而实用:“幼儿园常规”变身“数学常规活动”

简单而实用:“幼儿园常规”变身“数学常规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对幼儿常规的培养,是每个幼儿园都非常重要的环节。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小小驿站,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幼儿的常规很广泛,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包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常规和生活常规、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这些常规活动需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培养,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如果这些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活动和数学结合在一起,那么数学的知识学习、经验积累和运用也会贯穿到每日的生活中。
常规数学活动特点:
1.常规+数学,同时进行、每日进行,一举多得。
2.两种活动并行,增加更多趣味性。
3.从常规中学习数学知识,并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常规中。
4.数学生活化,实用化。
小班活动——签到常规
活动介绍:签到活动几乎是每个人在各个年龄段以及未来的社会活动中,都要设计甚至必须经历的。它与自我管理、自我认识以及团队管理等息息相关。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的签到主要以最基本的“今天我来了”为起点开展的,以插卡片、贴标记等计数形式进行,逐渐过渡到累计、加减、比较、统计等数学活动。
活动目的:幼儿在进行常规签到时,可以练习计数、数量比较,收集数据并根据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活动材料:
1.挂袋1个。
2.男孩、女孩头像各1张。
3.男孩、女孩娃娃签到卡各30张。
4.出勤小贴纸或小图章。
5.卡筒两个。
活动前准备
教师预先将班级材料“挂袋”挂在方便幼儿操作的地方,告诉幼儿每人在挂袋上有一个小口袋,用幼儿的照片或自己喜欢的小贴画标识出来。在“挂袋”的旁边放两个卡筒,分别贴上男孩、女孩头像作为标识,然后将男孩、女孩娃娃签到卡按照本班男孩、女孩实际数量分别放入卡筒中。
活动过程
开始阶段
1. 教师请幼儿每天早上来园后将娃娃签到卡取出后插到挂袋上自己照片的对应处,男孩取男孩娃娃卡,女孩取女孩娃娃卡。
2. 每日幼儿插完签到卡后,教师应对幼儿说明 , 娃娃卡插入挂袋表示“今天我来了”,幼儿园要准备你的碗、杯子、毛巾,还有早饭、午饭、晚饭。
3. 每日午饭后,教师可带领幼儿观察挂袋,看看谁没来,数一数来了几个小朋友;男孩来了几个,女孩来了几个,男孩多还是女孩多(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调整点数的难度)。
发展阶段
1. 在幼儿熟悉挂袋的使用并知道用娃娃卡插入记录每日来园的情况后,可以请幼儿帮忙整理娃娃签到卡 , 离园前请幼儿将娃娃签到卡放回到相应的男孩、女孩卡筒内。
2. 在幼儿入园时间段结束后,可以在任意时间带领幼儿观察卡筒,比较两个卡筒内娃娃签到卡的数量,哪个多,哪个少,少的有几个,知道卡筒里有几张卡就代表着有几个小朋友没来,幼儿可以进行核对,找找谁没来。
提升阶段
1. 在利用挂袋进行一段时间的出勤常规活动后,教师可加入周出勤表(参见下表)。幼儿入园即可领一枚出勤贴, 贴到出勤栏内, 教师带领幼儿唱数出勤贴, 即来了多少小朋友, 帮助幼儿理解总数。
2.使用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周出勤表可延伸到一个月的记录, 适当带领幼儿了解 “周” 和 “月”的时间含义,引导幼儿数一数月出勤的天数,未出勤的天数等。 (提升阶段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来开展,对于小班幼儿不必要求他们明白统计的意义, 经常性的观察、 讨论、 点数表格上的信息就是有意义的。 )
过程性评价
教师可以用“签到常规”活动来评价幼儿以下概念和技能的发展情况:
1. 幼儿能否手口一致地点数;能否知道数数时最后一个数字代表总数。
2. 幼儿能否通过数出勤贴和插卡明白理解出勤或缺勤。
3. 能否大致比较或估量出数量的多与少。
4. 能否回答基于出勤表的问题
提示与建议
1. 本活动可根据幼儿人数及情绪,从幼儿入园第二周或再晚一段时间开始。
2.最初幼儿可能分不清自己是男孩女孩, 教师应给予引导和帮助, 在幼儿分清自己性别后,就可以要求他们自己按照性别取放娃娃签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