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夜话之想说说市场
夜深人静,点上一支烟,想说说市场。
说起市场,四十年前它离我们很远。最近的漓渚农贸市场,也有八里地,需要走一个小时。就是漓渚的市场,当时也是个“道地”露天市场,横路头,溪沟边,还只是个早市。到了中午,只剩几个“老虎摊”卖卖萝卜干、冬芥菜、芥辣头。
市场小,货就不全,想买“大货”得到绍兴城里的新河弄市场。到新河弄要么乘埠船,要么走。埠船迟,还要钱,因而,通常是起个老早——走。走到新河弄,那得二个多小时。所以,对于以往的农村来说,吃足了没有市场的苦头。
后来情况好了点,出现了流动的船店。船店其实不是店,就是一条小船,卖卖豆芽菜、小白菜、蕃茄、芹菜什么的。品种虽少,毕竟方便——送货到河埠头。说到船店,对民间文化颇有研究的杨乃浚老师说,这个东东解放前也有。但我见到的船店是供销社送货下乡,一般双夏期间有一次,各行各业支援农业,是政府的号令。随着形势的发展,后来家电什么的供销社也送货下乡,目的是方便群众。
行文至此,就想到眼前的问题,都是人民的政府,咋就不一样了呢?过去没有市场,政府要下令供销社送货下乡,现在,我们身边就有市场,凭什么说搬就得搬走!吃足了没有市场的苦头,因此,对于此事,我是跟福全镇政府铆上劲了。
镇政府讲不出理由,还十分牵强地说搬迁与否要听多方的意见。你不听当地居民的意见,这个多方指谁?如果这个多方包括容山、迪埠村的村民,那他们的意见是:最好建到我们村里来!
说到底,市场是最需要贴近生活区的东东。你建得再豪华,路隔山西,不方便生活,有个屁用!如果连这个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那真的要泪奔了。
楼主不必担心,市场会有的,不过到时候马路有没有了,那就不知道了。
市场的设置要根据人口、地理位置、环境等综合考虑设计,并非是手指头点点。
做为老百姓,最厌恶的就是这种屁股指挥大脑的勾当,他们是一下班踩油门,住市中心高档小区,根本不愁买菜的问题,住农村的老百姓为区区一个买菜问题都论坛上喊破了嗓子没人理,只能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