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中国大陆著名天使投资人。2012
年12月,荣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 雷军曾任两届海淀区政协委员,2012年当选北京市人大代表, 2013年2月当选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学业的成功让雷军有了自己的梦想,他希望可以成为中国最好的程序员。也正是由于能写出好的程序,雷军误打误撞加入了最早一批在大学就开始创业的人群当中。然而,这次学校中的创业最终不了了之,在发布了几个不赚钱的程序后,雷军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们那时候都不懂做生意,以为会写程序就行了,还是太嫩了。” 雷军至今依然记得结束创业回归校园那一天的感受,“走在阳光明媚的武汉大学的樱花路上,我觉得生活是如此的美好,梦魇般的日子过去了,迎来的是新的生活。”然而,这个所谓“梦魇”般的创业也让雷军学到了不少东西。
首先,他更进一步认清了自己当时的能力,这也是他如今经常提醒年轻一辈谨慎创业的原因。另外,从创业中,雷军初步了解了运营一个企业需要做哪些工作,这为他日后从程序员转型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也意识到,用10万块赚10万块要比用100万赚10万块困难很多,这是他对企业需要融资的最初感受。
创业的失败并不是雷军唯一的梦魇。在加入金山之后,他遭遇了人生中另一个梦魇,也是一次重要的转折。当年招揽雷军进入金
山公司的求伯君无形中成了雷军的榜样。求伯君用三年时间通过一个好的程序打造了金山公司,雷军也希望能够在金山复制求伯君的成功模式。 同样是三年时间,雷军废寝忘食、倾注心力产出的盘古组件成为了他另一个梦魇。失去了wps这个熟悉的品牌支撑的盘古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同,同时,在微软挺进中国的当口,金山的wps也从之前占有办公软件90%的市场份额到此后迅速溃败。 有不少人都把这一次的溃败归因于金山决策层决策失误,这一点,雷军并不否认。与此同时,雷军很清醒,他知道,当时的金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与微软抗衡,失败只是早晚的差别。但是,只要坚持下
去,最后胜出的才是胜利者。于是,金山利用一切可生存的机会生存了下来。“取得一切资源是好事情,如果我们做得不好,政府也不会支持我们。”在受到外界关于金山依靠政府支持打着民族软件的旗号与微软竞争的质疑时,雷军坦诚而务实。 盘古的失败,给了金山一个向多元化发展的契机,同时,也为雷军的人生提供了一个转折点。从那一刻开始,雷军不再是一个程序员型的管理者,他开始不断吸收一切成为管理者的必要知识和养分,完成从程序员到管理者的转型。
雷军回金山上班的第一天,金山股价大涨4.43%,过去几个月,金山受业绩下降压力,股价一路走低。资本市场对雷军在金山的重新亮相表示了欢迎。此番雷军回归金山管理业务,意味着求伯君大度让出了对金山的控制权,离开金山ceo职位两年之后,雷军
终于如愿获得金山no1的位置。不过,相比两年前,金山业绩下滑,在业界所处的地位也有所下降,摆在雷军面前的至少有三大难题。
首先的问题是人。这几年金山的人员变动频繁,尤其是过去在业界颇有声誉的市场部门员工已经彻底流失,今年上半年,甚至出现金山市场部门全体投奔蓝港在线的情况,如今金山负责市场业务的老员工中,两年多前曾经与雷军共事者已所剩无几。除此之外,金山游戏部门的人员同样变化不小,来自腾讯的吴裔敏担任金山游戏总裁,取代了与雷军有多年同事之谊的邹涛,雷军也存在与新团队的磨合。
其次是业务所面临的问题。此前,金山凭借自身在传统游戏领域的积累,以及强势的市场营销,从而在网络游戏市场获得了一个不
错的位置,但是随着网络游戏市场的竞争日益白热化,金山传统软件厂商运营网络游戏的弱点开始显现,吴裔敏的入住为金山带来了全新的互联网运营思路,但是整个公司的转变尚需时日。雷军的另一块重要业务是金山毒霸,此前,金山毒霸运作良好,每年有稳定的数亿元收入,原本计划独立上市,但是随着奇虎360免费杀毒的进入,金山毒霸的前景变得复杂,全面免费与360展开对攻,还是另起炉灶推出全新的免费产品也是金山举棋不定之处,随着雷军回归,业界开始流传金山将收购可牛杀毒,金山安全公司将由雷军任董事长,可牛创始人傅盛出任ceo,如果情况属实,金山杀毒的将可能以可牛来对抗360杀毒,原有的金山毒霸则继续收费,这也是雷军一贯的以战养战模式,即便如此,雷军在与周鸿祎的对决中也难有把握,毕竟360覆盖率已经遥遥领先,大鳄腾讯也进入市场,金山杀毒压力重重。 最大的一座山则是雷军内心的坚硬程度。雷军的进取心业界有名,不过这两年雷军专职于天使投资,见了太多的项目,也投资了不少有前景的公司,虽然金山一直是雷军的情结所在,但是如今的金山面临众多问题,一旦雷军在金山的发展并不如预期,已经在投资界颇有斩获的雷军能否不受外界和其他创业机会的诱惑,在金山一条路走下去,这也是个重要问题。
未来五年,对互联网行业趋势的三个观点我觉得,从准确意义上讲,从201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年代。过去的四年时间,移动互联网发展得非常快,产生了很多有趣的公司,当然我觉得小米也是其中的一家。我觉得第一个阶段的竞争和发展,应该已经告一段落。现在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至少在中国的发展高峰期还会有5-10年,所以未来的5年,我觉得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依然还是最重要的方向。
除了移动互联网之外,今天又一个新的机会兴起了,但是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名词,这里面包含智能设备,包含iot,包含家庭互联网,大概都在讲一类的事情,我们会用home internet这样的词来描述
我认为这个行业,标志性事件是从今年一月份google收购nest,然后全球在iot的投资开始提速。我觉得小米也是其中主要
player,就从我们的电视,盒子,路由器,可穿戴设备,家用的智能设备,全部智能化,互联互通,我认为这是未来可以长达十年的高速发展。第三点,我认为云服务进入了使用阶段,cloud service做了应该五年时间,从亚马逊做aws服务开始。但是大规模应用,相对整个需求来说,我觉得还是比较少,我觉得未来5—10年,应该是进入高速发展期。中国的话,阿里领先了,阿里也干了5年,这个亚马逊可能干了8年,我现在有点想不起来准确的时间点。所以我对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有三个观点,总结一下:第一,我认为移动互联网处于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第二个家庭互联网,
第三个就是云服务。云服务和家庭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也是高度相连的,因为所有的设备都联网,他的数据全部在网上。所以关于cloud service又跟大家谈的big data相关,big data谈了这么长时间,其实大家觉得有点名词化,就是包装化,就把这个东西说的很大,普通消费者,甚至很多行业的人都没感觉,把这些设备自动化以后,big data的感觉就会一步一步有。因为在今年10月1日的时候,小米云每天存储的数据已经到了380个t,这仅是中国的,我觉得这是个很恐怖的数字。我们今年比去年涨了6倍,我认为明年比今年,最少还有三倍的成长。所以大规模应用,经过过去的5-8年,从亚马逊开始到阿里云开始,一层一层预热,我觉得现在刚刚开始渐入佳境。
投资方向以及如何抓住这些机会小米是2010年开始做的,2010年我正好40岁。我的经验、能力、资源和这个时代正好合拍,所以我刚才讲的这三件事情,都是我们在全力以赴推进的方向。我觉得我们做手机,就是在做移动互联网,我们不是在做手机本身。我们做的是里面的东西。
我记得两年前,我第一次说这是个大号的微信,大号的qq,它具备所有的通信功能,所有的应用和服务。所以我们算是做里面的东西,但是我们为了把这里面的东西做出来,我们做了个壳:手机。所以我们对手机跟别人理解是不一样的,大家看到的正好是我们做这个壳,其实我们做的是里面的东西,这是我们最核心的业务。
所以基于这一点,第一个我是做移动互联网;第二,我现在正在做home internet;第三个,我对大数据库云服务极其在意。我相信在新增数据量里面,小米在中国这些公司里面就是no.1。
大家想一下觉得阿里数据很多,但是阿里只有交易数据,交易数据他没有几个字节。我们存储的绝大部分的是非结构化数据,我觉得这个数据是海量,包括我们做的设备的数据。你比如说,我这个手环,时时刻刻他们都联网,可以在网上可以存储所有的运动数据和睡眠休息的数据,这个对未来,进入深度的挖掘,对我们帮你引入健康,运动各方面都有巨大的好处。我们还投资了
ihealth。ihealth把你的血压,健康数据全部结合在一起。我们是以人在索引,以人做index。我们做这些智能设备是使机器对人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这个从big data里面才能找到有价值的资料,所以其实这三个方向,小米都在干。三大趋势及home internet和云服务?我先从云服务开始。第一,我对云服务的理解,云服务会分很多层。第一个是基础设施包括idc、带宽、光纤;第二层是类似于aws的服务,就是虚拟化的服务和存储服务;第三层才是应用级的云服务。就是我把它做成小米云,做成具体的服务,类似于那个便签evernote和box这些都是应用层的服务。
我们今天建设的重点是第二层、第三层。第二层是谁干呢?金山软件。专门的公司叫金山云,我们让金山的董事会批准了在未来3-5年里面投资10亿美金做这一块。因为不投10亿美金你是做不起来。为了这个我双11的时候,在香港专门举办了一个金山软件投资者和分析师大会,跟他们解释云的战略。小米本身做的是什么呢?小米做的是应用。我怎么能让我的用户,把数据透过金山的服务,存在具体的服务器和idc上?在这个一块,我估计到后年年底,小米云拥有的数据量会超过1000个p。1000个t就等于一个p,1000个p叫一个e。1000个p我再换算成我
需要多少服务器,需要多少机柜,需要多少idc呢,还有那个带宽呢。1个p一年的存储成本,是300万人民币。用这个成本算1000 个p的话——如果不增加了,这个数据其实还在爆炸——30亿人民币,光1年的存储费用。它是个巨额的投资,小米就准备这么干。所以如果我们不能用big data的技术,转化出价值,那我们公司再撑下去就真的破产了。它每个月都在新增,用户的数据用户不删除,我们是没有权利删除的,它是越来越多。现在就已经很恐怖了,但是我扛得住,明年我也扛得住,后年我也扛得住,大后年big data要没价值的话,那我就破产了。但是我有信心有价值。我拥有你所有的资料,但是你要授权给我,现在我们在全球都遭到隐私的投诉,打算干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做一本隐私白皮书,请外国律师来审计我们是不是做到了,我们一定要用全球最高标准来管理隐私;第二件事情,我们会尽量做到数据本地化,比如说印度的数据放印度,台湾的数据放台湾。数据本地化,同时制定全球最苛刻的关于隐私的白皮书,说明白我们每一件事做了什么,你要销毁你怎么销毁,你要我们不要你什么数据,就不要什么数据,我们一定要按照全球最高标准来做。
我们一定要推进数据本地化,这是第一件事情。我们干了未来google他们这些公司都会遇到的挑战,就是数据本地化,包括亚马逊,就是你要做个global company,在大数据时代,你就得数据本地化。第二个你得公布你所有的隐私白皮书,你说明白你到底收些什么数据,这些数据你怎么用,要得到用户的什么授权。未来,因为这些数据都是我付钱帮用户存的,你并没有付钱,但是如果你要授权我,我可以用机器去读,就跟google做的一样。
否则我付这么多钱是不合理的。我做了这一条,以后直接的应用就是互联网金融,我能决定给不给你贷款。你一个月有三万块钱的工资,每个月在按时还信用卡,经常在北京三里屯转悠,也不会到别的地方转悠,我觉得你收入ok,在小米公司上班,借你十万块钱跑不掉,对吧?因为我拥有全部的数据。并且在大数据这个领域里面,我们也找了很多专家,像我们负责服务器的崔博士,包括他那里带领的hbase的team,我们有两个进入了全球的community。全球有三十几个,三十一二个。小米有两个,阿里有一个,中国里面就这三个。所以我们在大数据方面已经有很好的技术储备了。所以第一,我要做中间层的云服务;第二,我做了应用云服务,这是个巨大投资,其实这两个投资都很大。那个idc我能不做尽量不做。可能中心机房我会做,但是我不会像google一样全盖自己机房。我会盖一两个中央节点,但是我今天还没盖,未来我们会盖几个核心的中央节点。然后第二层呢,就交给金山盖,因为这个东西也需要很多投资。金山我也是chairman和大股东。然后我们小米只做上层。做完上层还要一步,就是这些数据的挖掘,不做挖掘的话,它越来越多,直到你把公司搞崩溃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