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大户的股市感悟:高位套牢者如何翻身,读懂横走股市!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二十世纪初叶,有两个人乘火车去旅行,他们以前从没有坐过火车,感到非常紧张,因此带了一些苹果,以为吃苹果可以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忘掉乘火车的紧张。两个人买了最便宜的火车票上了车,持有这种车票的只能坐三等车厢,那里都是木制的硬座,而且没有灯。尽管如此,两人还是非常兴奋地踏上了旅程。
半小时过去了,两个人决定每个人吃一个苹果,当第一个人刚开始吃的时候,火车进入了隧道。
“你吃苹果了吗?”第一个人问。
“没有。”第二个人回答。
“千万不要碰它!”第一个人说,“我刚刚吃了一口,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进行投机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知道影响价格涨跌的主要因素。价量时空是最重要的本质因素,其他因素也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演变的。千万不要用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做为一种结果的依据,比如估值,否则不但不会认识投机的本质,而且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多次。价量时空是交易者判断大盘涨跌的第一要素,它本身已经包含了很多信息。对于那些市场已经明朗,但还没有体现在价量时空中的因素,则需要反向认识,而不是寄托太多的不切实际的希望,以致影响正常的技术判断。
再比如:关于“股市与鱼塘”的小故事
鱼塘,夏天的时候,鱼塘水清清水满满的,看到鱼儿游来游去,感觉上触手可及,这时如果冲动下水捕鱼,水性好点的或许只是瞎折腾,偶尔抓到一条,水性不好的甚至不会水的,看到别在水里玩的嗨,也扑通跳下去,鱼肯定是抓不到,运气好点脱层皮,不好的被淹死;倒不如等到冬天,池塘的水干涸了,虽然看上去没有清澈的水,而是发黑的淤泥,但是穿上皮靴,下去捡就可以了,高估自己水性,这就是人性。股市里尤为如此,当泡沫充满整个市场时,群情激奋,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一个老练的高手,机会也是随处可见,让人产生入场就能赚钱的错觉,殊不知,一个大浪过来,死伤无数;相反,在那种市场极度低迷时,虽然看相不行,骂声不断,其实这时候不需要你的能力有多大,经验多丰富,闭着眼,随手捞一把,慢慢的都是机会,但是就是没人去,以为都是恶心的淤泥,其实淤泥下面全是一条条鲜活的大鱼,你只需要花点时间清洗下就可以了,这就是人性,自己也是如此,现在要做的是尽可能反人性,人声鼎沸的时候,尽可能安静的退下来,或许你会错掉些许的精彩,但是更多的是避开的更大踩踏,然后在骂声一片的时候,尽可能的保持冷静,或许会粘上一些污泥,但是带给你的都是黄金,你要做的只是花点时间洗洗就行。
以上两个小故事,都有着深刻的含义,认真品读并且理解透彻了,你就明白了股市的天机!
高位套牢者如何翻身
(一)高位套牢者如何翻身高位套牢者快速翻身第一步:适时止盈止损
炒股追求完美,还不如不干呢。始终持有获利的股票,不如择机了结。获利的股票,如果一直持有,而不及时了结的话,会将既得利润再次消耗掉,因此不可以只做长线死多头。
获利的股票,就像满堂的金玉,永远守是守不住的。长期相守,只能滋生富贵的骄横心态,因而必然导致操作失败而自取祸患。功成身退,获利及时了结,就是天大的炒股之道。
在现实生活世界中,很多人凡事都要求做得个十全十美,尽善尽美。找对象,希望对象既有钱,又漂亮,又温柔,又有文化等等;找工作,既要工资高,工作环境舒适,又要求工作轻松、体面,结果经常失望。凡怀有这种心理的人,进人股市后,通常也会追求完美,既想抄到最低点,又想卖到最高点;纵然持有领涨股,又想把每个波段都做足。在操作中,又往往谨小慎微,处心积虑,害怕犯一点错误,但事实上这种心态,只能导致投资者不断犯错误,一次次地懊悔,一次次地失去赚钱的机会。
这类投资者,往往事先会按照自己企求完美的心情,为投资设计一个计划和目标,如一定到赚 100% 的利润再卖出,一定要涨到 50 元再卖出等等。但在现场操作时,又会受到盘面变化和现场气氛的感染和左右,例如突然又会发现另外一只股票涨的更快,更有投资价值等等,因此在完美心态的左右下,又开始分析利弊,左右摇摆,犹豫不决,不知买哪一种股票更加“完美”。当他终于做出了决定.另一只股票可能已经见顶了,而卖出的股票又开始猛涨。如果他迷途知返,或就抓回原来的股票还来得及,但他这时又在“完美”的心态驱使下,认为既然卖出的股票,为什么还要买回呢?所谓“好马不吃回头草”,结果坐失良机。等他眼见卖出的股票升天后,他才开始懊悔,而这时,原来的股票却又下跌了。
这类投资者在买卖股票的时机上,也会因追求完美而坐失良机。“留点钱给别人赚”,这种话是很多投资者挂在嘴上的口头掸,是炒股之道的真知灼见。然而,真正能做到的投资者又是何其少也!有的投资者手里的股票可能已经翻了一番。但还在等翻第二番,还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要把股票卖在顶部上影线的杆顶。这种企求完美的做法当然很难实现,结果坐失良机,一错再错,本来完美的事,越做越不完美,最后铸成大错。
理论上说,普通投资者是无法在股价的最低值和最高值成交的。因为最低值也好,最高值也好,都是庄家和机构投资者的最后杀手锏,是强弩之末,是他们自己计划中的最后驿站,即使普通股民有预见,也很难在最高价和最低价出现的一瞬问,使自己的操作能够成交。
很多投资者怀着这样一种企求完美的心态:我在更高的价位都没有卖出,难道还要我在更低的价位卖出吗?我一定要比这个价更高再卖出,结果股价掉头向下,跌去 10%,投资者又说,一定要等它反弹了再卖!假如股市真的有所反弹,他们立刻又会认为股价下跌只不过是个回档,股价将会创新高,结果股价再掉头向下,跌去 15%,20%……这些投资者以企求完美的心态,一遍遍地如法炮制,结果股价大跌,悔之晚矣。
企求完美,只能导致更大的失误。然而,如果判断失误怎么办?例如,卖出后股价又创出新高,买入后股价又创新低。这也是正常的,因为股市从来就没有完美,没有完全符合人意志的事。出现这种情况,有些投资者,仍在追求完美,我卖都卖了,难道还让我以更高的价买入吗?或者,我买都买了,难道还让我以更低的价卖出吗?须知,此时正确的理念仍是:抛弃一切迫求完美的想法,迅速纠正错误,立刻进行相反方向的操作,加价买人创新高的股票等更高点卖出;或贴价沽出创新低的股票,等待更低点补回。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股市没有绝对完美的事,能够纠正错误就是相对的完美。
(二)高位套牢者快速翻身第二步:善数不用筹策-不跟毫利计较
股市中善于买卖的,不一定非要用什么价位买卖;善于计算的,不必跟毫利计较。善于清仓的不一定非要怎么操作也可以完成。善于建仓的,也不必非在某价位上,就可牢牢地建仓。
所以,掌握炒股之道的人善于救己,所以不会被股市抛弃;善于及时清仓和建仓,所以股票不会被套牢。这就叫买卖时的明智。
所以,这种不计较毫利的明智,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如果不明智地计较毫利,就是别人的反面借鉴。这些人自以为聪明,可以多赚一点点,其实是大糊涂。这的确是个精要深奥的道理。
股市投资者在委托买卖时,总想着买进便宜一点,哪怕一分两分也好;卖出时高一点,哪怕一分两分也好。这样看起来可以使自已多赢利一点,但计较一两个喊价单位,往往会丧失很多买进卖出的机会。
投资者总是喜欢在委托中以“进价”的方式操作,即委托买入价格低于现时最低卖出价;委托卖出价高于现时最高买入价格。这种操作方式,如是如愿以偿,当然是好事,但很多投资者都有这样的经历:为了买低一点点,而没有成交,结果股价迅速拉升;为卖出高一点点,没有成交,结果股价迅速下跌。这都是因计较一点点差价,而丧失了买卖机会的原因。
投资者在操作过程中,会因为计较一点点毫利,而出现心理方面的变化。行情是瞬息万变的,如投资者在委托买入时,委托价格比现时最低卖出低一点,但行情有可能逐级盘高,这时投资者可能会想,再等一等,股价会下来的,但越等股价越高,投资者畏高而不敢追涨,很可能丧失了一只追进涨升股票的机会。与此相反的情况,投资者在委托卖出时,委托价格比现时最高买入高一点,但行情有可能逐步走低,这时投资者会想,等一等,股价或许会反弹的,可股价却越走越低,投资者越不舍得卖出,结果丧失了出逃机会,也可能被套。
因此,投资者在买卖之前,首先一定要树立买卖的理念:这只股票我是否一定要买到!或,这个股票我是否一定要卖出。如果这种信念树立后,投资者就不必计较一点得失,因为这一点毫利与你所判断的趋势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如果坚决买进,就可以敲进,即买入委托一个高于现时最低卖出的价位;如果坚决卖出,就可以委托一个低于现时最高买入的价格。这样很快就会成交了。投资者计较一两个喊价,通常是买卖信念不坚决造成的,如认为可买可不买,可卖可不卖,就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成交后,即使股价又跌下了自己的买入成交价,或股价涨过了自己的卖出成交价,也不能后侮。因为这不是自己买入价高了一点,或卖出价低了一点造成的。你的目的已经达到,剩下只是判断自已的决策是否符合趋势、而不是斤斤计较一点点的得失。
股票投资要逢高卖出,逢低买入,这是众人皆知的常识。每一个投资者都希望这样。
但股谚也有一句“最高不卖、最低不买”,就不是人人能懂的了。这句话是股民在多年的股市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所谓“吃利吃八分”,“把鱼头鱼尾留给别人”,就体现这样的道理。这是炒股高手的至理名言,但大多数投资者总想计较一点点差价,结果错失良机。
炒股高手并不是真的不想买到最低价,卖到最高价,而是最低价、最高价都难以把握。炒股高手即是如此,更何况新入市的投资者。因此,买卖股票切忌计较一点毫利,而丧失了宝贵的机会。
股市里常有这样的现象,越是老股民越能感到股市的风险性,行情的变化无常;而越是新股民越是不怕,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新股民越是喜欢计较一点得失,而老股民常能做到适时了结,尽管失去了一点毫利,但成交迅速,获得了安全,回避了风险。
因此,那种自以为肯定可以多得一点毫利的投资者,将面临更大的风险,投资者不应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在决策后,应果断地不计小利而完成操作,才是明智之举。
(三)高位套牢者快速翻身第三步:正视自身的缺点,避免被深套,必须掌握的五大股市必备常识——效应
1、锚定效应
也称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因为第一印象接受的是事物的外在的形态或者单方面的信息,因此具有表面性和片面性。比如我们看到的连续上涨的股票,一直在涨,看着心理就痒痒,连续涨了好多天,因为过去一直涨,所以相信他还会涨。一冲动就进去了,谁知道刚进去就回调了,这时候仍然会受过去连续上涨思维的影响,他会涨起来的。就一直拿着一直拿到被深套。这就是我们总是停留在过去的思维中不再往前看,这样就会缺少了对未来的收益和风险的评估。应抛弃过去第一时间对股票的看法,正确的分析和认识股票未来的走势。
2、对比效应
股民为什么喜欢买低价股呢?对比效应是主要的心理因素。不同的股票之间,比价格高低,低的好像自己就“赚”便宜了。机构、庄家非常善于运用对比效应,从而达到迷惑散户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股民为什么爱在新股上市当日买股,应该说股民明知风险很大,但是此一现象却仍然火爆。其心理效应正是对比效应。对比在哪里:股价上涨幅度的对比,一般个人也就一日上涨10%,但新可涨100%以上,且在一、二个小时,甚至20多分钟就可办到。这种对比效果显著,是火坑也要往里跳了。
3、近期效应
股民总是对离我们发生在当下比较热的事件感兴趣。由于前期亏了钱,现在个股上涨,怕,不买;涨第二天,犹豫;涨第三天,涨第四天,接连的上涨且都是发生在最近,这时近期效应发挥作用了,股民毅然决然地买入,岂不知股价已经较高了,结果表明一买就套。
由于近期效应,股民倾向于频繁换股,看到连续几天都上涨的股票,就换股,常常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后悔莫及。
4、因果效应
凡事必有因有果,由因推果,由果追因。在股市,跌了要问原因,涨了要问原因,这恰好为很多媒体提供了就业机会,并提供了哄骗、引诱广大股民的机会。股市是一个随机系统,它的上涨下跌是受其自身运转规律决定的,当然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对其会有影响,�...